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老年人死亡教育初步实践成效

来源 :江苏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社区老年人死亡教育的实践探索,为开展民众死亡教育提供借鉴.方法 2019年4-11月,在北京市某社区1家养老院及1个居民小区选取≥60岁老年人60人,以需求为导向,按死亡教育的“死亡本质、死亡态度、死亡准备、超越死亡”的4阶梯理论,进行4次递进式死亡教育;采用“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了解被教育者基本信息和死亡教育需求,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临终与死亡问题对待与处理量表”了解教育前后状况.结果 教育前有效调查60人,教育后有效调查58人,死亡教育需求7个条目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临终治疗与死亡相关问题看待(4.15±0.57)、死亡准备与后事安排(4.12±0.77)、哀伤的处理与应对(4.07±0.65)、临终与死亡相关话题的沟通技巧(3.98±0.75)、临终陪伴与照顾技能(3.98±0.52)、临终与死亡的相关知识了解(3.96±0.81)、临终治疗与救治意愿表达(3.91±0.85),均处于或接近“需要”水平.经4个主题死亡教育后,死亡态度5个维度中的死亡恐惧(2.47±0.76)和死亡逃避(3.07±0.76)2个维度得分,较教育前(2.77±0.86、3.47±0.65)均降低(t值分别为2.02、3.05,P值均<0.05);临终与死亡问题对待处理5个维度中仅临终意愿表达维度得分(4.28±0.46)与教育前(3.9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对死亡教育有较高需求,递进式死亡教育能有效改善死亡态度,但对临终与死亡问题处理能力提升有限,应持续开展民众死亡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2015-2016年在江苏省6个项目点对11 36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静息心率测量值分为≤60、61~70、71~80、81~90、≥91次/min共5组(Q1~Q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结果 11 36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36.70%、15.68%、3.32%.与Q1组相比,≥60岁人群的Q5组颈动脉斑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