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微澜有流深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微教育”,学界大多认为是指教育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借助高科技的电子信息终端设备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或隐性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其实,“微”这个字很有意思,既表示“小,细小”,也表示“精妙”。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微,隐行也,即隐蔽地行走。如此,微教育的内涵可以更丰富:从教育的细微处入手,一人一事,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积微成著。
  一、关注微意微情,保有数学教育的温度
  我曾经这样记录自己的教育愿景:让课堂的40分钟成为师生交往最向往的时刻。温暖、美好的课堂学习时空,一定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能互动的空间。教学应促进每位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学生都在“向前走”,但不是“齐步走”,而是各自以自己的“节奏”与“速度”在原有的起点上向前走。
  一次下乡支教,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在前面学习了用字母表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儿歌中的简单关系后,在练习巩固阶段我出示复杂的“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让学生还用一句话来表示出这首儿歌:()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第一个孩子:c只青蛙c张嘴,d只眼睛d条腿
  (这是错误的)我问他,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一样吗?
  他摇了摇头,没能马上修正,但启发了他旁边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a只青蛙a 张嘴,b 只眼睛c 条腿。
  我连忙表扬他:真细心,注意到在同一题中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量!
  第三个孩子:a只青蛙a 张嘴,b 只眼睛2b条腿。
  我追问:你为什么用2b表示腿的条数呢?得出青蛙腿的条数和眼睛的2倍。
  (有进步了,想到找关系了。)
  于是,我介入: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用两个字母就表示出这首儿歌了。有没有办法,只用一个字母就表示出这首儿歌呢?
  第四个孩子:a只青蛙a 张嘴,2a 只眼睛4a 条腿。
  在追问,2a, 4a表示的意思后,我表扬他真是班级的“数学王子”!
  今天回看这段教学,为什么学生能有四种方法留在黑板上,正是因为教师课堂中特别尊重了孩子的差别,把孩子的各种表达都视作是自身的一种创造而加以珍视。
  新接的一个班,在课上训练用分析方法解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自来水厂,3小时可以放水120吨。照这样计算,5小时放水多少吨?
  学生们从问题入手,思考要求工作总量,需要知道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并顺利列出综合算式:120÷3×5。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大都采用这种常规解法。但我习惯性地又问了一句:还有别的解法吗?不想一问却激起十几只手举起来。
  朱彦迪:120 120÷3×2。原来,她是把要求的5小时的工作总量分成条件中已提供的3小时的工作量和2小时的工作量。这时有学生在底下小声说太麻烦了,我连忙表明我的观点:虽然从算式上看可能是烦了些,但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了不起,能不满足于一种解答方法的精神更了不起!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方法很好地利用了要求问题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只手竖在那儿,暂且先听他说说看。看着我鼓励的眼神,他开始自信地说:“120×2—120÷3。假设是放6小时水,也就放了2个120吨,减去多放的1小时的水就是5小时放的水。”说得多精彩呀,与刚才的解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加简洁,同时蕴涵着更重要的数学思想:假设!
  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说,教育学就在于我们每天与孩子说话的情境中,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方式之中。对于生命成长的阅读和欣赏,是教师行走中的主要方向。
  二、重视微言微语,挖掘数学教育的深度
  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因为它的自在性、自然性和真实性,而透析出师生行为背后内隐的思考或观念。
  “诚实”的数学
  在听一节《圆的周长》课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操作后,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如下:我们小组将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得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我们算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3.14。教师评价道:“你们小组合作得真好!还有哪个小组来汇报?”
  很明显,“从直尺上读出6.28厘米”,学生如此“准确的数据”,并不是真实的操作结果,而是学生对教师“投其所好”后的“人造数据”。上述片段中的教师也许是感觉到了这种不真实,但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也许认为是学生和他的“心有灵犀”,笑纳了学生的“投师所好”。
  然而,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上述的数学实验作为一种科学实验,第一应追求”真”!实验数据离开了真实,实验的结论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现实生活中,虚假的统计数据经常被媒体曝光。2005年底,媒体爆出了让世界震惊的韩国“第一号科学家”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他把两个至今未验证真伪的克隆胚胎干细胞,故意夸大成11个,把9个同一患者的体细胞说成是胚胎干细胞,企图通过基因分析。本片段中“量出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是不是与此类事件有着本质的相似?紧眉、扼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数学教育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数学教育,给人的影响,不是在数学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领会,数学精神的熏陶,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以数学为终生职业,但数学时刻在我们左右,伴随我们一生。前苏联数学家辛钦说:“数学教学一定会慢慢地培养青年人树立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特征,这种特征中包括正直和诚实。”
  微交流引发的研究
  自习课上,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讨论。原来,他们发现,350 ÷28,用竖式算和用简便方法算结果不同:   用简便方法算 350÷28=350 ÷7÷4=50÷4=12……2
  用竖式算 350÷28=12……14
  其实这是商不变规律中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却会变的原因,但这一知识下学期才会学到。几个学生的争论吸引了全班学生的参与。在每个人的据理力争中,我索性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继续探索——自己去研究余数究竟是几,并用自己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研究的结果让我惊喜——
  用竖式做正确。因为350÷28用简便算法把28看作7×4,再用350÷7=50,50÷4=12……2。表面上这样做是正确的,但28缩小7倍,350也同时缩小7倍。我通过举了很多例子发现,这样做商是不会变,但如果有余数,余数会跟着被除数、除数缩小7倍了。(沈亚男)
  我发现两种方法最后的除法计算中除数不同。竖式里的除数是28,余数是它的一半14。简算中最后除数是4,余数是2,也是除数的一半。如果商用小数来表示,答案就相同了。(陆阳)
