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莲满堂:寻回礼的精神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莲满堂隐在杭州梅家坞。那里有一栋100多年的老屋,几个做传统服饰的匠人。
  匠人不是工人,他们恪守两个原则。一是敬业,二是敬畏。匠人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工作做得好坏,和人格荣辱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对于如何让手艺更熟练精巧,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般的追求。
  所以梁海静不允许任何一件衣裳不完美。她是净莲满堂的掌门之一,搭档是自己的弟弟梁晓野。近6年来,他们一共做的衣裳不足百件,每一件,都竭尽心力。
  他们的工作是承袭,不会凭空想象。晓野会搜集大量资料,参考古代文学著作和绘画,还有各种坟墓出土的服饰证据。这些都是几年来晓野总结的制作传统服饰的要点。“服饰实物资料的存世,是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动手去制作某一时期某一件衣裳的重要依据。作为平面裁剪体系的中国传统服饰,穿上的视觉效果和脱下平铺的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有趣的是,这好像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服饰在平铺时展现的一个面和穿上折叠后的多个面,看到暗褶和纹路在穿脱间虚实相间地变化着,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视觉风格。”
  在晓野看来,除了制作信息的解读,还要解读传统服饰穿在当时古人身上的“度”,这点更是需要将服饰实物和出土死者的身体数据以及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整理出那个时代的真实质感。“如果一直保持以这种严谨的态度去仿制传统服饰,那便是对先人的一种敬畏,也是对我们自身的提升,更是对后人的负责。”
  晓野说,研究传统,会注意到一些内在的不为人知的东西,继而觉得当下的生活也开始明了起来。“传统服饰是生活的延续,意义也就在这里。”
  只是,一件明代服饰成品完成的周期并不固定。手工的东西急不来,麻类衣物一般要用上两个星期,丝绸花的时间长,起码要一个多月。比如在那套明代皇后大衫霞帔身上,他们就已经投入了5年的时光。
  “明代皇后大衫霞帔是明代服饰的集成,上面有缂丝、刺绣、装花、云锦及各种配件,如点翠的凤冠、玉料、金饰。一套霞帔做出来,基本可以把明代中晚期的服饰工艺了解一遍。”晓野介绍说,“霞帔第一层叫四楑袄子,下面是缘襈龙纹马面裙,第二层是缘襈袄子,第三层是鞠衣,鞠衣下面要挂上白玉云样的玎珰,后面是绿花彩结兽,最后穿大衫……”
  净莲满堂第一次较大范围地被人认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场雅集。2011年底,中天竺的安缦法云举办了一场模拟的明代成年笄礼。当晚,净莲满堂工作人员全部出动,向人们展示了15岁成年女子从里到外的精致服饰。美丽的少女、华丽的汉服,犹如时光已经穿越。表演结束后,很多老外凑到汉服设计师的身边极力赞叹。这次活动还原了一个明代时期大家庭中15岁少女的成人礼,从礼仪、服饰到道具都一一复原,对于晓野来说也是一次反思,日本人、韩国人的成人礼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特色,而中国人的成人礼通常都是戴着红领巾在敬队礼,其实我们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汉服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净莲满堂和安缦法云的结缘也很有意思,甚至被谣传成:梁家姐弟手捧衣物爬上山,直到叩访到安缦后才被赏识。对于这种说法,晓野笑了,“一般来说,我们做的整套服装由里外3件组成,总共要花上差不多3个月时间,造价需要3万元左右,这样的手工细活本身出产量就很少,怎么会有时间去沿街叩访呢?”
