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莲满堂隐在杭州梅家坞。那里有一栋100多年的老屋,几个做传统服饰的匠人。
匠人不是工人,他们恪守两个原则。一是敬业,二是敬畏。匠人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工作做得好坏,和人格荣辱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对于如何让手艺更熟练精巧,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般的追求。
所以梁海静不允许任何一件衣裳不完美。她是净莲满堂的掌门之一,搭档是自己的弟弟梁晓野。近6年来,他们一共做的衣裳不足百件,每一件,都竭尽心力。
他们的工作是承袭,不会凭空想象。晓野会搜集大量资料,参考古代文学著作和绘画,还有各种坟墓出土的服饰证据。这些都是几年来晓野总结的制作传统服饰的要点。“服饰实物资料的存世,是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动手去制作某一时期某一件衣裳的重要依据。作为平面裁剪体系的中国传统服饰,穿上的视觉效果和脱下平铺的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有趣的是,这好像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服饰在平铺时展现的一个面和穿上折叠后的多个面,看到暗褶和纹路在穿脱间虚实相间地变化着,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视觉风格。”
在晓野看来,除了制作信息的解读,还要解读传统服饰穿在当时古人身上的“度”,这点更是需要将服饰实物和出土死者的身体数据以及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整理出那个时代的真实质感。“如果一直保持以这种严谨的态度去仿制传统服饰,那便是对先人的一种敬畏,也是对我们自身的提升,更是对后人的负责。”
晓野说,研究传统,会注意到一些内在的不为人知的东西,继而觉得当下的生活也开始明了起来。“传统服饰是生活的延续,意义也就在这里。”
只是,一件明代服饰成品完成的周期并不固定。手工的东西急不来,麻类衣物一般要用上两个星期,丝绸花的时间长,起码要一个多月。比如在那套明代皇后大衫霞帔身上,他们就已经投入了5年的时光。
“明代皇后大衫霞帔是明代服饰的集成,上面有缂丝、刺绣、装花、云锦及各种配件,如点翠的凤冠、玉料、金饰。一套霞帔做出来,基本可以把明代中晚期的服饰工艺了解一遍。”晓野介绍说,“霞帔第一层叫四楑袄子,下面是缘襈龙纹马面裙,第二层是缘襈袄子,第三层是鞠衣,鞠衣下面要挂上白玉云样的玎珰,后面是绿花彩结兽,最后穿大衫……”
净莲满堂第一次较大范围地被人认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场雅集。2011年底,中天竺的安缦法云举办了一场模拟的明代成年笄礼。当晚,净莲满堂工作人员全部出动,向人们展示了15岁成年女子从里到外的精致服饰。美丽的少女、华丽的汉服,犹如时光已经穿越。表演结束后,很多老外凑到汉服设计师的身边极力赞叹。这次活动还原了一个明代时期大家庭中15岁少女的成人礼,从礼仪、服饰到道具都一一复原,对于晓野来说也是一次反思,日本人、韩国人的成人礼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特色,而中国人的成人礼通常都是戴着红领巾在敬队礼,其实我们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汉服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净莲满堂和安缦法云的结缘也很有意思,甚至被谣传成:梁家姐弟手捧衣物爬上山,直到叩访到安缦后才被赏识。对于这种说法,晓野笑了,“一般来说,我们做的整套服装由里外3件组成,总共要花上差不多3个月时间,造价需要3万元左右,这样的手工细活本身出产量就很少,怎么会有时间去沿街叩访呢?”
