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ST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来源 :西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28例RA患者以及同期110例到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RA组及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sST2、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33(IL-33)以及抗瓜氨酸化蛋白自身免疫抗体(CCP)水平,同时评估RA组患者疾病活动度。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分析血清sST2水平对RA的诊断价值。将DSA 28分数低于2.6、2.6~3.2、3.2~5.1以及高于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改进的胃癌临床T分期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评价,为改善临床T分期预测价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227例,其中102例为pT1~pT2期,125例为pT3~pT4期,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EUS)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pT1~pT2期和pT3~pT4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基于CT的T分期、EUS下肿瘤侵犯胃壁层数、EUS肿瘤纵切面最大短径等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根据临床经验纳入基于CT的T分期、EUS下肿瘤侵犯胃壁层数建立传统的常规临床T分期Log
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分级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6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脾切除排钉阻断法断流术的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ICG R15<30%)28例,B组(ICG R1530%~50%)14例,C组(ICG R15>50%)5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C组较其他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升高不明显,总胆红
目的探讨茯苓酸(P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随机分为NC组(正常培养细胞)、H2O2组(H2O2浓度为100μmol/L)、H2O2+PA 10μmol/L组(H2O2浓度为100μmol/L,PA浓度
目的开发一种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诺模图,以避免不必要的胃切除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20年6月3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2例接受胃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36例纳入训练队列,96例纳入独立验证队列。单变量分析中的显著危险因素被进一步确定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然后将其并入,并以诺模图表示。绘制内部和外部验证曲线,评价诺模图的区分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并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回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行全膀胱切除并Bricker术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在2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回肠吻合口瘘7例(2.87%)。1例因高龄、全身状况及营养状况差而死亡(术后11 d);2例行近端肠造口;2例术后2周行肠吻合口瘘口内半T管引流+腹腔引流;其余2例通过引流+全肠外营养(TPN)+生长抑素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回肠吻合口瘘是全膀胱切除并Brick
目的探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血清类风湿因子(R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抗氨基甲酰化(CarP)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RA患者94例作为观察组,非RA良性免疫性疾病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以及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三组人群的RF、MMP-3及抗CarP抗体水平以及分析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联合检测RF、MMP-3及抗CarP抗体水平判断RA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RF、MMP-3
目的对比PET/CT与MRI诊断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后边缘复发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9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肝癌患者62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6个月后进行影像和AFP随访。每例均行PET/CT和MRI检查,边缘病灶定性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PET/CT图像的准确度为91.9%,灵敏度为97.8%,均明显高于MRI(准确度79.0%、灵敏度86.7%)(P<0.05);其中,PET/CT图像确诊的
炎症性肠病(IBD)是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研究清楚.研究发现肠神经系统在调节肠上皮屏障功能和肠免疫稳态上起着重要作用,肠神经系统的改变直接与炎症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扩散峰度成像(DKI)、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n=63)和恶性组(n=59)比较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值。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DC、MK、MD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良性组ADC、MD值显著高于恶性组,MK值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状、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途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占位的操作技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间我科完成的7例经肠系膜途径左侧LP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无临床症状,均系体检发现。占位均位于左侧肾脏腹侧面,直径2.2~5.2 cm,R.E.N.A.L.评分4~6分。手术采用改良健侧卧位经腹途径,离断Treitz韧带,平行肠系膜下静脉切开降结肠系膜表面并扩大切口。继续游离左肾,完成肾部分切除后关闭肠系膜切口。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