  真实的版本是,晓野的朋友、青年画家郝方圆前来净莲满堂做客,同时来取一套早先预定好的衣服。实在是喜欢,便直接穿着去了安缦法云。这身奇怪的打扮,被酒店的服务生看到,去告诉了经理,大伙又都来看热闹,接着便传到了“和茶馆”主人庞颖那里。说来也是缘分,这让本身就倾力于传统文化复原的庞颖产生了兴趣,当即下山去观赏,觉得可以来一把合作。而这样的合作大体展现在两方面:定期的雅集,和茶馆里的少量展示。
  現在,净莲满堂还慢慢开始为有需要的人定制礼仪,成人礼或是婚礼,整个过程中,还会有盘头娘、司仪这些职位产生。而在礼仪里,女子的父母、亲朋好友也会盛装出席。
  “希望我们这里是个中转站、接力棒!”梁晓野说。这个戴着眼镜瘦弱的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脚步放慢一点在当下寻回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他希望自己和姐姐做出的衣服被拿走后,既不是被挂起来,也不是压箱底,而是能真正用在生活里。那将是一群重新拥有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他们不会认为明清小说只是纸张上的虚无东西,而他们的喝茶方式,香道方式,一坐一行,处事理念,都将呈现当下社会消逝已久的传统的礼的精神。
  服饰制作过程
  裁剪
  中国传统服饰以自然平面裁剪为特性,要求点线面的精确严谨,讲究浑然一体的整体质感,使着衣者呈现古朴、内敛的气质。
  拼花
  纹样拼接是平面裁剪至关重要的环节。严谨的拼花,会让服饰有浑然天成的整体感。如道袍,前襟腋下两侧的余布不会截去,而是以平面的折叠方式,收缩为褶子和暗摆成为道袍的一部分。
  上浆
  上浆是为了收衣服的毛边,净莲满堂所用的上浆刀是清代老器物,由铜和黄金合成,与柔软的丝绸达成一种天然的融合效果。
  缝制
  缝制是最能体现制衣工艺的环节,技法最为复杂。尤其是细部针法,便有绗针、缲针、倒针、杨柳针、一字针、八字针、拱针等数十种。其中,最有趣的针法是江南人所称的“黄鳝管”和“打蟋”,皆以相对的动物特性来命名,既形象又生动。
  定型
  定型是服饰完工前的最后一道程式。待拆去定型线时,整件衣服即将完工,最后一步是熨烫。熨烫极其讲究功力,不同面料、不同部位,都会决定熨烫方式的不同,其温度把控和熨烫手法全凭经验。
其他文献
象牙、鱼翅、犀牛角……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将拥有这些宝贝的动物贪婪地猎杀。为了唤起公众保护濒临灭绝动物的意识,德国野生生物保护组织Pro Wildlife委托一家名叫Guertlerbachmann的工作室设计了一套绘有大象、鲨鱼、犀牛图案的“邮票明信片”。邮票既是明信片的一部分,也是稀有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大象的牙齿、鲨鱼的背鳍、犀牛的牛角。撕下邮票的同时,就撕下了大象、鲨鱼、犀牛身体的一部
鬃毛杂乱蓬松的狮子、仰天长啸的的大象、活灵活现的长尾猴,甚至还有两三层楼高的长颈鹿……在伦敦塔举办的“皇家动物园”展览上,这些与真实动物大小相近的动物雕塑引来阵阵惊叹。  这是英国伦敦的艺术家Kendra Haste用镀锌钢丝制作的以动物为主题的立体雕塑,细腻地刻画出动物们的脸部细节、肌肉纹理与皮肤质感,恢弘大气,不可思议。  动物与艺术  44岁的Kendra是雕塑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16年
首饰设计师姜黎看似柔美纤细,但她手指上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茧疤让人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女匠人的坚毅。电光火石间,银料被捶打、焊接成了飞鸟、桃心、祥云以及结着果实的枝桠……  来自成都的摊主刘晓琴是6号杂货铺的老板,很怀旧,擅长各种手工,心性散漫,她主张任时光流逝,看心情开店,接受无期限要求的定制。  紫草草在重庆手工圈颇有名气,专职做手工多年的她所涉猎的门类非常广泛,最为人称赞的是她的乡村风格布娃娃。
