不爱学拼音的宝宝等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爱学拼音的宝宝
  
  我是大班孩子的家长,我身边的家长都在给孩子学拼音、认字、学数学。为了宝宝以后上小学不落后,我也尝试着教他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但是宝宝一点都不感兴趣,接受起来非常慢,怎么办?
  
  面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父母希望他能提前接受一些知识内容,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这一想法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有效果?
  事实上,升入大班后,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方面都会有相应的做法,如适当延长活动时间,向孩子传授正确的看书、拿笔、书写的姿势,教会孩子整理文具,带孩子去小学参观……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作准备。
  很多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幼儿教育,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在孩子入小学前应该教孩子学些知识,并且会随大流地教孩子所谓“应该学会的知识”。相反,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上小学前教孩子的知识越多,孩子入学后就学得越好。殊不知,这一想法与做法其实是短视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未受过专业训练,家长在教授孩子相关知识(如拼音)时,可能存在错误,而孩子一旦掌握了错误的知识,入学后就很难纠正。显然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因此,家长对某些知识点没有把握时,最好不要教给孩子。
  事实上,入学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都不会有困难,而且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认识到“习惯的养成比单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同时,当我们给孩子传授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升入大班后,家长要更主动地与老师联系,要积极配合老师,以保持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在不久的将来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只听好话
  
  近段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家宝宝只能听好话,听不得半句批评。我们一批评他,他的情绪就很敌对,根本就不接受。我不知道是我们家长平时表扬过多了,还是老师赏识过度了,我该怎样和老师沟通这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以及教师对孩子的过度赏识是产生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低年龄儿童“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世间万物,看待自己。一般情况下,孩子总是过高评价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最棒的。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客观地看待孩子。父母不能因为爱孩子而对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时他人的善意指正恰恰是理性的、客观的,父母要善听、会听他人的批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不要把“夸奖”当作唯一的武器,习惯于“表扬”的孩子会产生“父母必须表扬我”的错觉,从而对批评产生抵触情绪。
  伴随孩子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父母可与孩子做“挑毛病”的游戏:先互相挑毛病,之后,父母先来挑自己的毛病,再让孩子学会挑出自己身上的毛病;接下来把各自挑出的毛病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毛病少,谁改正得快,改正得好。这个游戏可以经常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较客观地看待自己。
  在运用“赏识教育”时,成人不要忘记适时的“点拨”和“批评”。千万不能因害怕孩子不高兴而放弃批评。当然,在运用赏识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掌控有度。同时,注意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建议先对孩子的优点加以赞赏,然后再对其缺点加以点评,一味地批评容易使孩子产生敌对情绪。
  同样,家长与老师的沟通非常重要。家长要把自己对孩子的担忧告诉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将自己拟采用的改进措施告知老师,争取老师的支持。
  
