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触碰不到的你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斯汀·贝尔杜尼执导的爱情片《五尺天涯》在美国上映后,获得媒体的一致好评。
  肢体接触,是人类最本能的交流方式。它能给人提供安全感、舒适感。但如果我们连拥抱、亲吻的能力都被剥夺,又该如何去爱?
  这世上有一种先天性疾病——囊性纤维化(简称CF),患病者肺部会分泌大量黏液,但很难自主排出体外,这恰好给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目前,这种疾病还没有办法治愈,只能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因为病人身体极易受到感染,所以患者之间禁止接触。他们必须遵守“六尺规则”。

我想要真正生活一次


  与其他爱情片不同,《五尺天涯》把青春的爱恋放在了医院这个压抑的环境中。十七岁的女主人公史黛拉是一个美丽又勇敢的女孩,身患此病的她,一直积极配合治疗,还将自己的治疗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她对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都很友好,有着近乎强迫症般的生活习惯,并遵守严格的药物治疗方案,希望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以进行肺移植。
  当她在医院遇见漫不经心的男主人公威尔时,她的人生准则受到了考验。
  威尔身患一种叫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病症。作为囊性纤维化的一个病种,患者必须与同样患有囊性纤维化的病人保持六尺的安全距离——它们特定的混合细菌传播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交叉感染或许会使双方丢掉性命。
  威尔认为人终有一死,因此,他虽为临床药物试验者,却一直逃避治疗。
  史黛拉看在眼里,忍不住想要帮他。



  其实威尔也不是真的一心求死,他的任性,正是对生的渴望。当然,史黛拉也并非完全像众人所看见的那样乐观。一次视频通话中,威尔看到了史黛拉墙上的画。这是史黛拉的姐姐艾比画的——一个健康的充满生命力的肺。当威尔还想再看一些艾比的其他画时,史黛拉急了:“其实我们没必要互相分享对方的故事,我们只需要一起做治疗。”
  威尔疑惑,为什么史黛拉在这件事上这么敏感。威尔看了一遍史黛拉在社交網络上的视频,发现之前还总是出镜的姐姐后来就消失了。他猜测,艾比已经过世了。于是威尔“自以为是”地去找史黛拉,以为说几句安慰的话就能解开史黛拉的心结。“别再提醒我,我要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都在等待死亡,我把每个生日都当成最后一个过。你也说了,艾比死了,我父母的婚姻也死了,本来要死的人是我。每个人都在为那一天的到来准备着,每个人都在等着那一天,只是我不能死,我不能。为了我父母,我不能死。”史黛拉摔门而去。
  一天,史黛拉发现自己身上的造口感染了,医生担心会引起败血症,所以要做手术更换造口管。手术前,史黛拉表现出一副毫不畏惧的坚强模样,但其实她很害怕,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做手术时没有姐姐艾比的陪伴。
  威尔假扮医生来到史黛拉的病房,为她唱了那首每次手术前姐姐都会为她唱的歌。
  史黛拉的手术很成功,她醒来后无法停止想念威尔,他们相爱了。他们的恋情,遭到周围所有人的反对。
  为了表明自己爱威尔的坚定决心,史黛拉决定将六尺缩短一尺——五尺。这也是片名《五尺天涯》的由来。
  五尺的距离冲淡了甜腻元素,让青少年爱恋的诱惑增强,让这段死神镰刀下的冒险变得有趣。
  史黛拉说:“我一直都是为了治疗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治疗,我想真正地活一次。”他们一起爬到了雪山顶,在冰雪上尽情玩耍,玩累了就躺在雪地上,好像这样就能远离死亡……
  恰在此时,医院得到消息,有可供史黛拉移植的肺,三个小时内必须做手术。护士给史黛拉发信息、打电话,史黛拉都看到了,但她不愿回应。现在她真的不在乎生死了,就算死也不想留下遗憾。
  威尔得知有可供史黛拉移植的肺的消息,说服史黛拉回去。就在这时,冰面裂开,史黛拉掉了进去。威尔把她救上来,并为她做人工呼吸——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危险的事。
  人工呼吸没有让史黛拉感染,新的肺也移植到了史黛拉的身体里。威尔的治疗却始终没有成效,他随时都可能死去……


