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追求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关调查发现,当前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重大,不仅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也会给教师的教育生命带来幸福感。具体途径有:开展有层次的培训,借助名师打开童书之窗,通过作家点燃学研热情,依托活动铺设成长轨道;教师化身为儿童,聚焦绘本阅读中的启蒙、话题讨论中的互补以及方法指导中的引领。
  关键词:儿童文学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途径
  儿童文学素养是在长期对儿童文学进行阅读、研讨中形成的知识水平和文学艺术涵养,它包括了解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基本体裁及艺术特征,拥有良好的文学审美观,能提升解读、赏析儿童文学的能力和素养。在笔者看来,儿童文学素养是教师亟待提高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发展的应然追求。教师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会影响其教材观、教育观、儿童观,能给自己的教育生命带来幸福感。
  一、困境与缺失:一次关于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网络电子卷和纸质卷)与采访两种形式,对各地近百位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目前小学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态度及其儿童文学素养状况。
  (一)职前学习少,继续教育不足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仅有10%的教师对儿童文学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从未接触过的高达70%(具体情况见表1)。据了解,毕业于中等师范院校及师范大學的教师在职前学习儿童文学均未超过一学期。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度不够,影响了教师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作品的阅读。从表1中可知,工作后接受儿童文学继续教育的只占7%,可见继续教育在儿童文学方面着力不够,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儿童文学也比较漠视,认为儿童文学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不大。
  (二)阅读愿望低,关注程度不够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喜欢儿童文学的不多,对儿童文学的文体也知之甚少(具体情况见表2)。笔者通过采访还发现,教师所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前五名依次为安徒生、冰心、叶圣陶、郑渊洁、曹文轩,较熟悉的儿童文学著作有《安徒生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等。
  可见,教师阅读儿童文学的愿望不高,阅读范围局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对外国儿童文学及中国当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了解得太少。而且,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体裁比较单一,主要偏向于童话,对其他文体关注不够。
  (三)功能认识偏,研究能力缺乏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忙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强化,对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缺乏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研究能力,在阅读儿童文学时难以体会到其中的审美情趣,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往往会断章取义,把一篇极具儿童情趣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48%的教师认为儿童文学的功能就是提高写作水平(具体情况见表3)。我们不否认,儿童文学的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但这绝不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很多教师将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向了功利。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教师,在儿童文学的学习和探索方面却一直处于困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更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儿童立场和正确的教材观、审美观,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发现与回归: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
  (一)播下隐性的种子——参与儿童的人格塑造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回顾我们教育学生或自己孩子的过程就会发现,我们用的媒介90%以上是儿童文学。儿童有自己的思想世界,苦口婆心的说教对他们而言一般是无效的。对儿童文学,他们却乐于接受,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其中的教育。《小猫钓鱼》让孩子学会一心一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不能太贪婪;对说谎的孩子,我们会这样说:“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也许还会这样说:“再说谎,小心你的鼻子会变长!”如此,我们不自觉地运用儿童文学,在孩子的心田撒下真善美的种子。希望孩子不怕挫折战胜困难,我们不会和他们面对面干坐上一个小时,喋喋不休地讲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丑小鸭》的故事,让他们读到苦难、梦想、幸福、谦卑、高贵以及其他。可见,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绝不是一对矛盾,教育和文学完全可以达到水乳交融的美好境界。
  可贵的是,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是隐性的,我们不以“教育孩子”作为儿童文学的旨归,它却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曾经对中小学教师这样说: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可以解决教师、家长需要长时间去解决的问题;而一本坏书,也往往会抵消教师、家长长时间的教育效果。这也说明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当然,儿童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儿童文学作品的面貌,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得多,绝不只有“白雪公主”“匹诺曹”“小猫钓鱼”“狼来了”。我们所有科目的教学,和儿童文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当我们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打动儿童,参与儿童的人格塑造时,首先要自己全身心地去阅读、理解儿童文学。
  (二)发现真正的孩子——解开儿童的心灵密码
  热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儿童的基础上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正是让教师在受到触动之余,打开了一扇反省自己、发现孩子的窗口,动摇了自己原先秉持的“教育原则”和驾轻就熟的教学习惯。“文学是一种心理学”(勃兰克斯语),儿童文学这部形象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为我们解开儿童的心灵密码,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人,能获得一种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我要做好孩子》是作家黄蓓佳以自己女儿为原型所写的一部小说。六年级学生金铃为了能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满意的好孩子,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总不能达到大家的要求——作品中的很多情节和语言,似乎都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翻版。每个孩子,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读这本书,教师就像在阅读每一个普通孩子的心灵世界。   《彼得·潘》《长袜子皮皮》,让我们聆听孩子的话语,懂得孩子的心;《草房子》,让我们走进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书中的孩子和身边的孩子一样带给我们感动;《秘密花园》,让我们获得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昂贵的教育并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窗边的小豆豆》,更可以说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必修科目,书中的小林先生有着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他实在是一个懂得孩子,懂得爱和尊重的教育家。
