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实验的策略与路径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小实验具有起点低、步骤简单、实验环节简洁、操作性强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地取材设计小实验,可以跨界整合设计小实验,可以运用技术设计小实验,可以链接生活设计小实验,可以制造工具设计小实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实验
  数学是一门兼具演绎性和归纳性、理论性和实验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抽象、推理和建模,更要引导学生实验、归纳。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实验与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数学实验嵌入到学生的数学抽象、推理和建模之中,开展一些小实验。相比传统的数学实验,小实验起点低、步骤简单、实验环节简洁、操作性强,因而更灵活、更便捷、更丰富。通过数学小实验,教师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研究数学小实验的策略与路径,以提高数学实验效能。
  一、就地取材,研发设计小实验
  数学小实验不同于传统数学实验,它往往超越预设,具有一种生成性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数学小实验的素材可以预先设计,更多情况下是就地取材。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具、玩具,甚至生活垃圾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小实验的素材。
  以“圆的周长”这节课中的小实验为例,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三倍多一些、四倍少一些)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展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没有刻意地让学生准备圆形纸片,而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实验。这时候,不同的实验小组选择了不同的小实验素材,有小组选择了透明的钢笔胶带圈,有小组选择了茶杯盖子,有小组选择了教室后面的铁环,有小组选择了自身的学具“硬纸板圆”,等等。借助于“围一围”“滚一滚”“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化活动,学生得出了自己关于圆周长和直径的商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凡是选择教室后面铁环的实验小组,实验结果都在猜想范围之内。而应用胶带圈进行实验的小组,有一些不在猜想范围内。小实验催生了学生的数学反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研讨、交流,学生发现,实验结果不仅与实验的规范性有关,而且与实验素材的选择有关。为了让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应当采用多次实验的方法减少实验误差。
  就地取材研发设计数学小实验,让学生的实验更多元、更丰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多渠道开发,对教材中的实验素材、资源等进行补充、完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反思,并且对实验方案等进行再构、重构,让实验助推数学结论的发现。
  二、跨界整合,研发设计小实验
  数学与科学等相关学科有着交叉、相融的领域。从这一特征出发,教师在研发设计数学小实验时,可以进行跨界设计研发。跨界设计研发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借鉴相关学科的实验思想、方法等;其二是借鉴相关学科的实验素材、资源等。跨界整合设计研发小实验,可以让数学实验过程更简单、更实用。同时,借鉴相关学科的思想方法进行实验,能减少数学实验的误差率、失败率,并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相融性、相通性。
  以“怎样滚得远”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研讨实验的方法。许多学生受到科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启发,认为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实验探究时,要控制相关变量:比如要用相同的球、相同的木板展开实验(摩擦力相同),比如不能对球施加外力,而应当让球自然向下滚动,比如要分别控制木板的角度(30°、45°、60°等)进行实验,等等。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并进行有效地分工,有学生负责实验操作,有学生负责读实验数据,有学生负责记录,等等。在各个小组完成小实验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形成实验的初步结论。在此基础上,有学生根据科学课对比实验的经验,认为不能仅仅选择三个角度,而应该选取更多的一些角度进行实验。据此,学生各个小组展开了更为自由、灵活的实验。有小组选择比45°小一些的角度,有小组选择比45°大一些的角度,然后与45°角度对比,等等。这样一种跨学科融通、整合的数学实验,增强了数学实验的效度、创新性、可靠性等。
  在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数学学科为中心,将相关学科的资源、素材、方法等融入其中。这样的融合,克服了分科教学的弊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三、运用技术,研发设计小实验
  在小学数学小实验的设计研发過程中,教师可以引进相关的技术。比如几何画板技术、Excel表格统计技术、表格处理技术、动画技术等,配合学生的实验实践。技术的介入,让学生实验获得了一种可视化、图像化的支撑。
  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许多小组的学生将圆平均分成8份、16份等,从而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在实验研讨的过程中,有学生始终认为,圆只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而不能转化成长方形。为了突破学生的这一理解难点,笔者引入了动画技术,动态地向学生展示圆平均分、然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随着多媒体中的圆被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而当多媒体课件演示到圆被平均分成1 024份时,学生仅仅凭借着肉眼已经看不出长方形的长的弧度了。而当多媒体课件演示到2 018份时,许多学生就直呼起来:“当圆被平均分成几万份、几亿份时,圆就被转化成了长方形”。显然,正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催生了学生的动态想象,让学生相信:圆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引入技术,不仅能助推学生的数学实验,更能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可以这样说,正是借助于实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样态才有了深层次的改变。
  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感受技术、体验技术,进而让技术成为学生数学小实验的动力引擎。
  四、链接生活,研发设计小实验
  生活是学生数学小实验的源头活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生活中的一些物件,通过一物多用、一实验多方案等方式,将实验与学生生活、经验等紧密结合。从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中,学生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教学“时、分、秒”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就将一个个小实验嵌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边界,将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勾连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记录做某一件事情的时间点,同时记录做这件事情的时间流。比如早上什么时间吃早餐,吃早餐花费了多长时间,早上什么时间从家出发上学、在上学的路途上一共花费了多长时间,等等。通过融入生活中的数学小实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体验“时刻”“时段”的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勾连起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促进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生活,用数学的大脑考量生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生活等。