真实的版本是,晓野的朋友、青年画家郝方圆前来净莲满堂做客,同时来取一套早先预定好的衣服。实在是喜欢,便直接穿着去了安缦法云。这身奇怪的打扮,被酒店的服务生看到,去告诉了经理,大伙又都来看热闹,接着便传到了“和茶馆”主人庞颖那里。说来也是缘分,这让本身就倾力于传统文化复原的庞颖产生了兴趣,当即下山去观赏,觉得可以来一把合作。而这样的合作大体展现在两方面:定期的雅集,和茶馆里的少量展示。
現在,净莲满堂还慢慢开始为有需要的人定制礼仪,成人礼或是婚礼,整个过程中,还会有盘头娘、司仪这些职位产生。而在礼仪里,女子的父母、亲朋好友也会盛装出席。
“希望我们这里是个中转站、接力棒!”梁晓野说。这个戴着眼镜瘦弱的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脚步放慢一点在当下寻回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他希望自己和姐姐做出的衣服被拿走后,既不是被挂起来,也不是压箱底,而是能真正用在生活里。那将是一群重新拥有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他们不会认为明清小说只是纸张上的虚无东西,而他们的喝茶方式,香道方式,一坐一行,处事理念,都将呈现当下社会消逝已久的传统的礼的精神。
服饰制作过程
裁剪
中国传统服饰以自然平面裁剪为特性,要求点线面的精确严谨,讲究浑然一体的整体质感,使着衣者呈现古朴、内敛的气质。
拼花
纹样拼接是平面裁剪至关重要的环节。严谨的拼花,会让服饰有浑然天成的整体感。如道袍,前襟腋下两侧的余布不会截去,而是以平面的折叠方式,收缩为褶子和暗摆成为道袍的一部分。
上浆
上浆是为了收衣服的毛边,净莲满堂所用的上浆刀是清代老器物,由铜和黄金合成,与柔软的丝绸达成一种天然的融合效果。
缝制
缝制是最能体现制衣工艺的环节,技法最为复杂。尤其是细部针法,便有绗针、缲针、倒针、杨柳针、一字针、八字针、拱针等数十种。其中,最有趣的针法是江南人所称的“黄鳝管”和“打蟋”,皆以相对的动物特性来命名,既形象又生动。
定型
定型是服饰完工前的最后一道程式。待拆去定型线时,整件衣服即将完工,最后一步是熨烫。熨烫极其讲究功力,不同面料、不同部位,都会决定熨烫方式的不同,其温度把控和熨烫手法全凭经验。
匠人不是工人,他们恪守两个原则。一是敬业,二是敬畏。匠人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工作做得好坏,和人格荣辱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对于如何让手艺更熟练精巧,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般的追求。
所以梁海静不允许任何一件衣裳不完美。她是净莲满堂的掌门之一,搭档是自己的弟弟梁晓野。近6年来,他们一共做的衣裳不足百件,每一件,都竭尽心力。

他们的工作是承袭,不会凭空想象。晓野会搜集大量资料,参考古代文学著作和绘画,还有各种坟墓出土的服饰证据。这些都是几年来晓野总结的制作传统服饰的要点。“服饰实物资料的存世,是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动手去制作某一时期某一件衣裳的重要依据。作为平面裁剪体系的中国传统服饰,穿上的视觉效果和脱下平铺的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有趣的是,这好像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服饰在平铺时展现的一个面和穿上折叠后的多个面,看到暗褶和纹路在穿脱间虚实相间地变化着,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视觉风格。”
在晓野看来,除了制作信息的解读,还要解读传统服饰穿在当时古人身上的“度”,这点更是需要将服饰实物和出土死者的身体数据以及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整理出那个时代的真实质感。“如果一直保持以这种严谨的态度去仿制传统服饰,那便是对先人的一种敬畏,也是对我们自身的提升,更是对后人的负责。”
晓野说,研究传统,会注意到一些内在的不为人知的东西,继而觉得当下的生活也开始明了起来。“传统服饰是生活的延续,意义也就在这里。”
