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小窗读《周易》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南宋叶采有诗言:“闲坐小窗读《周易》,不觉春去已多时。”对于这部蕴涵丰富的经典,历来备受先贤们的尊崇。
  从民间的通俗小道看相算卦到正统的理、象、数、变、通的学术,可以说都与它密切相关。读《周易》重要的是去把握它的精神内核,去采撷它开出的美丽之花,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用心去体会,获得自己人生的升华。它所能提供的正是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站在生活的立场看待人生,永远用一种乐观和通变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每天看到的都是新生的太阳。
  该书以一个磅礴浩大之卦——乾开篇,象征天、君、父、金等一切具有阳刚气质的事物。《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它恰好为《周易》定下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基调。君子应该效法天地,自强不息。无论身处逆境或是顺境,无论年幼或是年长,在人生的路上,有奋斗就有鲜花就有欢笑就有歌声。这一卦把人生从低谷到高峰作了一个精当的演示。从第一爻初九之“潜龙”,到第六爻上九之“亢龙”,在下则要养精蓄锐,居上时不可孤傲和脱离群众,来去升迁要自然。因为物极必反,总之是要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简洁的演绎变化就已经将宇宙人生看得极为清楚。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从自然的变化规律中悟出人生的哲理,要顺时而为,静身修己,这正是该书高明之处。易?变易?不易?宇宙的一切都要变,事情之先,把握一个机会作出对未来的抉择和判断,因势利导,是第一等的智慧。
  我们综观书中的六十四卦,可以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绝对好和绝对不好的事物。好坏其实取决于人心,是在于怎么看。任何的事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重要的是要平心静气,修身修己,以关爱乐观之心看世界,世界也就一片灿烂。心不老的人,永远年轻,因为我们乐观,所以能够日日新,又日新,如孔夫子说的“日新之谓盛德”。
  当我们泡上一杯清茶,坐在明窗净几的小屋,外面蝉鸣阵阵,时来清婉鸟语,又有阵阵香风,这时候,手捧一本《周易》,醉心于其中精义,才发觉一种逍遥于宇宙的情怀从心中升华出来。
其他文献
申云浦同志逝世已经15年了,时过境迁,人们仍然忘不了他。忘不了他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忘不了他激情满怀的革命斗志,忘不了他刚正不阿、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特别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更是满怀激情地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申云浦,男,汉族,山东阳谷人。历任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省教育厅厅长,省委副书记兼省农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第一届政协主席,省机械工业厅厅长,贵州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
期刊
母亲很“苦”!她出生贫寒家庭,外祖母又早逝,很小的时候就去给人家当女佣。婚后父亲长年在外奔波,很少照顾家庭。  早年我们对母亲的“苦”命,并没有认真的体会。现在母亲已经告别人世多年,回想起来,母亲确实很“苦”!她没有母爱,也缺少丈夫的爱。同时,这位顽强的家庭妇女,独自养育着我们兄妹7人,加上祖母全家,10人的吃穿全由母亲一人操劳。她支撑着这样一个大家庭,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有时也会给我们说
期刊
8月的网络虚拟世界,除了惯常的新闻事件外,似乎显得波澜不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祖父级的78岁网友,在美国著名在线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登录,一举成为目前最高龄的网络红星。这位自称“彼得”的英国老人,把个人视频贴在这个著名的网站上,仅仅一周,点击率迅速攀升至7.9万次,其个人主页访问量高居周排行榜首位,还吸纳了多达6500个视频订户,所有这些,都使彼得理所当然成为了YouTube网站在线视
期刊
外公家有一块石头,就是随处可见,一抓一大把的那种。奇怪的是,它被端正的摆在太婆的牌位前,那么突兀,与周围格格不入。我感觉有点像外公。  外公的胆子极小,怕黑、怕鬼、怕老鼠,好像什么都怕。年纪一大把了还不敢一个人在家。有时外婆没回来,他就抱着我,软磨硬泡地让我给他讲故事……外孙女哄姥爷,这种事谁听说过?忍无可忍的我抓着外婆的手开始抗议:“外婆,外公那么胆小,你为什么会看上他?”外婆幸福地笑了。她说:
期刊
幸福在哪里?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翘首以盼,有多少人在苦苦寻觅。可悲的是,有些人辛辛苦苦找了一辈子,结果到老都没有找到幸福,于是他(她)就抱怨生活为什么不厚待自己,于是他(她)的一生都在烦恼、郁闷、牢骚中度过,到了退休晚年更加难过,郁郁寡欢,度日如年……  其实幸福非常简单,就在你我的身边。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古人说知足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何梦华  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指出:“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要求增加社会参与,回归到社会中来。他们以老年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建设国家的队伍中,不遗余力地奉献着自己的夕阳时光,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他们没有小红帽、没有徽标、没有青春的壮志
期刊
老年人也是“红楼追梦人”    在贵州赛区“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中,“刘姥姥”一角有两位应征者。一位是73岁的李老太太,虽然评委觉得她不适合刘姥姥角色,但都折服于她表现出的信心和勇气。60岁的李光芬老人,看过多次《红楼梦》的原著、电视剧。当她这个“刘姥姥”一出现,“初进大观园见到什么都稀奇”,表演巧妙、幽默,演得非常传神,立刻获得“直通证”。  (本刊记者)    “空巢老人”的“110”  
期刊
我对《父母遗产怎能割断兄弟情谊》一文中的主人翁的苦恼甚为同情。曾经和睦的家庭因为老人的相继离开而慢慢消散,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房子带来的纠纷他可以求助专业的法律机构而获得相对公平的解决。我只想在这里和他说说对父母的怀念。  姜建任,你对父母的爱令我非常感动,想必他们的离开给你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你的怀旧充满了对父母的爱,但是过于怀旧也表现出你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你可能还没有或者不愿意接受父母离开
期刊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今年62岁了。在去年以前,有一件事我一直引以为荣,那就是我到了当爷爷的年纪,我的老父老母还健在,我们5兄弟轮流照顾老人,一家人关系融洽。特别是每年过春节,全家老少30来人欢聚一堂,老父母红光满面地为后辈祝福,我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去年夏天,84岁的老母亲在家上厕所时,不小心跌了一跤,住院治疗2个月后病情恶化而仙逝。之后,87岁的老父亲受此打击一病不起,今年1月也撒手而去。
期刊
健康谚语  ■ 王锡慧(江西)            马克·吐温的幽默    再来六美元  一次,马克·吐温应一富翁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他的富有,每道菜上来时,都要说出这道菜的价格。  这时侍者端上来一盘葡萄,主人对宾客说:“呦,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一美元呢!”  客人们不一会将葡萄吃完了,这时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来六美元吧,先生!”    妙答解尴尬  有一次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