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简简单单”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中一对父子散步,一陌生人问路。父亲十分热情,告诉路人先乘几路几路公交车,再拐几道几道街,最后再穿几条几条巷,路人听后,一脸茫然。倒是旁边的稚子插嘴:“就是前面那座最高的楼房,眼睛看着楼顶,一直向前,就到了。”路人大喜。多么简洁的方法,多么智慧的回答,把已经复杂化的问题简简单单交代清楚了。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许我们太像这位热情的父亲了,过于细密、周到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自己设计的语文迷宫里绕来绕去,语文教学犹如水中月,镜中花,让人捉摸不定。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展10余年,而我们对语文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每当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如此等等,使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许多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早就提出要简简单单上语文。简单,应是我们每位教师自觉的艺术追求,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贾志敏老师概括得好——语文教学还是要讲“八字‘宪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八个字落实好了,就能简简单单把语文课上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也对语文课程改革提出四点建议,即:“务本”、“求实”、“倡简”、“有度”。所谓倡简,也就是提倡简简单单上语文课。怎么样简简单单学语文呢?怎样检验这样的课堂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简单。目标的简单就是教学目标是否单纯明确。简单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较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指向,较快地进入到学习角色状态之中。而对教者本人来说,那也应该是对于课堂教学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我们常说:从学生的“学”上集中体现了教师教的智慧。教师教的智慧,首先是要将每次的学习目标制定得简洁、明了,使学生学必有得。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不注重每节课有限的时间量,总想在这“有限”的时间中去抓更多的训练亮点。殊不知目标越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越少,势必造成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没有抓住的后果。这就是哲人老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每节课要干什么,并且把每节课的目标清晰化,明了化,简单化。
  比如,在设计《天鹅的故事》(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时,整篇课文教学分三个课时。我们可以把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为扫清生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熟读课文作为训练重点。第二课时的目标则是精读课文,通过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这一时段要做到的就是过字词关,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读中体验,品味把握,然后学会复述,形成语言积累。而第三课时则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仿写训练上。只有在第一、二课时扎实的朗读和情感复述的基础上,第三课时的仿写才能顺利进行。
  2.教学过程简单。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每一篇课文,每一课时都要有一条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张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比如,教学《天鹅的故事》的第二课时,我们就应以天鹅的故事为主线,直奔重点,让学生感悟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破冰,众天鹅团结协作的那些震撼人心的场面。
  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把语文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3.教学方法简单。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简单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练而不失实在。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千万不要在忙忙碌碌中“荒了自家的地,肥了别家的田”。哪些才是最“语文”的方法呢?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怎么形成的?语文素养怎么提高?张庆老师用八个字做了概括,前四个字叫读读写写,后四个字叫写写读读。这里笔者只说说“听、说、读、写”中的“读”和“写”。
  (1)读。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语言能力的发展靠模仿、内化和积淀。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一个“读”字,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刻,它彰显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简约而厚重之美。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这样的读,有层次的变化,它摒弃了纯技术化的刻板,提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传统的语文教学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熟读、精思、博览”。这可以说是汉语言学习几千年总结的经验。可咱们的学生“博览”了吗?在课外时间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多读书,把学生做题、教师批阅的时间省出来,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畅读名著,形成氛围。这样教师轻松了,学生高兴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厚实了。何等的简单!窦桂梅在《拥有直面文本的力量》中写道:每一篇课文的历程,就是教师把解读到的带到课堂,变成学生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能走多远,学生也就能走多远。面对文本也让我们学会“解读四问”:一问文本究竟说了什么?二问文本想要说什么?三问文本能够说什么?四问文本应该说什么?当我们有勇气直面教材,对教材有了独特理解的时候,才能带领学生获得运思之后深度解读教材的喜悦、心灵的觉醒和视界的融合。
  (2)写。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经常出现重阅读、轻识字写字的现象。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字、写字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即使是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我们也不敢说不注重识字、写字,因为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
  多看多写就是学习语文的简单方法。的确,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熏陶的过程,只有在广泛地读,不断地写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语文的本色是什么?语文究竟应该怎样教?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些问题常常在我的耳边低吟,轻叩着我的语文情怀和教学思想,2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从一个懵懂的门外汉成长为语文教学的骨干,和语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因为热爱,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沉醉。语文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说:“为什么我的心里常怀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追寻和理性回归。具
期刊
教材浅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所作。课文讲述科学老师怀特森第一次上科学课时,给同学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同学们认真做课堂笔记,并根据课堂笔记解答随堂测试题,竟都得了零分。原来,关于“猫猬兽”的内容是怀特森老师为让同学们吸取盲从的教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而编造的,表明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学个性鲜明、教学方法独特的
期刊
2011年10月17日中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苏女士的女儿读一年级,前些天女儿回家就戴着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女儿说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该校冯老师说:“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2011年11月1日出版的《齐鲁晚报》披露,山东枣庄三十九中
期刊
雪舟是日本古代著名的画坛宗师。他生性聪慧,不仅热爱绘画,而且对剑术、棋艺和佛学也都有研究。29岁时,雪舟投到大画师周文门下习画,周文问雪舟:“你这一生是想做画家,还是侠客、棋师、高僧?”  雪舟回答说:“我什么都放不下!”  周文把雪舟带到一棵苹果树旁,说:“这是一棵结果不多的苹果树,这样下去,它或许很快就会被砍伐。让我们来帮助它获得一次丰收吧!”说完,他蹲下身去,用利剑在果树根部剥掉半寸宽的一圈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再根据算式编制同类情境的过程,掌握“倍”概念与“除法”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欣喜。  2?郾让学生合作学习、比较各自思路的异同,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  3?郾以“倍”
期刊
计算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以及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计算的价值。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小数乘法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
期刊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童话叙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还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则童话故事给人启迪: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
期刊
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觉与“实验稿”相比有了明显变化,下面谈几点个人感悟。  一、“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变化  1?郾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作用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同样是爱学生,因为有了笑脸,效果也就不同!  上学期学校选派一位和我教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昆明参加培训,他所教班的语文课由我代上。学期结束,学校发了一张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评价表,学生的评价让我大吃一惊。在我任班主任的班里,作为任课教师,学生给我的评价是“基本满意”,而作为代课班里的教师,学生给我的评价都是“十分满意”。这真是太戏剧性了,同为一人,同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