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指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体现,并系统地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出现的原因、诊断和消除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诊断 消除 方法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生理功能变化。疲劳是运动训练达到某种程度的标志,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运动性疲劳大体分为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等。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使人体机能能力得到提高。了解疲劳产生的机制有助于运动中延缓疲劳的出现,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地恢复体力,疲劳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密切关注。
  
  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生理学家的研究认为,运动性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过程,和人体多方面的因素及生理变化有关。疲劳产生原因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能源物质的耗竭学说。肌肉活动到疲劳时,体内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元、脂肪)消耗过多引起疲劳。ATP是人体运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但总量十分少,在肌肉收缩时,只能维持几秒钟,CP的含量也很有限,因此较长时间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糖和脂肪。长时间的持续运动,由于糖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贮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引起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因此有人指出疲劳是由于这些物质的耗竭而引起的。
  1.2疲劳物质的堆积学说。在短时间剧烈运动时,氧供应不足,能量释放是由无氧代谢过程完成。此时,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由于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组织和血液中pH值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度减慢。因此有人提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肌肉收缩时物质代谢尾产物的堆积所致。
  1.3神经疲劳学说。疲劳是中枢神经系统工作能力下降的指标。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变化,其中与缺氧和ATP恢复不足有关。氧在神经细胞中起重要作用,进入神经组织内的氧越少,神经组织的兴奋性越低,而各器官系统机能也随之降低,因此出现疲劳。
  1.4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学说。肌肉运动时,内环境发生变化,血糖浓度降低,长时间运动时由于出汗过多,钠盐减少,体内水盐代谢紊乱;由于运动中缺氧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体液的pH值下降到一定数值时,细胞内外的水分、离子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人体就不能继续从事运动。因此有人认为疲劳是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所致。
  
  2.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由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尚未有权威性的界定,从而引起疲劳的具体原因也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处在疲劳状态中的人表现出的具体征状也大致相同,所以不方便确定疲劳的具体类别。因此,在选择消除疲劳的方法时必须先对疲劳形式作一个诊断,在确定具体的疲劳形式之后,我们才能做出“有的放矢”的适当措施,才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疲劳。运动性疲劳的一般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2.1对骨肌系统疲劳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对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的情况了解,以及运动技能的具体展示情况,来确定是否已处于肌肉疲劳的状态。处于该类疲劳状态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形态变化:下肢围度、体重的变化:肌力、背肌力、握力及呼吸肌力量的变化等。
  2.2对心血管系统疲劳的诊断。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主要进行肺通气量与心输出量及心电图等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已处于心血管系统疲劳的状态。处在这种疲劳状态一般表现在唾液的变化、血液体位反射的变化、运动前后尿蛋白和尿胆元的变化等。
  2.3神经系统疲劳的诊断。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脑电图的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已处于神经系统疲劳的状态。处在这种疲劳状态一般表现在膝跳反射阈的变化、运动前后脑电图的波变化、皮肤空间阈变化等。
  
