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就感”点燃学习激情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2)班有五位同学辍学了,老师们十分焦急。打电话、家访,可是收效甚微。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学生重返校园呢?我苦苦思索着。正在学习的课文——廖承志先生的《致蒋经国先生信》让我灵机一动:让全班学生给辍学同学及其父母写信,动员他们回校。我把全班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一位同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复印给学生阅读,要求同学们学习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写法,结合《义务教育法》的有关条款,在信中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和辍学的错误,表达出关心思念之情。同组之间相互修改,誊清后,将书信送到辍学同学及其父母手中。他们阅读后,竟深受感动,先后返回学校。他们纷纷说,是同学的来信让自己明白了辍学的错误及危害。有些家长甚至专程来到学校,感谢并要求学校表扬给自己孩子写信的同学。此举让所有参与写信的同学非常兴奋,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写作文的热情空前高涨,一改过去写作文就叫苦的现象。
  这件事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它使我明白了,成就感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感的获得能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它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它能使懦弱者坚强,使自卑者自尊,使消沉者激昂。目前,在农村初中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些基础差或学习能力差的同学,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思进取,胆小、自卑、消沉,让这些学生甚至更多同学经常性地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生活的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性地获得成就感呢?
  
  一、“相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明,教师相信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就会有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也能让学生更直接地获得成就感。反之,对学生的危害则极为严重。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信。为实现这一目的,我利用语文课开展课前几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课安排两位同学,按座位轮流。讲稿自选主题,提前准备。演讲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者感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前几分钟的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掌声中获得了鼓励和成就感。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由于成绩差,我非常自卑,胆子小,不敢在教室里大声说话。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自信,胆子大了,发言也积极了,成绩也渐渐提高了。”这掌声能转化成一种成就感,深入到学生心中,激发生活的热情,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只言片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老师对其关心和肯定呢?这其实就是渴望有成就。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不惜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我都要在上面批上“很好”、“再努力”、“你能行”,等等。尤其是评改学生作文,即使是很差的文章,我也要在文中找出几处比较出色的地方画上横线,在旁边批上诸如“生动”、“有表现力”、“挺感人的”、“很自然”等语句。学生获得了作文的成就感,就不会产生沮丧失望的情绪。长此下去,学生写作兴趣的增强,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就很自然了。
  
  三、“探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发展的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并引导学生思索,探讨。教学《陋室铭》,在挖掘主题时,我谈到作者安贫乐道,淡泊自然,因而“德馨”时,有学生站起来说:“既然作者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又为何不与平民往来呢?”我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后,发动学生查阅刘禹锡的生平资料,看看他一生是否真的如此清闲。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发问的同学也很自豪。在讲读、讨论课文时,对于一些相差甚远的意见或答案,尽管幼稚、肤浅,甚至片面,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火苗。读完小说《孔乙己》,我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点,有个学生竟说:“感受最深的是气候变暖,其根据是‘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现在初冬可不冷。”我也予以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扬。学习《藤野先生》,我让学生谈感悟,有学生说:“鲁迅先生先学工科,再立志学医,又弃医从文,那个时代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和职业。”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能经常性地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四、“评点”,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摒弃“否定的反句式”评点,不能运用“直接了当的批评式”和“不置可否的替换式”评点,主张评点要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之所以被赏的理由,要尽可能运用充满诗意和激情的语言。