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2000~2019)——以《中国翻译》文献计量研究为例

来源 :外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翻译》新世纪以来刊发的所有理论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借此窥探过去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脉络和走向,为学界同行提供一份翔实的历时研究参考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文章可以分为五大类,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实证研究、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总体来说,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占据明显优势,但2009年后其发展势头减缓,稳中有降;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紧随其后,2010年后其发展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翻译实证研究从无到有,自2004年起步并逐渐发展壮大;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持
其他文献
在具有线性约束的室内区域,如走廊或狭窄通道,使用行为地标和室内地图辅助的方法,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位置信息。但在非线性约束的室内区域,如办公室、商铺和机场大厅等空间范围较大的室内空间,人为活动轨迹难以进行线性约束,很难使用行为地标和室内地图辅助的方法进行定位。虚拟无线信号接入点(access point, AP)是利用无线信号衰减的简化公式计算出的AP的"虚拟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AP
对流层延迟是GNSS导航定位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针对已有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WD)垂直剖面模型存在建模仅采用单一格网点数据以及使用月均剖面数据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ZWD垂直剖面格网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一种顾及精细季节变化的高精度全球ZWD垂直剖面模型(GZWD-H模型)。同时,联合2017年全球321个探空站资料,对GZWD-H模型的垂直插值及其在全球大地观测系统(GGOS)大气格网
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空间目标监测和编目,目的是提供全链条轨道数据服务,其中包括空间目标的再入和陨落预报。Spacetrack网站向全球用户提供了公开可获取、编目空间目标数量最多的两行轨道根数(two line element,TLE)数据库,是开展空间目标轨道力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源。如何利用该数据库实现无控目标再入时间、位置和坠落区域的精确预报,对于空间碎片管理和地面的安全评估至关重要。利用
电离层延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误差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由区域系统(北斗二号系统,BDS-2)发展为全球系统(北斗三号系统,BDS-3),BDS-3星座具有全球覆盖、区域异构的特点,卫星播发了S和L频段多个导航信号,向下兼容BDS-2的B1I和B3I信号,增加B1C、B2a(兼容GPSL1/L5、GalileoE1/E5a)两个新信号,试验卫星播发了Bs频点信号。论文从BDS-3卫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