只是,一件明代服饰成品完成的周期并不固定。手工的东西急不来,麻类衣物一般要用上两个星期,丝绸花的时间长,起码要一个多月。比如在那套明代皇后大衫霞帔身上,他们就已经投入了5年的时光。
“明代皇后大衫霞帔是明代服饰的集成,上面有缂丝、刺绣、装花、云锦及各种配件,如点翠的凤冠、玉料、金饰。一套霞帔做出来,基本可以把明代中晚期的服饰工艺了解一遍。”晓野介绍说,“霞帔第一层叫四楑袄子,下面是缘襈龙纹马面裙,第二层是缘襈袄子,第三层是鞠衣,鞠衣下面要挂上白玉云样的玎珰,后面是绿花彩结兽,最后穿大衫……”

净莲满堂第一次较大范围地被人认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场雅集。2011年底,中天竺的安缦法云举办了一场模拟的明代成年笄礼。当晚,净莲满堂工作人员全部出动,向人们展示了15岁成年女子从里到外的精致服饰。美丽的少女、华丽的汉服,犹如时光已经穿越。表演结束后,很多老外凑到汉服设计师的身边极力赞叹。这次活动还原了一个明代时期大家庭中15岁少女的成人礼,从礼仪、服饰到道具都一一复原,对于晓野来说也是一次反思,日本人、韩国人的成人礼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特色,而中国人的成人礼通常都是戴着红领巾在敬队礼,其实我们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汉服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净莲满堂和安缦法云的结缘也很有意思,甚至被谣传成:梁家姐弟手捧衣物爬上山,直到叩访到安缦后才被赏识。对于这种说法,晓野笑了,“一般来说,我们做的整套服装由里外3件组成,总共要花上差不多3个月时间,造价需要3万元左右,这样的手工细活本身出产量就很少,怎么会有时间去沿街叩访呢?”
真实的版本是,晓野的朋友、青年画家郝方圆前来净莲满堂做客,同时来取一套早先预定好的衣服。实在是喜欢,便直接穿着去了安缦法云。这身奇怪的打扮,被酒店的服务生看到,去告诉了经理,大伙又都来看热闹,接着便传到了“和茶馆”主人庞颖那里。说来也是缘分,这让本身就倾力于传统文化复原的庞颖产生了兴趣,当即下山去观赏,觉得可以来一把合作。而这样的合作大体展现在两方面:定期的雅集,和茶馆里的少量展示。
現在,净莲满堂还慢慢开始为有需要的人定制礼仪,成人礼或是婚礼,整个过程中,还会有盘头娘、司仪这些职位产生。而在礼仪里,女子的父母、亲朋好友也会盛装出席。
“希望我们这里是个中转站、接力棒!”梁晓野说。这个戴着眼镜瘦弱的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脚步放慢一点在当下寻回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他希望自己和姐姐做出的衣服被拿走后,既不是被挂起来,也不是压箱底,而是能真正用在生活里。那将是一群重新拥有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他们不会认为明清小说只是纸张上的虚无东西,而他们的喝茶方式,香道方式,一坐一行,处事理念,都将呈现当下社会消逝已久的传统的礼的精神。
服饰制作过程
裁剪
中国传统服饰以自然平面裁剪为特性,要求点线面的精确严谨,讲究浑然一体的整体质感,使着衣者呈现古朴、内敛的气质。
拼花
纹样拼接是平面裁剪至关重要的环节。严谨的拼花,会让服饰有浑然天成的整体感。如道袍,前襟腋下两侧的余布不会截去,而是以平面的折叠方式,收缩为褶子和暗摆成为道袍的一部分。
上浆
上浆是为了收衣服的毛边,净莲满堂所用的上浆刀是清代老器物,由铜和黄金合成,与柔软的丝绸达成一种天然的融合效果。
缝制
缝制是最能体现制衣工艺的环节,技法最为复杂。尤其是细部针法,便有绗针、缲针、倒针、杨柳针、一字针、八字针、拱针等数十种。其中,最有趣的针法是江南人所称的“黄鳝管”和“打蟋”,皆以相对的动物特性来命名,既形象又生动。
定型
定型是服饰完工前的最后一道程式。待拆去定型线时,整件衣服即将完工,最后一步是熨烫。熨烫极其讲究功力,不同面料、不同部位,都会决定熨烫方式的不同,其温度把控和熨烫手法全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