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南京城墙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墙,是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于防御的建筑,它是城市构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南京的古城墙(一般指现今保存完好的明城墙),是世界上现存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如此宏伟的建筑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让我们一同去探究发现吧。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段歌谣的内容就是关于南京城墙的城门。南京城内的古城墙有十三座城门,也就是“里十三”。人们根据这十三座城门的名字,编了一段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你能从这句话里找到十三座城门吗?
  至于“外十八”,指的是古城外城的十八座城门。关于它,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据说,朱元璋主持修好“里十三”后,非常得意,请皇子们和文武百官评价。大臣们都溜须拍马,夸赞城墙雄伟,只有年幼的皇子朱棣说:“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朱元璋惊得倒吸一口凉气,当下就决定在内城外修筑外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外十八”。朱棣年纪尚小就能有如此见识,真是令人佩服!
  南京城墙原本有三十多公里长,用砖数以亿计,建造起来十分困难。为此,朱元璋调动现在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人力,集合了二十多万工匠参与修筑城墙,花了二十多年,才建成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
  朱元璋对城墙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每块砖上都要印上烧造的地区、府县、监烧官员姓名、工匠姓名等信息。如果城砖出了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但实际上,很多城砖上不仅有朱元璋要求的信息,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铭文。比如一位工匠在城砖上印了一句话:“似从工作到如今,日日挑柴吃苦辛。”反映了城墙建造过程中的辛苦。城砖上还有很多神秘的内容,等待着你们去发现。
  南京城墙,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我们登上城墙,感悟历史的厚重、文化积淀的同时,也要肩负起责任,保护好古城墙。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属于表意的文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对如何激发学生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