成都文殊坊的刘氏竹编体验店里,一位收藏家专程过来拜访刘嘉峰。简单闲聊几句,刘嘉峰客气地送走了访客。原来客人想买下他的双面竹丝编《天女散花》,可他舍不得。因为想建竹编博物馆,他的作品一直悉心保存着。一个做手工艺的老匠人,大致能想象得到会是一个质朴的老者,但刘嘉峰很“潮”。这并非指衣着,而是他对时下各种流行时尚如数家珍。“社会的变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若不想被时代抛弃,那么就应该吸收新东西,站在潮流前
特色:一次消费,长期免费盘发,3分钟打造全新发型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香洲路178号  电话:18774700872(范小姐)  女人与发饰,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发间别一款闪亮的发饰,总能在不经意间迎来旁人惊艳的目光。  这家发饰小店名叫千千氏,店面不大,约10平方米。与常见饰品小店不同,这里没有一排排货架,因而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拥挤。墙壁四周的饰品柜台上整齐摆放着做工精致、闪耀着璀璨光
春秋战国,曾经,宋国蒙城有位漆园吏。在漆园中,他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南投草屯,如今,有位漆艺家,盖了间名为“游漆园”的工作室,邀请大家一起来参悟庄周梦蝶的逍遥美学。  梦想的庄园  “游漆园”的主人黄丽淑,是谈及台湾漆艺时不能错过的人物,其漆艺创作结合传统与新意,在艳彩中有其简洁与典雅,被公认是当代台湾漆艺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者之一。  慕名前往黄丽淑工作室拜访时,她正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1厘
展览时间:4.27~7.10  展览地点:上海市杨浦区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  夏日的黄浦江畔,江水波澜,迎来了一场木雕与陶瓷的对话——萧长正、林振龙双个展。萧长正是台湾知名木雕艺术家,从大自然取材,擅长保留树皮及枝干形体作为创作素材,回归东方文化所崇尚的自然哲学。此次展出的木雕作品,饱含“点线面”的空间之美,体现出萧长正“虚实之间”的艺术思想。而台湾陶瓷艺术家林振龙,则带来了茶组、陶迹瓷韵方罐
在寻常百姓家,房子不是随意买卖的商品,而是一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同甘共苦,柴米油盐过日子的地方。不论大小老旧,在家里,唯一希望能感受到的是——心安。  陌生女人的来信  “12平方米的一居室,住了三代4个人,包括3岁的孩子。环境很灰暗,采光也很差。我真心希望可以有机会改善现在的居住环境,让长久压抑的心情有个舒缓的空间。”这是顾老先生的儿媳徐美霞写给《梦想改造家》节目组的信,信里很强烈地表
一场被形容为旷世之作的展览在柏林掀起大波,“这是什么意思,一堆废铁可以颠覆当代艺术?”抱着好奇心前来的人们充满怀疑。来自荷兰的Diet Wiegman(迪特·韦吉曼)按下开关,明亮的灯光将这堆垃圾在两面墙上分别映出不同的影像。左边,是这堆废铁的模样,但另一侧,投影竟然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形象。全场哗然。  用灯光取代雕塑刀,这场展览着实新颖前卫,实际上展览距今已有31年时间了,因此而声名大噪的迪
首饰设计师孙捷在创作时更注重艺术语言的表达,他的作品抽象、奇特,看似国际化的外形下却充满了中国意蕴。  静置时,它是一条没有头的鱼,扭动着金黄色的躯体。一旦将它戴在胸前,这条“鱼”便充满了张力,仿佛拼尽全力想钻进佩戴者的身体里……首饰设计师孙捷创作的《大鱼》别出心裁。佩戴前,它是一件艺术雕塑,菱形的鱼鳞层叠相盖,充满了立体感。佩戴后,它立马与人发生了互动,展现出生命的活跃与顽强。因为出色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