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美学观念与历史范畴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音乐的内涵极具争议.本文试图指出,“纯音乐”术语反映了纯器乐美学与历史地位的提高.美学上,它藉由浪漫主义初期形而上学的超验理念、汉斯立克的形式自律论、瓦格纳的音乐思想提升其美学价值;史学上,纯音乐不仅指纯器乐这种音乐类型,而且指以贝多芬交响曲为代表的古典器乐思维,体现了一种音乐价值典范.交响曲的发展是纯音乐观念形成的历史基础.如何继承与发展贝多芬交响曲的伟大成就,导致了“纯音乐”术语的提出及嬗变.
其他文献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对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标分析,基于学科能力模型明确了高中必修学段“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核心知识与活动经验、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其表现等4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系统建构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模型.
二次电池是应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综述了二次金属离子电池体系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对二次金属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老子“大音希声”的“希声”,就其文本原义来说,它同“大方”之“无隅”、“大象”之“无形”等一样,就是“无声”.但这“无声”之“希”,并非毫无声响,而是“听之不闻”.“听之”即意味着有“声”,有“声”而又“不闻”,是因为此“声”与人的听觉心理完全吻合,一如庄子所说“忘足,履之适也”.在老子看来,“声”并非音乐本身,而只是音乐的载体、手段或工具,它的功能仅仅是引导人进入音乐的意境,亦即人的生命自由、充实、美好的体验.当人们体及此“意”、进入此“境”之后,引导所用的工具(声)便显得不再重要而不为人注意,于是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