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奇石美如画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观看了洮河奇石后, 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洮河发源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西南西倾山与李恰如山之间的勒尔当草原,一路呼啸奔腾,掀浪吐玉,穿过幽深的海巅峡进入临洮境内,南北纵贯全境115公里,从毛笼峡汇入黄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据专家断定,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洮河、大夏河上游在地质历史上是世界级古特提斯海洋-西秦岭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地质不断变化并逐渐隆起,形成了陆地。
  洮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奇石资源,近年来逐渐被广大爱好者发现、收藏,并被销售到国内各个地方。从广义上讲,洮河奇石指沿洮河两岸山峰、沟壑的大量石块以及汇入洮河的支流携带的石头,进入洮河后经过浊浪的搬运冲刷而形成的石块。从狭义上讲,洮河奇石指洮河沿岸以自然形成为要素,以室内陈列布置或几案摆设为主并配有盘、盆、座、架、锦盒之类附属物的形体较小、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及文化艺术品位的石质艺术品。它包括纹理千姿百态、色彩丰富艳丽的纹理石,形象生动、造型奇特的象形石(极少,如图1),以及剔透晶莹的矿物晶体、富有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
  
  洮河奇石种类及特点
  
  洮河奇石的石质主要以水沉岩为主,火成岩次之。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多次地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这些岩石面目全非,形成了变质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中又不断被河水搬运,石石相撞,石沙相磨,故而去粗留细,刮垢磨光。同时,由于岩石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矿物质,而矿物的色泽、形态、硬度各不相同,在河水中的暴露面不同,也就生出各种矿物晶体。
  (一)洮河画面石
  洮河奇石多为画面石,图案线条粗犷,轮廓抽象,集古朴、俊雅于一身,写意传神,意境无穷;其纹理既有中国画的写意韵味,也有西洋油画的写实风格,可谓天公、神工、精灵的绝唱之笔;洮河奇石色彩斑斓,主要有赭红、墨绿、酞蓝、淡青、鹅黄等,充分显示了太古洪荒之世天地玄黄的原始景观。从画面的图纹形态上看,有景物石,有抽象寓理石,也有国画石。
  “洮河彩石”石质润滑细腻,以红色为主,色彩分明,艳丽夺目,立体感强,特别是在石面上形成的山水人物、人文景观、花鸟鱼虫、几何符号等图案,更令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洮河墨绿石” 相对稀少,石质坚硬厚重,是制作洮砚的主要原材料。在黑色的底色上镶嵌鹅黄、鸭蛋绿为最,图案主要以梅花为主,所以又叫“洮河梅花石”,极少数洮河墨绿石形成了山水人物、花草动物的图案,形象逼真,造型奇特,是洮河奇石中难得的精品(图2)。
  “洮河风景石”以石英岩为主,石质光滑细腻,色彩艳丽,玉化程度高,图案以山水风光为主,颇有宋人山水画的笔意(图3)。
   “洮河贴色石”以贴面石、铁染石为主。贴面石以青色为底色,上面形成白、黄或红的图案,形象逼真,就像人工修剪后贴在上面一样(图4);铁染石以灰色、青色为底色,上面形成铁锈色图案,就像把铁红色的颜料涂染在石头表面一样(图5)。洮河贴面石、铁染石的色彩单一,一般由两种颜色构成,以图案简单明了取胜,石头上的图案或人物、或动物、或风景,独立成形,意味深远。
  (二)洮河化石
  以古海洋生物化石为主的洮河化石,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洮河流域在数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有连续的海相沉积,在一系列东西走向的浅海海湾中,生活着以珊瑚、海绵、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菊石等为代表的众多海洋古生物。洮河流域形成陆地后,这些古海洋生物在强大的地壳运动压力下,埋入岩石层中,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化石。作为观赏石,洮河化石玉化程度好,摩氏硬度多为5~6,品种繁多,质地细腻,色泽鲜艳夺目,画面俊秀清晰,形态惟妙惟肖,花纹优美神奇,集静动于一体,堪称天地精华。
  “珊瑚化石”中有纹路清晰的古代四射珊瑚、八射珊瑚、蜂巢珊瑚、针状珊瑚、凤尾珊瑚、牛角珊瑚、群体珊瑚和其它种类的精品珊瑚,部分红色珊瑚通体玉化,形成了珊瑚玉,它们像玉盘盛珠,观赏价值、科研价值都很高(图6)。
  “海绵化石”以红色为主,颜色亮丽,其中尤以形成图案者为最佳(图7)。
  “洮河木化石”主要以柏木化石为主,颜色以桔红色为主,树木的纹理清晰,色彩艳丽夺目,以树木纹理形成的图案主要以山水风景为优(图8)。
  此外,洮河化石中还有“贝类化石”、“腕足类化石”、节肢动物中体态较大的软体动物化石以及动物骨骼化石等,这些都是收藏价值、科研价值很高的石种。
  (三)洮河奇石的欣赏及地位
  欣赏洮河奇石应注意“坚、艳、全、颠”几个字。
  “坚”主要指石头的硬度。硬度是石头的本质特点,也是奇石的必有条件,奇石往往因硬度不同而身价天差地别。历代洮河石爱好者总是把洮河“墨绿石”视为收藏的精品,就是因为它“瘦、皱、透、秀”的特点和坚硬的质地。
  “艳”即石头的色彩。洮河卵石,多产于灰质岩中,各种化合物的作用导致了反差明显、对比强烈的夺目之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全”主要指石头的完整性。残缺的石头,不仅形态差,还说明它的硬度低,看着有一种不完整的感觉。