也就是说评点需要教师“燃烧”的语言,诗人说,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我们也可以这样推理,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语文老师,肯定难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的老师。所谓“冒烟”就是不冷不热,不痛不痒,青烟缭绕,了无生气;所谓“燃烧”,就是热情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酣畅似“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抓住学生说话的根本点后,用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顿挫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学生的欣赏,比如教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后,如果教师很平静地说“还不错,你读得不错,很有表情,很流畅”,这就是“冒烟”;如果教师激动地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北国风光的壮美,红装素裹的妖娆,也读出了风流人物的豪迈!我们为你的精彩诵读而喝彩!”这才是“燃烧”,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点的魅力所在,用如此“燃烧”的语言评点学生的发言,肯定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能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语文课堂一定会活力四射,激情洋溢。
  用“成就感”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它是一门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也是一个教师爱心、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掌握它、运用它,课堂教学将异彩纷呈,学生求知的火花将绚丽夺目。■
其他文献
翟庆喜先生成名很早,是中国美术学院具象雕塑的中坚力量。翟庆喜以深厚的艺术功力深度不断挖掘雕塑形体的本源之美,并以极具形式探索的艺术语言表达当代哲学思考,显得更加难
篮球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大三的某个夜晚,我猛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我打了十年篮球,居然还不会左手上篮!  这真的很诡异。是我不够勤奋?打球的优先级比吃饭都高。是我脑子不行?我的高考成绩还可以啊……  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大意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高手,需要练习一万个小时。对这個理论,我是不服气的。我大学同学沉迷于Dota游戏,看攻略,打比赛……四年下来,也就
期刊
雕塑家翟庆喜的创作明确地呈现出两种面貌:一方面,是对具象雕塑语言的锤炼与推进;另一方面,是对后现代主义雕塑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外界对翟庆喜最早的印象来自他的作品《炉子
從上周开始,莫名其妙就陷入了一种消极懒惰的怪圈。不想工作,不想学习,制订的计划一个也没有完成,桌子上的书越堆越高,然而一本也没有看。微信公众号和写作平台也长期没更新文章,只想不停地刷着朋友圈和微博,明知这样不好,却停不下来……做什么都没劲,看谁都不顺眼,消极,厌世。  在朋友圈打下这样一句话:最近很丧,不太想和朋友联系,大家见谅啦。怕别人觉得自己矫情,又默默删掉。  差不多半个月没有和父母打电话,
期刊
听她讲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正值午后让人昏昏欲睡的时候。她那柔弱的娃娃音缓缓地从听筒中传来,惊醒了我的梦境。  她叫小柔,来自遥远的青海,原本她家是在内陆的一个小城,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才到了那个偏远的地方。因为她的母亲花心,经常在外面和男人勾三搭四,而她的父亲无能又多疑,他一直怀疑她们姐妹俩都不是他的亲生女儿,所以对她们异常冷漠。  在上初中二年级的那一年,某个放学回家的下午,她在自己家门口被父亲的公
期刊
我是一个“偶像包袱”特别重的人。小学时成绩好,性格内敛,不惹是生非,是大家眼中典型的好学生。正因如此,我心里也告诉自己班规禁止的事不能做。  事实上那些班规早是陈年戒律,连老师都已不在意。例如在班上吃东西,只要不是在上课时吃,老师是不会计较的。  但那时我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就真的从来没有在班里吃过任何东西,连一颗糖都没有。  直到小学六年级有一天课前,我突然很想吃糖,而我的口袋里正好有同学给
期刊
我有很多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缺陷。比如,我笑起来很难看:酒窝长在颧骨上,牙齿很崎岖,这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了笑,或者刚刚有了笑意,就下意识地掩住嘴。  比如,我的腿型很难看:最好的年纪从没穿过裙子,只敢用肥大的裤子遮身。我低着头,自卑而乏味地走过青春。  比如,我很抗拒人群。把我放置在人群中间,我就会下意识地局促,额头会渗出汗珠,脸会热上一片。  一个太缺乏安全感的我,总是仔细辨认着别人眼中的自己—
期刊
<正>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音乐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钢琴音乐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西方音乐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何使这种西方乐器与中国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弹奏
我们都有一颗八卦心,女人更甚。因为,八卦永远不止于八卦,它映射了我们的生活,以及内心。  当我在郑爽对面坐下来的时候,“流量问题少女”郑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问题”。那天下午她刚参加了一个粉丝见面会,几千名粉丝到场,让她心情极好。这个时候的她,是开心而又友善的,她甚至还为没有时间吃饭的记者们准备了麦当劳和星巴克,简直可以用“贴心”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她的父母陪同她完成了三个采访。如今她的父母随着她
期刊
有个读者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  乔乔,我最近喜欢一个女生,我们因为要一起参加比赛,所以最近相处时间比较多。我能感觉得出她也有一点喜欢我,可是我不敢确定。是不是女生都会试探,试探男生是不是喜欢她?  每当她试探我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慌乱,特别奇怪明明是希望她知道我也喜欢她,可是我却不敢,假装不在意她,不喜欢她。  我能感觉到她有点受伤,心灰意冷,跟我保持距离。我该怎么办?可我真的很害怕,两个人如果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