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组团队在教育教学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下,培养具有宽知识面、高创新性和强实践能力的国际型高级复合人才也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从我国研究生教学培养角度出发,以我校研究生为例,指出了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导师组团队在研究生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导师组团队在教学中可能采用的方法与实施方式。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导师组团队;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22-03
  一、绪论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规模,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及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与前景的重要标志[1]。随着世界经济的腾飞、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培养具有宽知识面、高创新性和强实践能力的国际型高级复合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年招生人数由2004年的33万增加到2010年的46.5万,2016年的录取人数更是高达51.7万[2]。尽管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但从人口比例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快速扩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仅研究生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需求,而且还出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滑问题[3,4]。为此,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明确提出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以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要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就必须尽快进行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以应对各行业兴衰与重组的激烈变化。为此,本文从我国研究生教学培养角度出发,以我校研究生为例,指出了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导师组团队在研究生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导师组团队在教学中可能采用的方法与实施方式。
  二、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在我国,不少研究生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而进入考研行列的,他们把研究生学历作为就业敲门砖,因此研究生中存在大量应试型考生,其知识面窄、学术功底十分浅薄,精力也没有踏实地放在学习和科研上,这种就业导向的观念使得部分学生目的功利、学风浮躁、思考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入校的研究生还因为生源不同、生源所在的本科院校背景与实施方法迥异,导致这些研究生彼此间的专业知识背景差别很大,这也增加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深度设置的难度。
  其次,为顺应社会综合化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潮流。为此,跨学科招生成为多学科交叉培养的重要方式。但受科目专业性、考生人数及录取比例等因素的影响,跨学科生源报考的意愿不强[5],多数的跨学科生源都集中在二级学科之间,而真正有意愿报考跨学科的生源又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从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实施角度看,研究生课程设置往往只偏重于本专业的课程,课程设置过于细化、课程内容的滞后性和重复性大量存在[6];同时交叉学科的课程多置于选修课程,常常因选修课程占的学分比例低,又受人数、专业相关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开设的跨学科课程数量少且难以持久开设,再加上授课教师研究方向及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拓宽,导致学生的多学科交融性较差。
  再次,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培养精通外语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也日趋重要。但我国很多研究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分很高,即便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但仍兴趣匮乏、不能与外国学者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口语和听力水平较弱,专业术语的英语知识欠缺。为此,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英文学习,切实提高我国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导师组团队在研究生教学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
  采用导师组团队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下面结合笔者及笔者团队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导师组团队在研究生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并指出教学中可能采用的方法与实施方式。
  1.组建多学科导师组的教学团队,借鉴欧美教学理念,探索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7],被誉为最全面、最规范、最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之一。课程教学是美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手段,其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要求学生掌握广泛扎实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以便应付将来不同职业的要求,能够自如地进行专业转换和知识更新[8]。为此,学校开设了大量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不仅课程领域丰富,还组建了跨学科的课题组和实验中心来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鉴于此,为扩展我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视角的思维,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我们尝试组建了多学科导师组的教学团队,教学中,我们不追求主题和内容上的知识难度,而是立足于一个课题(常常选择贴近学生认知的某个工程问题),分析该话题所涉及的各门学科与各类课程,强调他们之间的联系与桥梁关系,综合团队内不同学科老师的认知,提炼观点与方法,最后再呈现给学生。这样,在我们的专业必修课程中也穿插、普及了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
  2.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兴趣;以应用为导向,强化理论知识;以国际化为依托,提升专业英语修养。由于研究生的生源地不同,地域特色以及生源所在的本科院校背景不一,導致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别较大。就英语而言,多数入校研究生都已通过国家六级考试,但听力和口语水平较弱、专业词汇的收集量也很小,此时如开设国际化培养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强授专业知识与术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又有限,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消极、动力更加薄弱。这也为高校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兴趣;以应用为导向,强化理论知识;以国际化为依托,提升专业英语修养”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循序渐进、中英结合、教学内容与步骤会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接受能力进行定期调整。首先导师组成员分工明确:以章节为中心,一位老师负责寻找对应章节的中英文对照教材,一位老师负责寻找该章节的应用实例,另有老师专门负责该章节的国内外网络查新和论坛话题。教学中,我们是以中英文对照教材为基础,以应用实例为导向,以章节为单元开展的。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枯燥无味时,我们会适当引入一些论坛话题,集思广益,开展中英文方式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中每完成2或3章,我们会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研讨会Seminar方式,要求学生做报告或讲座,给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在轻松学习的前提下不断地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3.以教师为主导,推进多学科交叉;鼓励国外进修,拓宽国际化视野。为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就要求导师组团队成员同时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英语教育素质。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是掌握多学科的教师相对缺乏,也没有系统的跨学科教育,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的局限性都阻碍了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可见,师资力量是导师组团队教学成败的关键!这需要专业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和学校的大力配合。针对这一瓶颈,我校的做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方面,通过校内创新团队、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申报以及论坛讨论的方式积极推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组建导师组的同时,积极拓宽各位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跨学科知识、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出国进修与培训、增加国外留学背景与阅历,多次邀请海外学者与专家赴我校交流、访学与任课,通过教师的“输出”与“引入”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能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结论
  积极推进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是各个高校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而培養具有宽知识面的国际型复合人才的关键是依靠教师去挖掘的。所以,在研究生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质。本文是作者及其团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由于进行导师组团队教学的时间还不长,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加强和提高,诚邀各位同行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永昌,赵江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04,(11):35-37.
  [2]中公教育.2004-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汇总[EB/OL].新浪教育,2016-06-06,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6-06-06/doc-ifxsvenx3338922.shtml.
  [3]林永波,闫瑞.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与改革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352-353.
  [4]史静,周立群,吴培军,余佳祥,谢世清,文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导师组制培养模式的构建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3):88-91.
  [5]孙健.研究生教育生源结构问题及调整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江苏高教,2013,(2):73-76.
  [6]李海梅,孙娟,孙迎坤,刘孟.浅谈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279-280.
  [7]付小艳.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与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32-34.
  [8]王静,金征宇.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4):72-74.
其他文献
In order to satisfy high precision requirement for the modern nuclear physics experiment detectors and radiologicimaging technology equipments, we do some resea
为提高魔芋葡甘露聚糖(KGM)的溶解度,研究了酸酶结合法水解KGM的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水解率为20.65%;产品收得率为59.54%;多数水解产物分子的大小在三糖以上.
从通讯线路、系统设备和软件等方面介绍了城市监控系统中接处警子系统结构,详细地阐述了各种设备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分析了系统中的主要数据流,说明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接处警的工作模式。
大型仪器的开放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可对多种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使用范围
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3株对大豆根腐病、棉花枯萎病、小麦赤霉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有较强拮抗性的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sp.920,Bacillus sp.930和Bacillus sp.932。用琼脂块
介绍了定时任务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作用,给出了基于定时器和多线程两种定时任务的实现方法,并在VC++环境中给予了具体的实现.
介绍了数码监控系统中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使用VisualC++编程工具,实现电子地图布/撤防功能的方法。
近场辐射引起的能量交换可以比远场辐射高若干个数量级。本文建立了两个半无限厚平行表面间的辐射换热模型,推导出当两表面分别为金属和电介质时的辐射换热量计算通式。计算结
主要研究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浸出大豆胚制取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过程.用95%乙醇作溶剂在78 ℃下,每次浸出20 min,淋干5 min,溶剂比1:4,浸出9次; 然后用55%乙醇溶液在50 ℃下,浸
利用检测仪器将稻米及米饭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其原料品种不同而引起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为稻米科学评价系统的建立作了探索性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