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传统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等著作,让我思考:中国近代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传统呢?
  要探究中国近代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传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近代企业的起点是什么时候。我认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起点是1872年,追溯到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正是在国库羞涩的背景前提下,盛宣怀提出“官督商办”的企业制度模式。在他写给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章程》中写道:“每年一分生息。”也就是说,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类似于债券,明确地规定了利息率,而这部分利息需要先有官府提取,其次再是民股分配。
  此后的100年间,中国近代企业是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传统的。
  毛泽东有“四个不能忘”的说法: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晚清,投身现代工业的新兴企业家群体,主要有四类人:一是郑观应式的买办商人;二是盛宣怀式的官办商人;三是张謇式的士绅商人;四是草根起家、面大量广的民间商人,代表人物就是无锡荣宗敬兄弟。晚清最有名的四大买办分别是:唐廷枢、徐润、郑观应和席正甫。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所述,在很多教科书和历史文本中,“买办”是一个遭人鄙视的贬义词。但在中国近代史上,买办阶层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轮船招商局刚成立时,李鸿章要从买办中选择领导人选,三大买办——唐廷枢、徐润和郑观应纷纷加入。而他们日后的遭遇则让人欷歔不已。
  商人们都是无比精明的,在战略选择上有更长远的眼光,如果不是凭借对国家的满腔热爱,他们会选择这条“不精明”的救国道路吗?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爱国的血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又怎会不顾担忧、一呼百应、奋勇上前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宣告革命开始,在革命爆发的时候,对清政府已极端失望的企业家集团表现出顺应时代大势的特征。在这种乱世里,商人们起到了维持稳定的作用。
  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这样写道:“没有史料证明他们曾经直接参与了起义,不过,他们很快积极协助起义军人,维持社会秩序,组织商团,驱赶趁火打劫的暴徒。”1911年以后,随着清政府的覆灭,国营的洋务企业大多被民营化。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一个“黄金年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民族企业的崛起是一场与外资企业全面竞争的大商战,如吴晓波所指出的:“在几乎所有重要的产业领域里,我们都看到了中外企业对峙的景象”,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表现。
  自20世纪以来,各种规模的抵制运动频频发生,立足刚定的民族企业家更是抵制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和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只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
  跟张謇相比,卢作孚只能算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二代,不过,他却是第二代中的翘楚。他以一条百吨的小轮船起家,十几年就发展成为拥有几百艘轮船的航运业巨头。尽管卢作孚一手打造出民生公司这个航运巨子,但他并不认为公司是自己的。解放后,在全国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提上日程之前,他就把公司交给了国家,实现了公私合营。总的来说,卢作孚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企业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成长起两代人来。在与外国资本角力中杀出来的第二代,不仅学养、素质堪为社会精英,就是经营方式,也中西贯通,令西人叹为观止。
  今天的实业家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包括他们的文化素养、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和近代大不相同。比前辈更优越的是,他们处于一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地球变得很小,接受外界信息极为方便,与世界交往、沟通、融合的门槛降低了。这些新因素是不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最终超越狭隘的企业利益和私人利益,像前人那样做出令后人怀抱敬意的事业,接续前人留下的好传统,现在还不敢断言。
  而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分析,由温州慢慢兴起的私营企业表现出的更是商人特有的智慧,这期间,有无数的人取得过辉煌的成功,在《激荡三十年》这本书中,被作为时代标本醒目地列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史玉柱。
  史玉柱,他不过一位普通的边城少年,虽为名校学子,但几度落魄漂泊,衣食无着,却又在短短数年内成为创业偶像,而后却因为资金周转出现危机以至陷入绝境,不久居然又不可思议地再度复活,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涉足的两个领域之内他居然都取得了不可一世的成功。但,就是这样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却是个典型的达尔文主义信徒,他并不习惯于解读所谓的社会责任,他是以“成功至上,生存第一”为信条的“赌徒”,他做脑白金,任意夸大渲染产品的功能,且广告与功能严重脱钩,他毫不在乎,正如大家所见的一样,他的推销方式,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要知道脑白金因涉嫌改写产品说明,任意夸大功效,违反《广告法》而在各地遭禁。
