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矩阵的历史街区形态与密度研究

来源 :中外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q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城市形态的量化研究讨论逐渐增多,但对于历史街区形态的研究多为形态演变等方面的内容.城市研究范围较大,其形态量化方法对于历史街区不具有适用性.本文基于空间矩阵理论,运用容积率、覆盖率、平均层数和空地率四个普及描述城市空间的密度指标以及街巷密度作为研究变量,获取指标分布特征以及形态肌理类型,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分析总结密度与历史街区形态之间的关联性,为建筑和规划密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进一步提升该理论对国内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城市在不同发展时期其形态呈现出相异的特征,传统的单中心城市结构, “摊大饼”式的无序增长造成了诸多城市病的产生.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城市新的增长中心,担负着疏解老城功能
通过控制球磨时间及Al和Ti的质量比,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一种无定型的球形Al/Ti合金粉,其平均粒径为3.76 μm.研究了这种合金粉对HNS、LLM-105、RDX、HMX和CL-20这5种高能炸药
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市政工程导向的治水模式,是在城市建设和治水理念上的重大转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和地貌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域构建海绵城市需要进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文章利用Citespace和Excel统计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城市化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时间、作者、地区、发文机构、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可视
后疫情时代,基于应急医疗设施与模块化相关理论,文章对多个运用模块化设计的医疗建筑实例进行分析,展开了对城市疫区传染病收治应急医疗设施改造的研究,讨论设计模块化中的单
随着居民对城市空间品质要求的提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城市空间设计的主流趋势,步行空间作为城市形态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其品质提升是目前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点.
大数据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利用网络电子地图爬取到2020年5月南宁市的各类POI数据,依据POI数据所具备的空间属性信息,借助ARCGIS软件进行整理划分,通过空间
目前国内存量工业用地的更新研究主要聚焦于制度设计和实施策略上,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其中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合肥市瑶海工业园转型升级研究为例,重点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方
地域文化记录着每个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是赋予室内设计以厚重感、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精神载体.设计需要将地域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创造出地域性和时代感兼备的设计作
为了探讨矿区长期的生产活动对镇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水口山镇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9个表层土壤的混合样品,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Pb、Cd、Zn、Hg、Cu、As的污染程度并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除Hg为轻度污染外其余均为重度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Cd>Pb>Zn>Cu>As>Hg,As、Cu和Pb三种重金属高含量区主要集中在水口山金属有限公司以及裸露的矿区,Cd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