  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地学会发现儿童、尊重儿童,走进儿童的世界,去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更加热爱每一个孩子。
  (三)唤起消逝的童心——回归纯真的精神世界
  “童心”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并回归纯真的世界,与孩子们心心相印。儿童文学可以唤回我们消逝的童心,让我们感受到因为它的润泽而带来的心灵柔软。
  《阁楼上的光》是著名诗人、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曾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榜首。其中都是一些十分有趣的诗,比如《麦先生和派先生》:“派先生,/有二十一顶帽子,/每顶帽子互不相同,/麦先生,/有二十一个脑袋,/帽子却只一顶,/先生麦,/遇见了先生派,/他们谈论着,/帽子的买卖,/最后派先生,/买走了麦先生的帽子!/你还听说过什么,比这事更怪?”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诗很怪,但是,就好比孩子看見地上有个水坑非要去踩一踩,看到蚂蚁打群架一定得置身事中一样,这就是儿童的世界,这就是童心。想象力、幽默感,在这其中都能读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捞起自己早已失落的童真岁月,慢下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享受童年。
  儿童文学还呈现着其他文学所不具有的清晰、温和、美丽的品质,阅读它们,我们还会从中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纯真,提高我们的生活素养。
  事实上,很多儿童文学都是在有趣的故事、清丽的笔调中流淌着种种哲理,有时甚至比成人文学的直接表述要优美和高明得多。这些适合6~60岁的作品滋润着我们的情感,唤醒着我们善良、纯真、自然以及充满幻想、创造的天性,也让我们更加喜爱儿童、热爱教育生活。
  (四)架起沟通的桥梁——构建成熟的循环过程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往往都要试一试食物的味道和温度,然后再给他们喂食。对于他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也应该先去阅读,否则就没有资格和理由煞有介事地给他们推荐书籍。作为教师,不读儿童文学是不称职的。我们要热爱甚至痴迷儿童文学,才能在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的鉴赏力、判断力,架起沟通的桥梁,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儿童。否则,儿童对书的热情从何而来?
  英国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曾以这样一个循环示意图(如图1),来表示孩子的课外阅读。
  从这幅示意图可以看出,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教师、父母等)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根据儿童特点、审美趣味等为学生挑选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的书,还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同时对他们的阅读做出回应。教师可引导学生评论书本,掌握阅读的技巧;还可以在师生阅读群体中,反馈和分享大家的阅读心得。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成熟的阅读循环圈,这种良性的循环过程也会提升教学的质量。比如一个具有较高儿童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读教材的眼光也会有独到之处,即使教材经过了缩写或节选;相反,教师如果对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脸陌生,那就不可能带领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除了课外阅读的主要引领者——语文教师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和书籍之间架起桥梁。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数学绘本《神奇的数字世界》《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时间的故事》,科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神奇校车》《小牛顿科学馆》等。如此,师生共同分享阅读,不见单纯模式化的说教,甩掉机械学习式的枯燥,让阅读的芬芳回味无穷。
  三、亲历与体验: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培训有层次——在思想的根上浇灌
  为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必须加强职前教育,在师范院校设置相应的儿童文学课程,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合理设置和安排,让师范生具体全面地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和儿童文学理论,阅读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而对于广大教师队伍来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则必须有正确的导向和一定的重视程度。
  1.名师:打开童书之窗。
  笔者所在的学校很早就认识到了教师提高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多次邀请名师到学校开设讲座。他们的讲座为大家打开了童书阅读之窗,让老师们看到了和以往不同的全新的阅读世界。表4所示,便是我校在教师暑期培训的时候,为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设置的专项讲座。
  2.作家:点燃学研热情。
  名师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别致的窗,儿童文学作家的到来,更点燃了大家的儿童文学阅读热情。我校曾承办省凤凰读书会成立大会(阅读活动安排见表5),在活动中,“儿童文学阅读观摩课+专家点评+儿童文学作家(有的是作家本人)解疑”的形式,让教师的心中燃起了阅读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的星星之火。
  3.活动:铺设成长轨道。
  我校的青年教师读书系列活动,也经常会开辟儿童文学专场,由青年教师主持并推荐好书、交流阅读心得。这些活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设了轨道,为提高其儿童文学素养搭建了平台。
  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除了理论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重要的就是广泛、大量的阅读,浸淫于儿童文学作品之中。近年来,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很快,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教师应及时把握儿童文学的动态和现状,对各个时期中外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进行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要有所涉猎,不断丰富自己阅读的经验。还要关注当下的热点图书,留意有关儿童文学的书评,如此,才能在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力、判断力,把一本本好书带到孩子们身边,带领孩子们阅读、欣赏、分享。   这是我校一位教师阅读《向着明亮那方》后写下的小随笔《如此遥远,又那样接近》:
  这是第一次听金子美玲的童谣,一个清清亮亮的早晨,几十个孩子一起诵读,宛如天籁。
  从《向着明亮那方》开始,再读《我和小鸟和铃铛》《千屈菜》《葫芦花》《露珠》《玻璃和文字》……这是我唯一一次在一本书面前,觉得自己全身都落满了灰尘,自惭形秽。
  那是天真纯粹之中才会透出的深邃,纯净自然之中才有的冷清。那不是诗,是透明的水晶。
  二十七岁年轻的生命,如此遥远,又那样接近,接近孩子的心灵。在寂寞和苦难之中,只有回转到童年和最初,才会写出这般浑然天成的诗。她的生命,也只会停留在二十七岁。
  哪怕永远停留在二十七岁,也要用透明的翅膀,向着明亮那方,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可以看出,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已经感受到了儿童文学的审美情趣,广泛的阅读也令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润,流淌着汩汩的泉水。因此,教师定会利用自己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美感经验,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童真和童趣的世界。
