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蕞终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乐意接受。现在的中职生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这就需要教育者淡化教育痕迹,褀入耳入脑入心。在进行教育时,克服成人化、口号化、报告式、运动式,努力做到潜移默化,还要淡化教育者的形象,给受教育者以更多的尊重、信任、平等与期待,要像受教育者那样地感知、体验和思索,要采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真正地和受教育者缩短距离,沟通思想感情,切实抛弃以教育者自居的教育意识与教育心态,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主为自己编织搏击职场的“防弹服”。
看一段视频
学生最爱看视频,比老师一个人在那演独角戏好看多了,即使平时再厌学不守纪律的同学都会被吸引过来。
随着一段舒缓的音乐,出现神秘的深蓝色背景,好似深奥无比的苍穹,一段基因链,一个寄予了父母所有期望,带给父母无限惊喜的新生命在孕育。新生命诞生了,从对世界充满好奇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可爱无比给家人带来无限欢乐的幼儿,然后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事业有成的中年,安享天伦的老年。同学们被感染了,教室里静极了,托腮观看,凝神静思。突然配乐变得急速而又危险,让人触目惊心的车祸出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两个学生因为点滴小事而大打出手,一个丧了命,一个进了监狱,接受法律的严惩,一名电工违规操作,当时毙命,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哀伤和生活的艰辛……
同学们被震撼了,唏嘘不已。两种生命进程,对比太强烈了,深深的意识到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与自己息息相关,老师不需多作阐述,学生早想知道如何预防注意相关问题的发生了。老师只是适当作些引导,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写一份解决方案,并推选出最佳方案给予鼓励,效果自然不错。
听一首歌曲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这首韩红的《天亮了》,承载着韩红对缆车灾难中幸存下来孩子的关切和怜爱,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它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让学生什么都不想,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说出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自然,父母是伟大的,可以为孩子牺牲一切,但今天我们不谈这些,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小子灏的悲剧能否避免。
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结论,这起事件是因为违章操作而导致的。作为一个劳动者,要熟悉劳动法,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同时,同样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才会有大家共同的健康和安全。
讲一个故事
著名德育专家张万祥老师说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现在的学生早巳厌倦了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如果老师把他们应该知道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理论常识,一二三点的讲出来,很多学生会当耳旁风。虽然老师用心良苦,对学生来说却是昏昏欲睡,很难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对学校进行的防火防震疏散演习也满不在乎,哈哈笑着,一跑了事。具体该怎么做早抛到九霄云外。但是没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生动的故事是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学生会在听故事中明白道理,增长知识。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在重灾区安县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之一是校长叶志平特别注重教学楼的质量,花17万建成的教学楼,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即使是八级的大地震,大理石面都没一块掉下来。
为了不让危险降临到自己学生的身上,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靄,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羞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叶志平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当学生听完这个故事时。无不受到震动,平时的演练是多么重要,只有积累足够的自救知识才能有效的避免伤害。
模拟一个情境
晶晶、闪闪、园园一起到哈尔滨去滑雪,晶晶滑出了大家的视线范围,摔进雪堆,手脚都冻僵了。闪闪和园园发现了,赶紧把她抬到屋里,并用热水为她浸泡,好让她尽快恢复知觉。结果,闪闪的脚形成了冻疮,有的地方都溃烂了。
洪风和大鹏是铁哥们,彼此非常信任。偶然的原因洪风染上了毒品,并不能自拔,他告诉大鹏吸毒的感觉美妙极了,大鹏该怎么办呢?
斑里有同学丢钱了,大家都说是你 偷的,还在你背后指指点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老师也对你一而再的询问,可是钱根本不是你拿的,你该怎么办?
正在进行车工实习,小伍忽然大叫一声,手指被砂轮机切断了。原来,他不知道砂轮机处于开机状态,接通了电源,惨剧便发生了。
这是我们班学生在进行情境模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当做当事人真切的融入到情境中去,会为所扮演的角色担心焦急。全班同学讨论,争辩,解释,老师引导,明确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该如何自救和救人,不能好心反而误了事。被人冤枉时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儿戏自己的生命,要勇于面对问题,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一切问题都会解决。毒品是不能碰的,即使是最信任的朋友,莫大的好奇心,美好的诱惑,都要拒绝,因为那是万丈深渊,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生命。小伍断指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预”字当头,如何才能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
最后让学生明白,生活是不能模拟的,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每个人面对镜头的“表演”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一旦惨剧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当遇到困难、危险、侵害时,要具备足够的知识、经验、意志、胆量去和困难作斗争,有效的避免伤害。在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都要注意职业健康和操作上的安全。
打造一种安全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与灵魂,是全班师生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它能给学生传递气个又一个信息,能让学生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教。当“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再不需老师多哆嗦了。
首先要从物质文化着手。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黑板的边缘等隐性的教育资源,每周一句关于珍惜生命,注重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名言,在教室里设一块职业健康与安全专栏,让学生定期更换相关内容。
其次是制度文化。在班级制订安全制度,在班级制度中占重要的位置,构建一个安全网络,设置安全班长和安全副班长,各宿舍设一名安全信息员,遭遇偶发事件要第一时间组织科学有效的救治,第一时间通知老师到场。发现安全隐患和同学间的矛盾,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保证信息畅通。
最后是精神文化。经过老师的引导、熏陶,形成大家共识的信念和价值取向。