  竖式算的结果正确。我们可以分别检验一下,如果根据“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把两种算法都改成横式,分别是:350=28×12 14 (正确)、350=28×12 2(错误)(殷然)
  几丝“微澜”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再创造”式的探究学习之旅。
  从学生的研究报告看,虽然他们微言微语还不够严谨,可看到这些朴实甚而显得有些“朴拙”的文字我仍然会感动,我感动于孩子们自觉深入研究的热情。
  三、利用微媒微介,延展数学教育的广度
  微网络
  电脑、IPAD和网络的连接,让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一位教师在局域网条件下执教《密铺》一课,学生在判断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能不能密铺时,需要进行操作尝试。学生通过指尖的触摸,选择图形、进行操作,形成结论,各组的操作和研究结论及时保存在电脑中,活动中,教师能从讲台教师机及时反馈了解各组的研究进展。活动后的交流展示中,小组成员边介绍边点击,便能展现各自的研究情况,直观、生动,互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微视频
  再比如,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学生分组探究,选择不同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不规则的铁螺丝的体积。在交流汇报中,各组只能汇报测量方法,而不可能现场再演示一遍,即使现场演示也不能让所有学生看清楚。怎么办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前将用各种工具测量体积的过程制作成演示视频,课上学生口头介绍后就相机播放。有的组选用量筒作工具,有的组选用长方体容器来测量,有的实验中通过测量上升的水的体积得到铁螺丝的体积,有的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得到铁螺丝的体积。微视频的演示让各组间实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同时教师在演示完学生的方法后,还针对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实验因为水多次倒来倒去容易沾在容器壁上,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相机介绍了更科学的实验工具:溢流杯,并演示了用溢流杯测量的过程。学生在惊叹中更深地体悟到,工具的发展因需要而产生。
  微课
  微课的产生将更深地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微课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微课的研究和探索还在进行中。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微课大赛。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南通崇川学校)
其他文献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其中对教育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一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组织原则的,只有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得到优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学记》中就体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在当今教学
【摘要】本文基于对霍姆(HomVEE)报告的分析发现,美国有效婴幼儿家庭访问项目均涵盖多领域服务内容,重视医教结合,重视周期性与阶段性指导,实行第三方监督。由此可见,开展早期教养服务工作应注重搭建多领域家庭服务模型,建立多条家庭服务供应链,系统规划家庭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体系。  【关键词】美国;婴幼儿家庭访问项目;霍姆报告;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团队简介】  教育原规则研究团队,是由人称教育研究的“鬼才、怪才、偏才”的钟发全老师、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1年度)之一的张朝全老师以及教育草根专家代安荣老师于2006年3月创立的教育研究团队,以“教育秩序”为研究的基点,以“一切为了适合教育发展的秩序”为研究的目标。成立7年以来,一群有着教育梦的教师,因理想、智慧、精神的碰撞而抱团获得了大发展。迄今,团队成员出版专著、合著、编著28本,发表教
十一月宜“养阴”  十一月天气特点: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的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注意保护阳气。而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夜冻昼化。  十一月养生: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
【摘 要】HPM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强调恢复被教材剥离的“人文元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知识的历史顺序、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生顺序相融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HPM;算筹;记数  一、教材编排  “认识万以内的数”,是数认识序列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小学数学现行教材中,比较通用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虽然在例题呈现时都没有结合历史,
我的孩子,当第一缕阳光从云端渗进校园,你的微笑和月季花一样绽放着灿烂。今天是你走进这个陌生环境的第一天,我知道你对世界满怀憧憬,你想象着要把陌生老师头脑中的学问、这校园的欢乐统统装入宽大的书包中。  知道吗?和你眼神交汇的瞬间,我感受到了世上最洁净的单纯和信任,也看到当中承载了伟大而沉重的责任。我坦承自己的不足,我没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足你所有愿望的能力,但我和你一样,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相互关照
教育的关注点是什么?我以为,教育的关注点是课堂、是学生。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是要观察、分析、研究学生和课堂,以便让我们的教育更切近科学。下面的一些“微语”,选自我平时观察思考后获得的写在博客上的一点浅陋见解,分为“教学”、“学生”两个部分。   ——引语  关注课堂,以生为本  ■ 教学模式就如一块菜地,这
学校尚未开学。就在一个阳光璀璨的朗晴午后,我收到值班秘书的电话,说收发室有我的挂号。我料定是期盼已久的云地新书《基因启示录》到了,于是匆忙驱车前往,登记、签字、启封,然后急急地返回书房,拉开窗帘,就着窗外熙春的阳光,在小区孩童耍玩的闹语喧声中和不时响起的新年鞭声中,快意地酣读起来,竟然一口气读了十几篇,直读到眼睛肿胀酸涩,室内光线暗淡。  云地弟,这个左手科学、右手文学的家伙,过了这么多年,竟然一
【摘要】南京市和上海市是我国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两个先试先行城市。两地政府发挥能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又有共通之处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本文从政府工作制度、准入监管机制和扶持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总结南京市和上海市在城市地区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经验,建议各地应当明确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实现各级政府分级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多渠道、大力度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  【关键词】城市地
河北省南和县实验中学教师秦芳(化名)曾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外县上学,可不久她接到县教育局的调令——将她从县城调至偏远的乡村任教。之后秦芳不得不将孩子转回本县就读。(见《中国青年报》——河北多名教师因送子女出县读书被调偏远乡村工作)  一个地方想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固然离不开那些能考高分的学子,但根本之“本”还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教师子女出外县就读,这是人家的权利和自由,组织上因此将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