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被片的结构和色素成分对花色的影响

来源 :园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7个色系27个百合品种进行花被片结构分析.百合花被片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上下表皮细胞中,大部分品种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的长条形,有些品种含有花青素的细胞呈规则的多边形,排列比较紧密;花被片斑点的主要色素为花青素.对7个色系61个百合品种和2个野生种进行色素成分分析,通过HPLC-QTOF-MS鉴定得到了 23种类黄酮化合物、1种花青素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和10种类胡萝卜素(9Z-紫黄质、花药黄质、辣椒红素、叶黄素、玉米黄质、橘黄质、9Z-花药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和9Z-β-胡萝卜素).百合花被片中均含有类黄酮化合物.白色花被片中主要含有类黄酮化合物,有的含有极少量的类胡萝卜素;红色花被片中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且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为主要的呈色物质;紫红色和粉色花被片中主要含有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黄色和橙色花被片中主要呈色物质是类胡萝卜素.
其他文献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创建,昌宁更戛乡打瓦苗族村实现了“一越跨千年奋进奔小康”的可喜局面.成功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华丽蜕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过去的打瓦点金乏术,久困于穷.打瓦村地处更戛乡东部,村委会距乡政府驻地17 km,国土面积40.76 km2,辖16个村民小组755户2834人(其中苗族219户1033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户1385人(其中苗族153户721人),是县内典型的苗族聚居村,2013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8.1%.“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曾一度是
期刊
Background:We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ermentation product (NTK) in response to a mastitis challenge. Eighteen mid-lactation multiparous Holstein cows (n=9/group) we
从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金盏银台\'中分离获得1个MYB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NtMYB8,GenBank登录号:MF5222090.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NtMYB8属R2R3-MYB家族,与原花青素激活因子亲缘关系最近;NtMYB8在中国水仙副冠中表达量最高;将NtMYB8在普通烟草瞬时转化,注射的叶片出现微弱红色斑点;转35S-NtMYB8烟草花瓣颜色变化不明显,qPCR检测显示NtMYB8促进转基因烟草类黄酮代谢途径大部分结
OT百合杂种系(Oriental×Trumpet)花色种类丰富,花部呈色模式新颖,是目前国际上百合育种的主要方向.对世界范围内培育和登录的OT百合品种(1958-2018年)的花色和育种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分析了 OT百合杂交育种的历史,计算参与OT百合起源的重要亲本的核遗传贡献值;系统研究了 OT百合色系和类型.OT百合品种共有8个色系和5种着色模式;不同色系主要起源于湖北百合(Lilium henryi)、鹿子百合(L.speciosum)、乙女百合(L.rubellum)和天香百合(L.auratu
为了挖掘调控红掌肉穗花序花青素苷合成的转录因子基因,基于前期的转录组数据,以\'粉冠军\'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Pink Champion\')肉穗花序为材料,克隆了 1个R2R3-MYB家族基因AaMYB6(GenBank序列号MZ171064).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亚细胞定位、在烟草中的过表达分析、qRT-PCR、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assay,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
为研究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查尔酮合酶的结构及功能,基于前期构建的大花君子兰转录组数据库,对参与花青素合成的CH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筛选.在大花君子兰中克隆得到4个CmCHS(CmCHS1~CmCHS4),其开放阅读框全长分别为 1 173、1 170、1 173和 1 173 bp,编码390、389、390、39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证实,CmCHS具备该基因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条CmCHS属于真实的CHS,编码蛋白属于Ⅲ型聚酮合成酶(PKS),亚细
以\'白姜花\'为母本,\'金姜花\'为父本杂交获得的114株F1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唇瓣主色、唇瓣心部主色、花丝主色和花药主色等4个重要花色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同时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开发花色相关分子标记.结果显示,114株F1杂交后代花色分离广泛,唇瓣主色、唇瓣心部主色、花丝主色和花药主色的香农—维纳指数为0.57~1.58.唇瓣主色和唇瓣心部主色的L*、a*、b*值呈连续分布.聚类分析可将114个F1 杂交后代分为橙色系和白色系两大类.BSA-SSR分析从191对引物中确定了HcgSSR
综述了近30年来有关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光照因素调控园艺作物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并侧重总结了该生物学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梳理其分子调控网络.
单子叶植物(APG Ⅲ)共78科65 000余种,其中只有10科74属出现蓝色花,多为进化程度较高的衍生类群.本文概述了基于花青素苷的蓝色花色形成机理,总结了天门冬科、鸢尾科、石蒜科、蓝嵩莲科、鸭跖草科、雨久花科和百合科植物中的蓝色花色素化学研究进展,阐述了单子叶植物中少量的蓝色结构色现象,探讨了单子叶蓝色花育种的主要尝试和存在问题.
对月季花色素成分、花色形成分子机制和花色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月季花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月季花色分子育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