  3.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3.1休息方法
  3.1.1活动性休息
  活动性休息是指体育课或训练过程中,机体疲劳时所做的轻微放松练习。机体消除疲劳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血液循环补充营养物质和新鲜氧气,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活动性休息的方法就是通过轻微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代谢产物。已有研究证明,与安静性休息相比,活动性休息能运动中积累的乳酸消除速度加快一倍。
  3.1.2娱乐性休息
  娱乐性休息是通过音乐、绘画、钓鱼、下棋、游戏和轻微的休闲娱乐活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3.1.3安静性休息
  典型的安静性休息手段就是睡眠。睡眠时感觉机能减退意识逐渐消失,机体与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弱,失去了对环境变化的精确适应能力,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只有通过充足的睡眠,精神和体力才能得到彻底恢复。
  3.1.4平衡性休息
  疲劳的发生会造成体内广泛的不平衡状态,消除疲劳就是设法恢复生命现象平衡状态。其中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交替,睡眠时间与觉醒时间的交替可以称为时间性平衡。而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交替,上肢肌肉活动与下肢肌肉活动的交替,视觉与听觉的交替等可以称为空间性平衡。
  3.2物理方法
  3.2.1沐浴法
  采用沐浴的物理手段亦可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沐浴可以产生温度效果、水压效果和清洁效果。水温在摄氏35-40度为热水浴,水温在摄氏36-39度为温水浴,水温在摄氏1-20度为冷水浴。热水浴和冷水浴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会使血压升高;温水浴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镇定作用;温热水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有利于肌肉代谢产物的排除。
  3.2.2理疗法
  运用各种理疗手段,如按摩、光疗、电疗对促进疲劳肌肉的代谢过程,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的消除及机能
  的恢复有积极意义。按摩是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按摩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疲劳情况,以身体负担量最大的部位为重点。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擦摩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一般是在训练、比赛之后,温水浴后或晚上入睡前进行,当运动员十分疲劳时,需休息2-3小时再按摩。
  3.3营养方法
  3.3.1补充能源物质的营养
  短时间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跑赛前可以适当考虑肌酸等营养物质的补充。中距离大强度的运动,如800米跑赛前可以考虑采用营养手段增加肌糖原的含量及碱性盐的补充。长时间的运动,如马拉松等项目的比赛之前应注意补充糖类食物,如有条件运动之中也要进行糖、盐和水份的补充。
  3.3.2调节竞技状态的营养
  要保持旺盛的体力,体内维生素要达到必需量才能有效,但超过必需量效果也不会增大。习惯性的饮食维生素A、B1、B2、C等的摄取量往往不足,应在训练或比赛之前数日适量补充,而且耐力运动员的补充量应多于其他运动员。为防止训练期出现运动性贫血,要注意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一般饮食对普通人来说,无机盐的补充已经够用,但运动员由于训练出汗等原因必须在补水的同时增加无机盐的补充。
  3.3.3促进机能恢复的营养
  长时间运动之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适时补充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体力的恢复。维生素的补充可以促进代谢机能的恢复,钙离子等无机盐的补充有利于消除肌肉疲劳,水的补充可以促进渗透压等内环境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3.4药物方法
  目前中医药抗运动性疲的研究主要从“补益”、“理气”等方面进行,训练比赛之前多注重“壮阳”,以提高运动能力,训练比赛之后多注意“养阴”,以利于能量物质的补充。单味中药对于抗疲劳亦有其特殊的功效,例如人参、枸杞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抗缺氧的作用,陈皮的“理气”与丹参的“活血”等作用对于消除疲劳均有一定功效。
  3.5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情绪因素对疲劳的消除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情绪有助加速疲劳的消除,如欣赏优美的音乐、做些自我心理放松调节等,对体力恢复有促进作用。
  
  4.总结
  
  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和环境等其它因素。运动能力的下降是暂时的,经过适当的休息是可以恢复的。疲劳又是一种信号,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所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同样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运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并不可怕,重要的应该是采用各种手段促进体力的恢复,人体的机能能力就是在这种“训练—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能促进身体疲劳的尽快消除,加快身体的恢复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子让.两种不同按摩方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5,(2):204-206.
  [2]田文秀,冯克俊.浅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4):65-66.
  [3]田振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筛选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423-425.
  [4]郭立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松辽学刊,2000,(4):86-88.
  [5]张世明,叶锐彬.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1):47-49.
  [6]苗强.中医辩证运动性疲劳[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1):57-58.
  [7]喻治达,陈厚荣.中医药熏蒸康复疗法恢复运动性疲劳理论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1,8,(10):46-47.
其他文献
摘要: 散打竞赛是中华武术的对抗性项目,是竞赛双方比技能、战术、体能、智力等综合运用的能力。在竞赛中,选手为了能够把握场上的局势,或转危为安;或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达到胜利目的。故而,散打竞赛中的技战术重心、战术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竞赛成绩的取得。本文通过对“奇正相生”的思想阐述为现代散打竞赛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奇正相生 哲学思想 散打竞赛 应用    《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
摘要: 文章分析研究了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认为只有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行为习惯和能力,加强学生道德健康素质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突出自身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满怀信心地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
信息技术是是当今时代最为先进、最为前沿的高新技术之一,它在社会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各领域的发展。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散打运动中的开发、研制、运用进行论
期刊
摘要: 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与规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 影响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成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提出一系列措施。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女生800米跑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制约高校女生对800米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The aut
摘要: 在学习篮球技术期间,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篮球投篮技术动作要领,建立正确合理的条件反射。本研究通过4项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以提高篮球运动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 篮球教学 心理学    1.前言    当今大部分国家和省训练队都采取具体的体能技能训练方法,如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来提高篮球技术,这仅是从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身高178cm,体重65kg。入伍参加3km跑时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休息后缓解。至体系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52/min;电轴右偏(+104°);短P-R
新的起点──记′96《经济工作通讯》杂志全国记者站工作会议本刊记者郑承娟7月22日,时值大暑,《经济工作通讯》杂志全国记者站工作会议在秀丽的江城丹东召开。清晨,连日的阴霾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