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客观认识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状况,采取有效对策来加强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哈萨克族大学生 思想状况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7-0058-02
  哈萨克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各大中专院校中都有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新疆高校相对集中。1991年哈萨克族在校生占新疆各民族学生在校生的7.6%,高校在校生位居新疆第二位,低于汉族,高于维吾尔族。2000年以来这个比例略有下降。受民族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客观认识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状况,采取有效对策来加强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状况
  第一,思想主流健康、积极向上,政治认同感较强,关注国家发展,对新疆的发展尤为关注。目前在校的哈萨克族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度初,生活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有切身感受,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新疆的发展。
  第二,有较强的民族意识,热爱本民族文化,积极弘扬民族文化。由于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小生活在本民族文化氛围当中,受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的影响,对本民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哈萨克族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哈萨克族大学生作为民族优秀分子十分热爱本民族文化并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思想观念逐渐开放,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商品经济不发达,思想观念保守。但当代哈萨克族大学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已经能够接受“自主、开拓、竞争、冒险”等新观念。部分学生从穿衣打扮到为人处世、社会交往紧跟社会潮流,呈现独立、开放的精神状态。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有责任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四,渴望成才,对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比较关注。在当今社会转型、新疆加快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必然选择。他们渴望成才,在校期间能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朴实好学,文化基础差。哈萨克族大学生身上有着朴实、好学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主要来自新疆的边远农牧区,有的地区还相对贫困,很多哈萨克族家庭给孩子提供教育资源的能力有限,学生受教育水平不高,导致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生进入大学,虽然进行了预科学习,但主要是学习汉语,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并没有改变。由于汉语水平低,无法理解专业课程中的概念、原理,许多学生的学业逐渐跟不上,逐渐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第六,勤劳朴素、热情好客、尊敬师长,但承受挫折的能力、情绪自控能力相对差,个别学生还存在自由散漫的情况。绝大多数哈萨克族学生都来自农村牧区,淳朴的民风、辽阔的大自然,相对贫乏的生活环境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陶冶了他们勤劳朴素的品格和豪爽、坦诚、率直的性格。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艰苦朴素,对老师同学以诚相待,尊敬师长,自觉遵守纪律。但粗犷倔强的个性也往往使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够冷静,受到指责批评或不被他人理解时容易引起烦躁,甚至出现酗酒打架的情况。
  二、加强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第一,培养哈萨克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点加强民族观和政治观教育。加强民族观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国家观念和正确的民族意识,巩固民族认同感,正确看待和评价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宗教,民族利益,使他们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加强政治观教育,帮助哈萨克族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从而提高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第二,创新教育方法,增强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的放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当代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文化传统、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身上也出现很多新变化,因此,重视对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的研究,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是提高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必然途径。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任务。面对学业、经济和就业中的困难,许多哈萨克族学生时常感到焦虑、自卑、有失败感、挫折感。因此加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那些家庭困难、个性内向、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哈萨克族学生,必须给予他们生活上和精神上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经常深入教室、宿舍,了解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逐步培养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与其他民族大学生的差距,寻找存在差距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培养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四,帮助哈萨克族大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针对他们学习上的困难,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采用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开设文化基础课补习班,加大课后辅导力度,采取与汉族学生“结对子”、“一对一”等办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对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还可以指定专门老师个别辅导。对于生活上的困难,要教育他们正确看待,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通过完善“助困”机制,解决哈萨克族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第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做好具体就业服务工作。在哈萨克族大学生各个学习阶段,加强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就业素质能力培养有机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教育与培训,特别是强化汉语言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加大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把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全局观念、长远观念等融入就业指导中,帮助哈萨克族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鲁细珍,解玲.二十世纪以来新疆哈萨克族高等教育发展概况[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 亚力坤.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其调适[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正> 福建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农民负担甚至出现了反弹现象。农民不仅以信件、电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创立了一个“古史辨”学派.对于中国古代史上许多成说采取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态度,从而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不过,本文不是评论“古史
教学团队是实施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一个基础单位,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而,我们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开发学生潜能,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要求,要注重传授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运用团体心理训练方法,增
<正> 中小型印刷机械企业的 发展前景 “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
预制式装配建筑的采用,通过在建筑工厂内生产大部分预制构件和在施工现场快速装配安装,降低了设计和建设的周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当在各设计阶段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多方面的困境,不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政府都应当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做出适当调整,主动适应
[摘 要]相对单一的“经济帮扶”资助模式存在局限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学费以及生活支出问题得到明显解决后,但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正努力寻求“能力开发”新资助模式的突破。本文试图从资助模式的转变进行探索,以供讨论。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式 经济帮扶 能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
从<中美关系研究丛书>中的第一辑<中美关系史论丛>1985年面世,截止2005年5月出版的<150年来中美关系史书目>,正好是20年了.像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够坚持不懈地出版,是很不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