  “颠”主要指越丑越奇、越怪越雅。在洮河奇石中,有极少量的石头以造型奇特取胜。颠石,让你一眼望去虽陌生而又似曾相识,虽熟悉而又难述其状。它似拂柳的春风,又如飘逸的彩霞,看来具体,想来抽象。所以,颠石之美就在像与不像、似与不似之间。
  “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藏石方觉山河之美,赏石更觉天地之大。洮河奇石是大自然赐予一方水土的上乘之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国内外名家、学者的认可,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爱好者加入到搜集收藏的行列。洮河流域那些精美的古海洋生物化石,不仅是研究地球板块运动、青藏高原隆起的金钥匙,更是研究甘肃南部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一部活教材。由于洮河化石质地细腻、色泽丰富、玉化程度好,故而成为玩石的上好材料,从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等临洮境内的古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化石制品和宋代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记载中都能看到人们用这些化石制作玩品的悠久历史。
其他文献
黄龙玉是好玉,无论色泽还是质地,都不错。喜欢黄龙玉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它好。黄龙玉好,如果用它来雕成佛像菩萨像就更好,为什么?因为佛菩萨是众生的本心体现。“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真心本我,清净无染,与佛菩萨无异,只是人的颠倒妄想把本我遮蔽住了,在欲望中迷失了自己。正是由于人的欲望太炽,才有诸多烦恼,由是在苦海中飘溺生死,难以自拔。  菩萨经过多劫苦修,本已跳出三界,但是由于慈悲,对众生不能忘情,
期刊
端坐,百年千年,巍然。  笑看,风花雪月,安然。  目睹,尘世凡间,坦然。  心中有佛,欣然。    王荣才  黑龙江省工商联(总商会) 执委  黑龙江省电子商会副会长  齐齐哈尔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  齐齐哈尔市人大 常委  齐齐哈尔市百脑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绚烂之色,玉质临风,尽惑朗朗秋意。表达秋之醇厚,承载于一果之上,多则喧闹(秋宜沉静,因沉而静)。藏者破题极小,妙思天然,只著几叶,意态迥异,风神飒爽,反衬出秋的丰收,果的硕盛。还简单于自然,嫁艳丽于质朴,诚可谓“简单自是一种境界”。
期刊
黄衣虫,腰身小,一只似龟,一只如蚕。  佳时佳境,难得相聚于花丛之下逍遥自在。相互凝望,低吟细唱,迷恋于这歌怀醉耳两悠悠之中。  奇怪?他们是书虫在唧唧私语,咬文嚼字,甚有才学,还是在高谈阔论“孝、忠、德、才”?竟此般不亦乐乎!  石案瓦壶,山野清流,三五好友把盏品茗,忘却尘世思虑,只觉得每个毛孔都那么舒坦。唐卢仝《七碗茶歌》:“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文化与石文化同样古老,与人们
期刊
在义乌市石文化研究会成立一周年之际,“2009(银旺杯)首届义乌奇石珠宝精品展”于2009年12月5日在义乌市绣湖广场华川书社展厅中心隆重开幕。  此次石展由义乌市石文化研究会组织承办,义乌市文联、义乌市科协主办、浙江省银旺糖业有限公司、浙江原风乳业有限公司协办。在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同仁、石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展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组委会根据形、质、色、纹、韵等标准,从6000多块
期刊
感悟“人生”  罗懿    郭君,吾20余年好友也。生三女而不得一男,村人看低,心甚不爽。后抱养一男,以随乡俗。子女渐长,花费日增,入不敷出,生活艰辛。  十几年来,每有余暇,吾便骑车数十里到河中觅石,与郭君多有交往。觅石艰辛,感动郭君,郭君世居河边,亦随我学习觅石,长此以往,院中便有石山一座,不乏精品。前年,郭君二女上大学,借债累累,无以为计,求救于我,吾友情难却,慷慨解囊以助之。郭遂挑选几方石
期刊
依形取像、依色判面是再创造的基本要领,这方《达摩》亦是:取俏色部位作头,颈、肩依依顺势,胸前一缕,巧镂成经卷,右腕借势甩出,夸张而自然;面孔集合达摩本身的特征和原石顶部鲜明的色纹,突鼓的眼睛、卷曲盘旋的络腮胡子,灵活生动,袖口、襟口也借淡黄色分明。除了高超的技艺,我们还可看出雕刻师的慧眼独具,一侧冲出个精灵,在草花的半遮半掩下顽皮尽显。  巧用特征,巧妙构思,成就了艺术品的精巧之美,似也可从中悟到
期刊
热点——西南 西北    云南黄龙玉在争议中出现,在争议中发展,又在争议中遍及各地市场,充分体现了石界规律——“好东西才是硬道理”。今天的龙陵人已不必喋喋不休地与别人分辨黄龙玉究竟是不是“玉”,而只需尽可能地搜寻宝物,等着各地藏家和石商上门。云南当地的热血沸腾自不必说。云南之外,黄龙玉的热度也不仅波及广东、福建、上海等一线地区。在山西太原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经营者已视黄龙玉为不能缺少的品种;即使是一
期刊
莹莹玛瑙质,清清玉骨白。  紫檀一炉火,端坐不染埃。  经年茶色淡,品日味自长。  痴情能煮沸,读石解相思。
期刊
此石最大的看点就是一圈圈的纹,黄、黑、白、灰,于流畅中形成规律,圈出了脸部轮廓,更难得的是纹而有“眼”,而“眼”是“活眼”,在恰到好处的浅黄映衬下愈发有神,配着如鼻分出左右脸的正中一棱、惟肖的嘴巴,愈发生动。  石贵在有神,有了这炯炯双眼提神,圈圈纹线聚气,加之刀削般的棱线增其骨力,像什么还重要吗?  观此目如对吾心,抒心妙意,其余不足道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