有了这些铺垫,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意识会扎根在学生心里,在脑海里,会下意识的为自己编织一个坚固耐用的搏击职场的“防弹服”。当然,原材料是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或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理解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
希望同学们的防弹服固若金汤,进入职场杜绝伤害,同时也不要伤害他人。
看一段视频
学生最爱看视频,比老师一个人在那演独角戏好看多了,即使平时再厌学不守纪律的同学都会被吸引过来。
随着一段舒缓的音乐,出现神秘的深蓝色背景,好似深奥无比的苍穹,一段基因链,一个寄予了父母所有期望,带给父母无限惊喜的新生命在孕育。新生命诞生了,从对世界充满好奇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可爱无比给家人带来无限欢乐的幼儿,然后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事业有成的中年,安享天伦的老年。同学们被感染了,教室里静极了,托腮观看,凝神静思。突然配乐变得急速而又危险,让人触目惊心的车祸出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两个学生因为点滴小事而大打出手,一个丧了命,一个进了监狱,接受法律的严惩,一名电工违规操作,当时毙命,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哀伤和生活的艰辛……
同学们被震撼了,唏嘘不已。两种生命进程,对比太强烈了,深深的意识到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与自己息息相关,老师不需多作阐述,学生早想知道如何预防注意相关问题的发生了。老师只是适当作些引导,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写一份解决方案,并推选出最佳方案给予鼓励,效果自然不错。
听一首歌曲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这首韩红的《天亮了》,承载着韩红对缆车灾难中幸存下来孩子的关切和怜爱,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它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让学生什么都不想,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说出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自然,父母是伟大的,可以为孩子牺牲一切,但今天我们不谈这些,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小子灏的悲剧能否避免。
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结论,这起事件是因为违章操作而导致的。作为一个劳动者,要熟悉劳动法,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同时,同样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才会有大家共同的健康和安全。
讲一个故事
著名德育专家张万祥老师说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现在的学生早巳厌倦了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如果老师把他们应该知道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理论常识,一二三点的讲出来,很多学生会当耳旁风。虽然老师用心良苦,对学生来说却是昏昏欲睡,很难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对学校进行的防火防震疏散演习也满不在乎,哈哈笑着,一跑了事。具体该怎么做早抛到九霄云外。但是没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生动的故事是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学生会在听故事中明白道理,增长知识。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在重灾区安县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之一是校长叶志平特别注重教学楼的质量,花17万建成的教学楼,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即使是八级的大地震,大理石面都没一块掉下来。
为了不让危险降临到自己学生的身上,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靄,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羞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叶志平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当学生听完这个故事时。无不受到震动,平时的演练是多么重要,只有积累足够的自救知识才能有效的避免伤害。
模拟一个情境
晶晶、闪闪、园园一起到哈尔滨去滑雪,晶晶滑出了大家的视线范围,摔进雪堆,手脚都冻僵了。闪闪和园园发现了,赶紧把她抬到屋里,并用热水为她浸泡,好让她尽快恢复知觉。结果,闪闪的脚形成了冻疮,有的地方都溃烂了。
洪风和大鹏是铁哥们,彼此非常信任。偶然的原因洪风染上了毒品,并不能自拔,他告诉大鹏吸毒的感觉美妙极了,大鹏该怎么办呢?
斑里有同学丢钱了,大家都说是你 偷的,还在你背后指指点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老师也对你一而再的询问,可是钱根本不是你拿的,你该怎么办?
正在进行车工实习,小伍忽然大叫一声,手指被砂轮机切断了。原来,他不知道砂轮机处于开机状态,接通了电源,惨剧便发生了。
这是我们班学生在进行情境模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当做当事人真切的融入到情境中去,会为所扮演的角色担心焦急。全班同学讨论,争辩,解释,老师引导,明确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该如何自救和救人,不能好心反而误了事。被人冤枉时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儿戏自己的生命,要勇于面对问题,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一切问题都会解决。毒品是不能碰的,即使是最信任的朋友,莫大的好奇心,美好的诱惑,都要拒绝,因为那是万丈深渊,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生命。小伍断指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预”字当头,如何才能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
最后让学生明白,生活是不能模拟的,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每个人面对镜头的“表演”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一旦惨剧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当遇到困难、危险、侵害时,要具备足够的知识、经验、意志、胆量去和困难作斗争,有效的避免伤害。在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都要注意职业健康和操作上的安全。
打造一种安全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与灵魂,是全班师生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它能给学生传递气个又一个信息,能让学生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教。当“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再不需老师多哆嗦了。
首先要从物质文化着手。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黑板的边缘等隐性的教育资源,每周一句关于珍惜生命,注重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名言,在教室里设一块职业健康与安全专栏,让学生定期更换相关内容。
其次是制度文化。在班级制订安全制度,在班级制度中占重要的位置,构建一个安全网络,设置安全班长和安全副班长,各宿舍设一名安全信息员,遭遇偶发事件要第一时间组织科学有效的救治,第一时间通知老师到场。发现安全隐患和同学间的矛盾,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保证信息畅通。
最后是精神文化。经过老师的引导、熏陶,形成大家共识的信念和价值取向。
有了这些铺垫,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意识会扎根在学生心里,在脑海里,会下意识的为自己编织一个坚固耐用的搏击职场的“防弹服”。当然,原材料是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或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理解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
希望同学们的防弹服固若金汤,进入职场杜绝伤害,同时也不要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