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报刊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y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经整整30年了。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三农”经历了曲折跌宕的轮回之路,与之相应,我国农村报刊的发展也随“三农”的兴衰经历了30年的曲折历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三农”兴则农报兴,“三农”衰则农报衰,我国农村报刊的发展与“三农”经历了相似的三个阶段:繁荣发展期,农村报刊在农业改革大潮中异军突起;衰弱萎缩期,农村报刊随“三农”进入“寒冬”;转型整合期,农村报刊与“三农”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一、繁荣发展期——农村报刊的异军突起
  
  1979年10月,中宣部在北京召开8省市农民报座谈会,此后全国各地的农民报以《农民日报》的创办为起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达到鼎盛。当时,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创办了农民报,总数达到70多种,省级党报一般都设有农业版或农村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也于1984年成立,当时加入的报社有50多家。我国农村报刊能异军崛起,形成如此蓬勃繁荣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业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是党报体制“权力发行”。
  ⒈农业改革促进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报刊业服务
  我国的改革起步于农业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是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高潮时期,分田到户、联产承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各项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农民们的致富热情空前高涨,广大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也比较强烈。涉农报刊恰好满足了农民们的这一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农民报纷纷复刊或创刊,连同众多的农村科技服务类报纸一起,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提供信息为己任,深受农民的欢迎,发行量节节攀升,经济效益都很好。以河北省为例,当时的《农家乐》(河北农民报的前身)发行量最高曾突破70万份,受到中央有关部门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扬。再比如1979年创刊的《天津日报》(农村版),在1984年发行量高达30万份,这在仅有20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被称做大都市、小郊区的天津市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⒉党报体制“权力发行”
  上世纪80年代虽然改革如火如荼,但此时中国报纸仍是党报一统天下。大多数农村报刊隶属于党报系统,是国家事业单位,报社只负责采编,偶尔经营一些广告,但并非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社主要靠政府拨款维持正常运转。报纸发行由国家安排邮局统一承揽,由党政联合下发文件,强行摊派完成,报社与邮局是并列的横向联合关系,邮局发行多少,发行质量如何,报社并无实质性的干预权,因此党报时代的报纸发行被称为“权力发行”。此阶段的农村报刊发行带有摊派发行的色彩,在一定时期能达到极高的发行量。
  
  二、衰弱萎缩期——农村报刊的“寒冬”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农民报刊的发展出现了衰弱和萎缩的趋势,多数省份的农民报风光不再,先后停办或转型。据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统计,目前能够称为农民报的报纸,除中央级的《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村版》以外,各省加起来总共只有17种,与昔日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尽管现存的这些农民报纸办得很努力,但总体上看,都处在艰难维持的状态,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屈指可数,广告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在期刊方面,虽然“三农”期刊种数仍在增长,但其发行与广告经营却陷入困境,发展前景受到严重困扰。总之,此时期农村报刊的发展遭遇“寒冬”,发展步履维艰。归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⒈农业经济衰退打消传媒界对农业的兴趣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此时一个极为突出的矛盾摆在了农民面前:增产不增收,到上世纪90年代末表现尤为明显。对此,一些农民对土地的钟爱程度降低,资金、技术的投入积极性越来越小。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了城市,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而农村改革滞后甚至有的地方止步不前,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资产不到30%,社会购买力不到40%。因此,广告商多不看好农民的消费需求,农村广告市场低迷。对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的农民报也兴趣不大了。包括党报在内的一些报纸放弃了对“三农”的社会责任,亲近城市,远离农村;亲近市民,远离农民。有的甚至将 “农”字号改换门庭,更名易姓,挤进了都市报行列。此后,农民报的发行量逐渐降低,发展慢慢滑入低谷,进入衰弱萎缩阶段。时至今日,这种步履维艰的发展仍未从总体上得到根本的改观。仅以大张旗鼓地创办了《读者乡村版》的中国期刊大王《读者》来说,创办一年不到,期发行量便很快降到了靠电视、电脑获取信息了,但就大多数农民、农村而言,现代化水平很高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仍然感到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报纸作为文字的载体,易于保存,便于查询。对农民而言,只要发现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增产增收,做到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村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因此,只要农村报刊抓住历史机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报刊的兴衰与农村经济的兴衰荣辱与共,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村报刊的繁荣,没有农村报刊的支持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进步。我国农村报刊发展经历了曲折的三部曲,由繁荣发展到衰弱萎缩再到现在的转型整合,农村报刊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实现整个产业的凤凰涅槃。实践证明,农村报刊只要正确运用正确的战略就完全能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摆脱困境,在农村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研究所)
