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翁诗杰:政治家的文学生涯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口写我心,不老王卖瓜,创作必须忠于自己
  
  在文学界,他叫“方野”。在政界,他叫“翁诗杰”。这两个名字属于同一个人,这两个名字在不同的两个领域拥有同样的成功。在耀眼的政治光芒背后,当翁诗杰成为“方野”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情怀呢?
  
  文学启蒙来源于广东“说书”
  
  “方野”这个名字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文学界都十分著名。用这个名字创作的小说《魔潭》、《逆流中的挣扎》获马来西亚“青年文学奖”和马来西亚“全国华文写作比赛”冠军,《墙》获香港当代文艺比赛优秀奖;短篇小说《梦魔的岁月》、散文《成长中的独白》分别获得马来西亚“全国文艺创作比赛”小说组和散文组冠军,小说《天伦同乐》则获《光华日报》小说创作比赛冠军。而这个名字的主人正是马来西亚马华公会会长、交通部长翁诗杰。
  在全世界范围内,热爱文学的政界要人比比皆是,但是政治、文学“两手抓两手硬”的却凤毛麟角,翁诗杰无疑是典型代表。翁诗杰从18岁开始就以“方野”为笔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且“一发不可收”。对于走上文学道路的过程,翁诗杰是这样自我描述的:“ 回首儿时的童真,总觉得‘说书人’的学问奇大。从民间的故事到章回小说,他似乎是无所不通,娓娓道来,且又风靡了多少听众。当时讲粤语的‘李大傻’就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而我的志愿若按事实直抒,应该首推广播员。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半导体收音机与《丽的呼声》有线广播便成为一般民众的生活良伴。李大傻的‘讲古’(说书)把我引进缤纷多彩的精神世界。从广东的民间故事到《七侠五义》、《小五义》等侠义故事,这可说是我对民俗掌故与章回小说的启蒙认识。”
  其实早在翁诗杰3岁的时候,他经常跟随父亲去喝茶。父亲手拿着报纸与朋友谈论国家大事,当时只有3岁的翁诗杰,便对报纸产生了好奇心,刚刚认识几个字就开始阅读报纸。虽然母亲不识字,可是翁诗杰从小却从她口中学了不少家乡话的顺口溜。这种丰富的生活语言,就在这种“不正规”的教诲下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在城市长大的翁诗杰,不曾拥有小河、树木、泥土陪伴他的童年,由于母亲的管教,他的童年除了“群租屋”里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陪伴他的便是一架不断发出声音的有线广播电台,除了电台里的“说书”,至今他还能兴致勃勃地举出多位六七十年代著名歌手的名字。
  同时,电台里的广播剧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想象力,让他的思想任意遨游,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事隔多年之后,获得工程学士学位的翁诗杰虽然当上了工程师,可还在工作闲暇时间为大马广播电视台中文戏剧节目撰写剧本,这不得不归功于他当年的“广播情结”。有趣的是,童年听广播还“听”来了一项意外收获,就是一心二用的本领。翁诗杰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思考很多其他问题,和翁诗杰聊天,他的手里还会忙着工作,互相绝不会有任何妨
  碍。
  
  五四文学激发创作激情
  
  真正激发翁诗杰文学创作激情的正是在他人生最艰苦的阶段。初中一年级,父亲病故。他当时差一点辍学。得以继续学业的少年翁诗杰渴求书本,然而书对于这个靠母亲当洗衣妇来维持的家庭同样是沉重的负担。为了看书,翁诗杰学会了向高年级同学抢购旧书的本领。只要是书本没有残缺不全,半价的“二手书”乃至书价愈议愈低的“三手书”,他都会趋之若狂,为了能够顺利阅读这些破损的充满了涂鸦的旧书,修补书本也因此成了他一门煞费周章的功课。
  在翁诗杰的记忆中,从古典章回小说、武侠小说到生平所接触的首部西洋翻译小说《爱的教育》,无一不是从别人的旧书堆里捡拾回来的。真正能够让翁诗杰满足翻阅新书乐趣的,是一套以学校颁赠的书券奖换取得来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即:巴金所著的《家》、《春》、《秋》)。正是这套书让翁诗杰触摸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家道的中落,生活的历练,人情的冷暖,贫富的悬殊,无不使他对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阅读了包括30年代曹禺的剧作、巴金的作品和鲁迅的《阿Q正传》以及大量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艺作品给了他深深的触动,不仅激发了他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培养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让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领悟,让他深深感受到“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句话的涵义。那时的翁诗杰曾经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为此他饱读诗书,辛勤笔耕,秉承“我口写我心,不老王卖瓜,创作必须忠于自己”的原则,创作对他来说,任何体裁都离不开人,动机和背景都是不可或缺的。于是身边的平凡人事、思想的刹那火花、人生的点滴体验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并成就了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政界将文学坚持到底
  
  真所谓“腹中有书气自华”,政界强者翁诗杰有着儒雅的学者气质,而笔端却锋芒仍在,掷地有声。深厚的文学根底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出口成章,词锋锐利。“大马相声之父”姚新光提到他最佩服、最欣赏的两位演讲者,翁诗杰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全职于政治的拿督翁诗杰仍坚持文学不为政治服务;不过,翁先生笑言,自己对文学的爱好始终没有减退,政治工作虽然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他并未因此搁下笔杆,多彩多姿的政治生涯,反而给了他活生生的写作题材。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报端仍然能不时看到翁诗杰的精彩评论。
  2007年,翁诗杰出版《诗情杰语》一书,书中翁诗杰解剖了他鲜少外露的情感和经历。在售书现场,翁诗杰脱下官袍还原成作家“方野”,他说他不排除将来继续写小说,通过小说向社会和人们传达讯息。
  政界和文坛,拿督和作家,这仿佛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似乎不会有交集的两个职业却同时被翁诗杰拥有,也许正是因为走过了文坛再走进政界,当过了作家才当政治家的独特经历才造就了今日独一无二的翁诗杰。
其他文献
在“绿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之下,对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筑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本文就有关中国丝网印刷起源与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实证分析笔者总结做出如下判断:丝网印刷的前身是型版印刷,型版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高度发展于隋唐
近日,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发动公司小股东,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将其公司股票出售给包括其父亲李嘉诚在内的收购方。至此,李氏父子矛盾 Recently, Li Zikai, son of Asi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化人才的主要阵地,完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教师开展各项教学的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本文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与专业的汽车设计企业深度
“双一流”建设为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应用型
  在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中,纸与印刷术二者关系最为密切,因印刷物以纸为物质载体,纸的出现与使用在前,而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在后,没有纸就谈不上印刷术。研究印刷技术史需要结
  本文从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当时的刻工兴盛原因,及宋板书的历史价值,我们应好好珍惜这些国宝,并对其中学术价值较高的孤本、珍本进行研究,将大有助于古为今
  笔者从大印刷史观出发,对印刷术的定义以及印刷历史上诸如印刷术探源、织物印染中的织物印刷、孔版印刷探源、套印术的发明、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等许多新的课题,进行了
  本文从敦煌印刷文物出世一百年的研究,开展印刷史与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宗教史等相邻范围的研究,开展东西方印刷文明比较史的研究与探讨。古为今用,发扬中华印刷文化的崇高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