电影《五尺天涯》剧照

从五尺到天涯


  《五尺天涯》避免了套路化情节可能会使人产生的厌倦感,这或许与主人公的原型、本片的制作顾问克莱尔·维恩兰有关。克莱尔也是一名囊性纤维化患者。他通过一系列演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罕见病。在影片上映之前,克莱尔已经做了肺移植手术。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由于并发症离开了人世。自始至终,他都和影片中的史黛拉一样,始终对生命持以敬畏和尊重。虽然他身患重病,却依旧活得精彩。如今,科技让生活更加便利,却也使人们困惑,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说:“如果上天非要给这份爱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多年后,他在《西游降魔篇》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有想见的人就立刻去见,有想做的事就勇敢去尝试。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的史黛拉和威尔明知不可触碰彼此,仍尽可能地缩短彼此的距离。
  影片的最后,史黛拉对着镜头独白:“肢体接触,是我们人生中进行交流的第一种方式,安全、无忧、舒适,借由指尖的爱抚或是嘴唇的触碰来表达。它让我们在开心时分享喜悦,在惊慌时相互鼓舞,它点燃激情与爱。我们需要得到所爱之人的触碰,就像我们需要氧气来呼吸一样。我从来不能理解触碰的重要性,特别是他的触碰,直到我再也不能触碰他,我才真正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回忆。
  触碰,是超越语言的表达。趁着阳光正好,让我们去拥抱自己的所爱之人吧。
  (芃芃其麦摘自《世界博览》2019年第22期)
其他文献
一个哲學家穿着一双鞋到鞋匠的店里。  哲学家对鞋匠说:“请帮我修鞋子,我等着穿。”  鞋匠说:“我手头有一双鞋子要补,接下来还有其他的鞋子要补,之后才能修补你的鞋子。不过你可以把鞋子放在这里,我先借你一双鞋穿,明天你再来把自己的鞋子穿回去。”  哲学家很生气地说:“我从不穿别人的鞋子。”  鞋匠说:“你真的是一个哲学家吗?你居然不愿意穿别人的鞋子?这条街上有一个鞋匠比我还了解哲学家,你还是去找他补
期刊
没有比做這种人更让人懊丧的了。比如说,虽然很富有,出身也不坏,再加上仪表不错,受的教育也不坏,也不蠢,甚至还善良,然而与此同时,却没有任何才华,没有任何特点,甚至没有一点儿怪癖,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思想,反正跟“所有的人”一模一样。财富倒有,但并不像罗思柴尔德那样富甲天下;出身世家,但是从来不曾有过任何足以光宗耀祖的业绩;外表不俗,但风度欠佳;有相当的学识,但是无用武之地;人似乎也很聪明,但是没有自己
期刊
我总想,坐在这片岩石上,在这海边  看花丛在以太中生长,  聆听岁月的余音。  坐着,看着,远方总会出现  祈求的回想和芳香,  悬吊着一只手套及一阵低语的  含糊不清的手势,  犹如地平线,犹如山谷,猶如航船。  我不是寻找理解,而是把意义探求。  我常怀着巨大的惊骇  沉浸于这种种遐想,  在遗忘的无穷无尽的浪花中沉浮。  日复一日,我独处于彼,  带着静默,带着一种莫名的预感,  梦寻星星与
期刊
这匹马是在早晨走出村子的,它站在一块石头上望着远处,时间久了,变得像一座雕塑。  它在望着远处的什么?  索伦格去村中的那眼泉边挑水,回来走过我身边,我叫住他说:“你看,那匹马。”  “怎么啦?”他问。  “它一直在望着远处。”  索伦格看了一会儿那匹马说:“下午你到我房子里来,我们喝茶,到时候我告诉你一匹马为什么望着远处。”  我往回走,心里有些牵挂,那匹马仍站在那里望着远处,它如此执着的站姿,
期刊
一位弟子向大师抱怨:“你给我们讲故事,却从不给我们提示故事的寓意。”  大師回答:“如果有人奉上果实,却将它嚼烂后再让你吃,你还愿意吃吗?”
期刊
1978年冬,21岁的单嘉玖走进故宫,从头学起,成为一名书画修复师,这一干就是40年。如今,她已是我国顶级书画修复师,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20 世紀80 年代,单士元在审查工程图纸  她的父亲单士元(1907—1998)与故宫的缘分,更具传奇色彩,有人将之概括为:“溥仪出宫,单士元进宫。”1924年,清逊帝溥仪出宫,民国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17岁的单士元应聘为“善委会”查点物品的书记员
期刊
我当了一辈子美术教师,以伯乐自命,自然重视有才华的学生。每班总有几个尖子,感悟力強且用功,我便会多给予辅导、鼓励、表扬,显得很偏心。感觉敏锐或迟钝的确大有区别,“感觉”多半属于禀赋,不易培养。缺乏这种视觉美的敏感性便完全不适宜学习美术。  绝大部分孩子喜爱美术,但我存心不让我的孩子学画,故竭力避免他们在孩童时期受到我的感染。我是狠心的父亲,但狠心的父亲却成了善心的爷爷——我的两个孙子特别爱画画,我
期刊
光〔马来西亚〕唐耀勋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
期刊
一  20岁那年,我突然得知,爸爸在大陆还有一位妻子。  那是在1979年,爸爸通过香港的战友,和大陆的亲人取得了联系。  那时候,爸爸已经退役,家里有4个孩子,花销很大,经济状况并不算好。妈妈为了养活我们,还要去做工。妈妈不认识字,不知道大陆的来信写了什么,就逼问爸爸,爸爸终于承认,说他在大陆有一位妻子,还有两个儿子。  妈妈无比愤怒。  我们几个孩子全站在妈妈一边,认为爸爸不应该欺骗妈妈。直到
期刊
明朝陆容的笔记《菽園杂记》,卷九讲到了白发的不同作用,趣味横生。  陆展染白发以媚妾,寇准促白须以求相,都是为达到自己的欲望,而不顾身体的自然变化。其实,张华的《博物志》里,就有染白须的方法,唐宋人也有“镊白诗”,所以,这种风气,想必也是由来已久。但是,媚妾的人或许不多了,大多数都是贪恋职位的人。吏部前,多有染白须白发的药卖,当然,修补门牙的方法也不少。  有了白发怎么办?拔呗。古人拔白发的记载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