  每天都要买一样东西
  
  幼儿园的门口有一些小摊,小摊里经常卖一些小玩意,如泥人、糖人、玩具车、布娃娃,甚至有小兔、小鸡、小鸭等小动物。我现在很烦恼,因为宝宝几乎每天都要买一样东西,要不然就不肯回家。我很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轻松地从小摊前面绕过,我们就不行?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有时会为了避免尴尬而迁就孩子的要求,买完了事。殊不知,恰恰是家长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让孩子屡试不爽。
  当然,应当承认,那些泥人、糖人、玩具车、布娃娃,以及小兔、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对孩子是极具吸引力的。但是小摊那儿的东西是只能看不能玩的,要想玩就只能买下来。于是,纠缠父母买就成了必然。
  需要指出的是,偶尔买样东西很正常,但如果每天必买,且被孩子当作回家的条件,则不正常。家长要正视这个问题,因为一方面,家长会为此付出很多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见到喜爱之物就想据为己有,不懂珍惜,不知节俭,乃至于不顾能力地盲目消费等,这些显然是需要避免的。
  建议家长再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坚定立场,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也不要因为顾及自己的脸面而妥协。你的坚定会让孩子退却,几次下来,孩子肯定会有所收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与孩子交流,告诉他“买”东西的含义,“买”与“拿”的区别。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整理家里的玩具,将玩具归类,数一数各类玩具的个数,看看哪些玩具已经不能玩了,哪些玩具依然可以玩,哪些玩具修补一下可以继续玩,并与孩子一起修补破损的玩具。整理、修补玩具的过程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玩具究竟有多少,知道玩具的种类,知道珍惜玩具的意义。这一切会使孩子改变随意伸手要东西的习惯。
  对于孩子喜爱的小兔、小鸡、小鸭、小鱼等小动物,家长应持慎重的态度。可以买回家让孩子尝试饲养,但要定规矩:一次只买一样,个数不能多,买回后孩子要亲自喂养,并仔细观察。这样做一方面能通过喂养小动物让孩子获得一些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能培养孩子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如果小动物买回家后,一切都变成大人的事,则购买小动物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其他文献
1 午后,汤姆出门玩耍  “你也来,外婆。”他说、  “我?”外婆说,“我可太老了啊。”  “不会啊。”汤姆说。  2 阳光在花园里投下淡淡的影子。一根枝丫断开了,一只苹果落下来。  “谁在那儿?”汤姆问。  只有掠过树间的风。  3 汤姆四处张望,颀长的细草变得平整,仿佛有人在上头踩过。汤姆紧跟着那行足迹,直走到外婆从前住过的小屋前。  汤姆从未进入这间小屋,但现在他想也许那儿藏着什么宝贝呢。他
小甲虫去旅行  河北迁安光彩幼儿园大班/王思元 妈妈记录  有只小甲虫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下,一天晚上,它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自己飞呀飞呀,飞到了很远的地方。醒来后,小甲虫想要去旅行。小甲虫问小草哥哥:“我可以去旅行吗?”小草哥哥说:“你太小了,像你这样的小朋友是不可以独自出远门的。”小甲虫又去问小花姐姐:“我可以去旅行吗?”小花姐姐说:“你太小了,像你这样的小朋友是不可以独自出远门的。”小甲
亚伦今年6岁。  在她生日的这一天,奶奶送她一只宠物鼠。宠物鼠小小的身体,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鼻子红红的,耳朵也是红红的,还长着许多细细的胡须。亚伦给它起名叫小不点儿。  小不点儿和亚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亚伦到幼儿园上学,小不点儿也跟着一起去;亚伦去动物园看老虎,小不点儿就躲在亚伦的口袋里对着老虎尖叫:“噗——”;亚伦看书时,小不点儿就在她身边跳,直到她把好玩的故事念给它听。  星期六,吃早餐的
问:我女儿小晴快三岁了,刚上幼儿园。平时老师说她在幼儿园挺乖的,和小朋友们相处得不错,很少有争执。最近这两个月里,我父母带着我两岁的侄女儿住在我家。因此,小晴每天放学回来都很开心,可以和妹妹一起玩。但是,每次玩了一会儿,两个人就会因为争抢玩具或别的事情而吵架,经常是小晴把妹妹打哭了。而我父母一听到我侄女儿哭就来打骂小晴,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小孩都哭得昏天黑地。  我不赞成打孩子,认为这是不好的教育方法
1.小青蛙想去池塘对岸玩。  双腿站直分开,两个腿的距离跟肩膀一样宽。2.为了跳得远,先做做熱身运动。  双脚不动,两个手臂向上举起放下,重复多次。记得手掌打开,拇指弯曲——是不是很像小青蛙的前肢呀?3.看看我的小腿多有劲儿!  双腿弯曲伸直,重复多次。可以练习小腿的力量。4.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手臂和手掌保持第2步的样子,两条腿用力地向上跳起。5.爸爸妈妈快点来,看看谁跳得高又远。6.一
河马爷爷从远方回来,他带来一根稀奇的拐杖。大孙子说:“这是一根空心的棍子。”小孙子说:“不,这是一根一节一节的木棍。”   河马爷爷说:“这不是木棍,是竹竿。”  两个孙子从没见过这种东西,他们抢了起来,谁也不肯放手。河马爷爷只好把它锯断,一人一段。  大孙子把竹竿当枪,小孙子把竹竿当刀,他们一起来练武。但是竹枪和竹刀打在身上很痛。两人说:“这个游戏不好玩。”   他们把它做成水枪。“吱——”你喷
我有一个原则,坚持对孩子们说真话。  孩子们想去玩水,是雨后洼地上的积水。我告诉孩子们说,别玩了,好吗?女儿说,玩嘛。旁边的一个奶奶正带着自己的孙子,也是与我孩子这么大。孙子想玩水,奶奶硬把他拉走了:水里有蛇,会咬人的,咬了会死人的。孙子拗着,但还是走远了。  女儿和儿子问,妈妈,水里有蛇吗?我说,宝贝,水里没蛇,但是妈妈不希望你们去玩。孩子们又问,为什么?我说,因为这是雨后的积水,雨水本身不脏但
1.隨意在画纸上画一个点。  2.以点为中心往外画放射状的线条,线与线之间用横线连接,形成网络状,像蜘蛛在织网。  3.用点、线、形状装饰,蜘蛛织好网啦!
目光交流影响宝宝行为模式    与儿童的交流对于建立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至关重要。目光对视从孩童时期就对人产生社会性和认知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宝宝最初建立与母亲的目光接触就开始了。初生的宝宝就会看人的脸,但是往往要到2~3周时才会进行持续的目光对视。专家指出,如果到这时,宝宝还不会进行目光接触,就可能是社会性或智力上发展迟缓的征兆。  此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婴儿在出生第一个月如果没有与自己的看护
魔法师家里有好多神奇的变身水,都装在小瓶子里,谁不想做自己,要变成什么,比如变成一头猪,甚至变成一只恐龙,全行。  每一个小瓶外壁上都贴着纸片,写着这瓶变身水喝了可以变成什么。但是魔法师是整个乌有镇最忙的大忙人,家里的变身水小瓶子放得七零八乱,找一瓶变身水得花上好几个小时。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太费事了,得把所有的小瓶子都整理整理,让自己一眼看过去,就把想找的药水找到。“这瓶变身水是变成什么的呢?”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