其他文献
2008年,中国经受了考验;中国媒体也经受了考验。2008年中国传媒业在考验中进步。胡锦涛“6·20”讲话首次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并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宽松的舆论环境让媒体大显身手。公开透明、人本关怀是2008年传媒报道思想的重要特点。透明不仅仅体现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在重要会议上亦是如此。2008年3月全国“两会
期刊
记者:张总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今传媒》的采访。1998年,你成立央视三维,开创了中国电影广告先河。2009年,央视三维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广告整合营销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去年10周年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央视三维有没有进行什么庆祝活动,你有没有奖励给自己点什么?    张庆永:是啊,转眼10年过去了。对于我个人来说,应该是感慨、思考多于喜悦和兴奋。作为一个存在了10年而且是稳步发展的广告公司,在这
期刊
一、Facebook网站的发展和现状    Faeebook网站的创始人名叫MarkZuckerber,是一名来自哈佛大学的学生。网站的名字Facebook来自传统的纸质“花名册”。通常美国的大学和预科学校把这种印有学校社区所有成员的“花名册”发放给新来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帮助大家认识学校的其他成员。MarkZuckerberg的初衷只是想为哈佛大学的同学们建立一个相互认识和熟悉的途径。最初,网站的
期刊
世纪华文对报刊媒体零售市场长年连续监测,所监测的女性高码洋时尚类期刊是指市场零售价在20元(含20元)以上的女性类时尚期刊,所监测的17城市为北京、长沙、成都、大连、广州、上海等城市。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高码洋时尚类期刊迎来一个销量黄金季节,全国总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增幅在15%以上,市场容量继续扩张。其中《瑞丽服饰美容》与《昕薇》的增长明显,继续保持第一和第二的位置,《瑞丽伊人风尚》和《
期刊
和讯网副总编孟波辞职  和讯网副总编孟波正式以个人原因向和讯网提出离职。孟波于2007年4月加盟和讯,并分管和讯网外联以及财经评论和文化版块,他原为搜狐网副总编辑,此前曾任《新京报》评论部主编兼社长助理,曾是《南方都市报》评论版块创始人。这是和讯网2月份第二次人事调整。    “二朱”共创《中国周刊》  《南风窗》原总编辑朱学东在其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ux
期刊
从2008年9月起,中国新闻界对“三鹿奶粉引发儿童患肾结石”的揭露性报道,以及由此引发出全国各界人士对食品卫生、食品监管的高度重视,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那些日子里,人们都在关注着新闻工作者对这一事件层层递进的报道。这种景象,已经多年不见。人民群众衷心感谢那些不惧艰险、探求事实真相的优秀记者。而按照新闻界的行业惯例,“首开第一腔”的报道者,其贡献是特别大的。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笔者看到
期刊
戴超,1939年出生于江苏黄海之滨的鱼米之乡。1964年大学毕业时,秉承当年毛泽东主席关于“培养千千万万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指示,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进行重点培养,戴超有幸成了首批40名中的一员。然而,正当他们在锤炼之际,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10月,他们被分别从河北、陕西、湖南等地第一线招回北京。1966年12月下旬,他们一行20人又
期刊
佛山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相继组建了佛山日报传媒集团和佛山传媒集团。特别是2005年1月佛山传媒集团的成立,将原来各自独立的机关报、都市报、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划入其中,开创了全国整合平面媒介、广电媒介和文化团体,横纵向整合资源,打造跨媒体集团的先河。佛山传媒集团不仅有媒介融合发展战略,而且在业务实践中也积极尝试融合新闻,探寻数字时代报道的创新之路。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佛山传媒集团派出
期刊
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报业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30年中,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报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报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报业市场得到了扩展,报业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报业实力不断增强,整个报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与日俱增。  当然也要看到,我国报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教训,例如舆论误导,虚假报道、“有偿新闻”
期刊
对于中国报业而言,2008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受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和改革开放30周年等喜庆事件的牵引,报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所忧者,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业经营人力资源成本攀升;新闻纸大幅涨价导致报纸运营原材料成本大增;国际油价走高导致报纸物流成本大增;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日益显著,给报社广告经营带来严峻的压力。回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