  将数学小实验嵌入、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原理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物多用、一实验多方案的方式,将数学小实验融入到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如此,有效地突出学生的数学学习重点、化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难点、突破学生的数学学习疑点和盲点等。
  五、制造工具,研发设计小实验
  数学学习需要运用许多学习工具,比如直尺、量角器、三角尺、圆规等。这些工具是怎样制成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学原理?这些工具在日常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应用?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深入探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定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创新,开发小实验。在开发小实验、制造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展开评价,从而让学生不断优化实验,创新实验设计、研发。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为了助推学生理解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原理、操作步骤等,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制作量角器”的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首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产生了统一度量单位的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认识“1°”小角,建立关于“1°”小角的表象。接着,有学生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用这样的一个个“1°”小角去测量,感觉比较麻烦,因而想到了将一个个“1°”小角连缀起来,由此建构了“量角器”的雏形。为了方便读数,有学生想到了从半圆形的左右两边分别标定刻度,并且用两条颜色不同的线来表示,形成了量角器的内外两圈刻度,等等。当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制作过程之后,自然对角的度量的本质、量角器的本质有了深刻理解,对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也有了相关了解。通过制造工具,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给予学生思想方法的启迪,让学生逐步学会进行数学小实验的研发设计。学生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上进行拓展創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展开研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性开发。通过制作工具,不断优化学生的实验装置,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验力。
  参考文献
  [1] 赵维坤,董林伟.初中数学实验工具的开发与利用[J].数学通报,2018(11):5-8.
  [2] 高静.小学数学实验材料的开发与设计[J]. 小学数学教育,2016(24):19-20.
  [3] 波利亚.怎样解题[M]. 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4] 席爱勇,吴玉国.指向数学素养生长的三维结构化加工[J]. 教学与管理,2019(05):42-44.
  [5] 钱建兵.理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有效性[J]. 教学与管理,2019(14):27-29.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后创造了新的教育局面,不仅教学设施得到了“更新换代”,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使得“随时随地”传授与学习知识成为现实.高职院校思政课承担
期刊
摘 要 監测型考试是诊断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为教育方案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统编教科书背景下的监测型考试命题要聚焦语文要素,打通知识与能力的转换通道,以人为本,基于生活情境选择素材,基于考试功能需求界定问题,合理布排命题的层级,在进行诊断的同时发挥其价值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监测型考试 命题策略  监测型考试是以获得学生特定素养的客观信息为目的,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把待测
《上新了,故宫》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类节目,运用创新手法打破了故宫在观众心中庄重而肃穆的距离感,以一种更为年轻的姿态、“零距离”地走进大众视野.在加深观众对故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等技术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传媒领域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扮演广播媒体重要角色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努力掌握新知识、
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和全面素质教育实施的双重影响下,艺术教育逐渐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有了重要位置.目前很多高校设立了管乐团,该乐团作为我国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
期刊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探讨柳棣的朗诵艺术受到受众青睐的原因,得出结论:柳棣的朗诵在方向上坚持主流价值立场,在表达上顺应受众接受心理,形成自己平易、自然、质朴的表达风格.
疫情期间,云综艺成为中国电视综艺领域的轻骑兵,众多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积极投身云综艺的创作之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承担起了重建集体信心的社会责任和满足非常时期观众
新冠疫情期间,处于媒体融合发展期的各级主流广电媒体与网络平台合作进行多种形式的直播带货,借助自身公信力、专业制作能力通过“人”“货”“场”建立广电特色直播电商模式
摘 要  对中学生进行手机管控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也契合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它是保障学习质量之需要,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之必须,同时也是增强家校教育合力之要求。尽管对中学生进行手机管控有着诸多必要性,但现实中手机管控主体也存在一些难为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手机管控看法有分歧,学生理解管控政策难,家长面对现实忧虑重重。为此,相关各方需创造有利条件,增强手机管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摘 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评价的有效性。笔者所在学校于2018年9月开始实践大数据背景下活动课程的评价,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研究,提出了线上成长评价策略——数据驱动评价,即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探索增值评价,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将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情况量化“积分”,设计与学生素养培养目标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