  就在牟其中、顾雏军这样的巨骗横行之际,就在新疆德隆集团靠着不完全的股票投资机制疯狂融资,大肆扩张,最终毁于一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或许也不能单纯地认为在这一时期企业就完全没有履行社会责任了。
  刚入主青岛海尔的张瑞敏,一个用“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作为宣言的企业家,表达企业家对企业责任的理解,当日他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去他那里挑了很多台结果都有问题,最后只能勉强拉走一台相对好些的。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于是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毅然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通过对吴晓波著作的梳理,我认为,中国近代企业是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的,我们有理由坚信社会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将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遥忆昔日,我和杂志社编辑西西姐进行过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她留给我的印象是一名追求完美的实干家。每次交稿之后,她负责省字核句、剖析毫厘,毫不留情地删掉赘语繁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馈给我一大堆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每次打开文档,我都要鼓起莫大的勇气,倒吸一口凉气,冷静下来再修改。几番交锋之后,总以为能大功告成了,西西姐又会指出一些缺漏,比如文字不够简洁有力,思路脉络不够清晰,最后幽幽地说“再改一遍”
编者按:  路宽同学的“我在北语的100件幸福小事”在校园疯传,我们从中摘选部分,一起感受小小的幸福,小小的温馨。  1.晚上去图书馆发现有一外国帅哥/美女坐在对面  2.等了很久的快递突然送到了  3.在梧桐主路上和鸟屎擦肩而过  4.北京巨冷的冬天,北语比其他北京学校提前半个月开暖气  5.在北语和各路妹纸混迹在一起审美得到了质的飞跃  6.晚归的时候发现舍管老师没有锁门于是蹑手蹑脚快速闪进 
小酱油,是个高校活动信息发布与分享平台,立足高校,针对大学生同校、跨校、同城活动信息获取难、买票难这个痛点开展服务,名字意思是“这有好多活动,来参加吧!打个酱油也好哦!”小酱油服务的目标群体就是大学生以及经常参加校园活动的毕业生,非常垂直的定位让小酱油有能力聚焦和深挖用户需求,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体验。这不仅让他们获得了投资,更使他们能在资本寒冬到来的今天,找到赢利点,做到不依赖投资。  在
这些年你吃的苦我都记着呢  弟弟考上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那个酷夏,我们村炸开了锅。村里人都说我家祖坟上冒了青烟,所以出了一名状元,一时间在寂寥已久的村子里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家长们拿我弟弟树典立范,敦促孩子奋发图强为家争光。父亲像是中了大奖一般乐不可支,他牵了两头山羊,抓了十只芦花鸡,晨光里就去集市变卖,然后买上食材回来宴请大家。  第二天,我和母亲马不停蹄地择菜、洗菜、切菜、炒菜,父亲则给前来
北京众多高校中,有着百年历史并且还有昔日建筑保存的少之又少,北京师范大学便是其中一所。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  1902年,京师大学堂成立仕学馆和师范馆,其中师范馆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优级师范科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自此一直到1954年新街口外新校区建成,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位于和平门外的南新华街一带。  1912年5月,京师
陈嘉映,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价值的理由》等;翻译了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两部哲学经典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近日,陈嘉映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这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专著,而是一部有关“我
燕园北部多水系,其间有不少横架水面的石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张名为《燕园24桥》的地图,署名“吴以之”,然而其名字来源却不得而知。  我动了念头,按图寻访了这二十四桥。   校友桥  没走过校友桥,似乎就没走过北大。校友桥位于西门向东10米,由燕京大学的校友于1926年捐资修建。校友桥再向东,就是大气端正的华表和古香古色的办公楼。校友桥下,流淌着万泉河的支流。万泉河再向南,就流向了勺园。
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众创空间,入驻了20多支学生创业团队,他们的创业项目大多基于中医药,比如博士四年级学生杨星哲挖掘美容古方,成立“星哲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美容6个系列27款产品;研三学生张学婷研制降压、降糖膏贴,成立“渥城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适合不同体质的香囊,防感冒解失眠。  古方不是你想找就能找  在杨星哲的创业空间的桌子上,陈列着防晒霜、美白霜、抗敏霜、玉容乳、抗癌汤等多种产
老家山东聊城的大学生贾汝平受长辈熏陶,喜摆弄面,過年都打花糕。
小说开始于霍尔顿在疗养院的自述,他经历了在潘西中学的被开除、爱德蒙酒店的荒诞无稽、纽约市中心的狼狈无助、家中与妹妹菲比的温情重逢与别离……这位16岁的少年并没有在一系列经历中得到什么开悟与成长,在小说的最后,他的思绪回到了疗养院,继续讲述着自己眼中傻冒一样的成年人。  霍尔顿的骂骂咧咧贯穿了整本小说,他对这个世界,对成年人充满了厌恶之情,但凡提到任何一个成年人的地方,所用词汇,均是“假模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