  (二)化身为儿童——从学生的视角体验
  陈伯吹曾说:“儿童文学创作,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还要化身为儿童,用儿童的嘴巴说话,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儿童看得懂的作品来。”其实,儿童文学的欣赏和儿童文学的创作是一样的,作为小学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赏析儿童文学作品。亲历学生多样的阅读活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教师可在其中发挥引导、控制和调节的作用,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使成人和儿童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识得以融合进而获得升华。我校的语文教师就设计了多种阅读活动,并参与其间,从学生的视角进行体验。
  1.绘本阅读中的启蒙。
  在低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让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的发挥。师生以绘本为媒介,尝试丰富的语言实践,共同去探寻、对话、发现。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教师之前对绘本的接触,也许还不如学生来得多,因此,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接受着“如何阅读图画书”的独特启蒙。绘本的封面,能将师生带入阅读的佳境。而语言简洁、画面生动、意蕴丰富是绘本最大的特点,绘本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图画给读者预留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利用“空白点”体验情感,利用“细节处”练习表达,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文字与图画的浸润中,将脑海中的世界与书中的世界渐渐契合。
  2.话题讨论中的互补。
  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大,开始读文字多一点的图书,并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于是,我们在中年级加大文字阅读,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还组织学生在博客自由发表心得,进行讨论评价。
  博客拓展了传统学校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使得教学和交流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同时,它又是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取得良好沟通的一座不可多得的桥梁。有学生说:“有空的时候,大家打开电脑,第一件事不是玩游戏,而是打开我们的博客,在里面自由自在地畅游一番,读一些好文章,写几条留言。现在比游戏更受宠爱的,是我们的博客!”
  在话题讨论中,师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恰好能形成互补,让儿童文学的内涵更加丰富。比如在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时,师生围绕《舞蛇的泪》中“小白鼠是怎么死的?你看明白了吗?小白鼠在临死之前,怪舞蛇了吗?你怎么知道的”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跟帖多达60几个。有学生这样写道:“对于小白鼠来说,共同追求艺术的人,就是朋友。而对舞蛇来说,不论你是什么动物,只要你爱艺术,甚至用艺术救她的命,她就把它视为知心朋友。蛇与鼠能成为朋友,是因为它们共同有一个艺术梦,有一种神奇的感情!”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的特点。网络平台让师生交流的交互性更强,大家可以互相欣赏、学习和鼓励。
  3.方法指导中的引领。
  高年级的阅读以方法指导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其中,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向学生推荐、介绍阅读材料……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比如,师生可以一起探讨,作者是如何描写大自然美丽的环境,如何使用好修辞手法的;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从而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刻画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何围绕一句话来描写详细,如何注意刻画细节的……这些话题听上去很无趣,讲起来也会较枯燥,但如果是在师生共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在一次次兴致勃勃的讨论中逐步地积累、内化,自然会其乐无穷。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亲历与体验,才能建立起和儿童文学作品之间直接而深刻的联系,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儿童文学作品的欢乐和启发。
  儿童文学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种子,等待着每一个关注儿童成长的人去播种。这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里,也播种在教师自己的心里。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地发现儿童,也幫助教师发现自己。一个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人,会带着一种惊喜、赏识和探究的眼光去看学生,看教育,看自己。于是,我们一定会在将学生渡往生命彼岸的同时,自己也到达教育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人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叶君健.我与儿童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沈春媚,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优质、均衡”是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要求.2008年广州市白云区提出今后五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目标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有效提高白云区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前身是有着60年历史积淀的广州市第十二中学。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之路:率先办成广州市首间公办外国语完全中学,2006年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本院急诊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患者按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同节段掌指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82处)采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chondrial KATP ,mitoKATP )通道与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IR
【目的】探讨血清TNF‐α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单纯T2DM患者22例(A组),T2DM合并短期(<8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7例(B组),合并长期(≥8年)周围
脑裂畸形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最严重者,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内衬灰质。脑裂畸形临床较罕见,且症状缺乏特征性。自CT及MR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自主体位助产对初产妇分娩时主观感受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73例,根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球配合自主体位下助产,对照组产
目的 比较两种气垫床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防治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术后使用雅博Pro-care4型气垫床,B组使用同品
期刊
@@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短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涨落图相关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d1肌注氟哌啶醇5 mg ,2次/天,d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