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规模小、体育场地受限制的院校,能否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体育课程怎样设置,以及怎样组织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社区体育场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高度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身体素质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以及“掌握”、“养成”、“培养”三项具体任务,即“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对此各高等院校根据国家教委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相继进行了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不断地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和补充,逐步使学校体育朝着“健身教育,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但对于体育场地和设施都受到一定限制的院校,如何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如何落实三项具体任务?开设怎样的体育课,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否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1.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新观念,以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目标,以健身教育为主导,为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主要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2002级和2003级两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2.2.1文献资料法:从体育网站中查阅了国家教委、体育总局所颁布的各项学校体育工作条令条例文件规定,同时还大量收集了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
  1.2.2.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院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1.2.2.3实验法:制定了实验方案,并对我院2002级和2003级两个年级的公共体育课进行了实验研究。
  1.2.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有关的统计。
  2.实验方案实施过程
  根据我院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教委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按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选项课,三年级以上为选修课的大学体育课程形式,制定出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2.1课程的设置。
  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体育教研室的师资力量,特别是我院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具体条件等,来确定开设哪些课程,以及选用哪种教学形式。
  我院体育教学课受到场地和器材等具体条件的限制,为了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场地,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把社会上的体育场馆和我院的体育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进行了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对较为普及的运动开设课程。见表1。
  2.2确定任课教师。
  初案确定后,为了保证各位教师都能胜任一年级的普修游泳课,使实验顺利进行,体育教研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专门聘请游泳教练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定期培训,传授了各种泳姿及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师们的游泳技术水平,增长了游泳运动方面的知识;二年级的选项课主要以教师各自的专项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特长来确定;三年级的选修课先由教师提出申请,由学院和教研室审批后确定任课教师。任课教师确定后,要求教师及早做好开课准备,尽快编写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制定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从确定的任课教师来看,符合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够发挥他们的水平。如三年级选修课的四位任课教师有三位是副教授,二年级教师都是带自己的专业课,这样的安排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本次教学改革使大多数教师都给自己施加了压力,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近年来,先后有多位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促进体育教研室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3介绍课程基本情况,提出要求,教师分班,学生选课。
  对于一年级的普修游泳课,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安全便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新学期第一周,体育教研室组织一年级全体学生由游泳馆医务人员进行全面体检,不符合游泳条件的学生上体育保健课。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游泳馆内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游泳的卫生保健知识,提出上课要求。对选项课,首先让学生了解所开设课程的总体情况,包括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学习目标;其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第一、二志愿;最后由体育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志愿进行协调分班。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每门选修课都有人数控制。
  2.4收集反馈信息。
  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常常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交换意见。并且结合教学督导队的教学检查,学院对教学质量进行年终考核,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向学生发放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获得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3.结果与分析
  3.1课程的设置克服了场地与设施的限制,能正常地进行教学。
  由于我院特殊的地理条件,要在有极为有限的体育场地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不仅给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而且不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教学质量必定受到影响。因此,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成为我们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年级在“八一”游泳馆上游泳课,二、三年级利用校园内有限的场地进行选项、选修课教学。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我们不仅克服了诸多的不利因素,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正常地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基本上达到了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这可从北京联合大学各学院进行的达标比赛结果看,我院以95%的达标率名列第一,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充分说明我院体育教学形式的合理性。
  3.2课程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其改革方向是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得到发展,课程的设置就要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为目标,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形式普遍表示欢迎,特别是普修游泳课,两个年级分别有78%和82%的学生表示喜欢游泳课,认为该课具有参与性、活动性和实用性,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够达到锻炼的目的;并且从选修游泳课来看,游泳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任课教师也普遍认为上课能较好地进行组织和教学。
  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普修游泳课表现最为明显,90%不会游泳的学生经过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学习,学会游泳合格率达到98%,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获得深水游泳合格证。根据反馈的信息,大多数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养成了爱锻炼的习惯,这为他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课程的设置能发挥教师的专长,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
  体育课程是以大众体育项目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而设置的,大多数课程项目又是各位教师的专项或者特长,因此有利于教师水平的发挥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大,对教师知识面的要求也就更高,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科研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教学需要。
  4.结论与建议
  4.1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为规模小、体育场地受限制的院校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正常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健康消费观念,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因此该教学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4.2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和进行科研工作。
  4.3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和运动方法,有利于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俊钦等.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整体改革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6).
  [2]葛文等.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验性研究.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12.
  [3]丁素文等.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12.
  [4]张雅云等编.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