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重要途径的区域发展战略,在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以后,新型城市化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的宏观发展战略。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战略,也是适应小康后人民生活要求提高,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城市功能增强的生活家园建设模式。本文首先对新型城市化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四大方面详细探讨了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举措,最后对新型城市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预测。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产业;创新;和谐;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
  新型城市化概述
  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是: 走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形成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实现集约化和内涵式发展模式,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看,新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其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和谐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同冲发展,即新型城市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的城市化、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具体说来新型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
  新型城市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城乡统筹发展,即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的互促共进。在城乡差距日益加大,“三农”问题凸显的形势下,城乡统筹为新型城市化提供了体制保障,有利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新型城市化是集约发展的城市化
  集约发展的城市化强调把城市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高效经济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数量和质量并重,更重视质量;要速度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更重视可持续发展;要实体和环境并重,更重视环境建设。
  新型城市化是和谐发展的城市化
  和谐发展的城市化要求把城市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的宗旨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居民素质,建设和谐城市。
  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举措
   (一)新型城市化要注重结构创新
  结构创新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城市的发展涉及诸多领域,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新型城市化的结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产业结构的创新
  产业结构的创新包括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产业布局优化就是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加以考虑,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联动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首先,要打破城乡产业分隔的局面,统筹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
  其次,针对城乡工业结构雷同的局面,大力培育小城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对小城镇经济的拉动作用。
  再次,对目前不同企业的城乡布局,要努力促进企业布局的“退二进三”。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要调整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大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就业结构的创新
  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我国的就业结构进行重新审视。新型城市化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有利于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空间结构的创新
  空间结构创新包括城乡结构创新和区域结构创新。城乡结构的创新是要运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以城市为中心,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强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以此带动农村的空间开发,使城乡分割的二元空间结构逐步转变为城乡一体的空间结构、
  区域结构的创新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和消除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通过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形成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空间布局;对于区域内的结构创新,则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二)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必须体现集约化和内涵式发展模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能追求资源短缺约束条件下的集约发展模式,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选择其集约化发展的具体手段。在当前,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 建立城市集约化发展考核评价制度,深化集约化发展理念;借鉴国际上发展集约化的基本经验,建立城市经济生态区并提高其质量;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建立有利于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投入机制;推动资源节约方面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新型城市化道路是资源集约型条件下的城市化,是循环经济制导下的城市化。中国的国情是人均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短缺,因而,在城市集约式发展中,必须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城市土地潜力,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恰当制定项目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 做好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依法行政,控制人为因素对土地资源的侵害,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设置城市房地产保有税类,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充分利用。
   (三)新型城市化的生态规划方案
  从城市所造成的能源危机角度来看,全世界80%以上的能源被城市消耗,同样比率的二氧化碳是城市所排放。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潮期,消耗了全世界42%的水泥,35%的钢材,同时,迅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带来了石油进口的迅猛上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也大增,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味追求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势头,其结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大量减少,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为主旨的“精明增长”、“紧凑发展”理念,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新型城市化需要城市化生态解决方案:在城市规划手段上,重视土地、水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执法,禁止资源的浪费。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质量预警、检测和反馈系统。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污染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宣传教育方面,培养公民节俭、文明、环保的消费理念,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及生活习惯。 
  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将被动的生态治理,转化为主动的生态建设,并将生态建设融合到生态带动性产业(如休闲产业)中,进一步实现生态产业型城市。这样的城市化,可以形成良性结构,实现市场与商业运营上的有效发展。
  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一)有选择性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 
  当今世界,国际性大都市是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中心,是联系世界的枢纽,它能带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走向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增强,完全有条件集中力量建设一、两座国际性大都市,同时,全国应统一筹划,确保具有区位优势、基础条件优越、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建设成国际性大都市。
   (二)积极推进超大城市内涵式发展 
  城市化包括两个发展过程:一是外延式发展,即人口向城市集中;二是内涵式发展,即城市自身的现代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超大城市应该降低人口增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有计划地更新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三)不断提高中、小城市的聚集效应 
  中国有庞大的农业人口,促使其合理有序的流动是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中、小城市发展上,不能走传统大城市发展的老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统筹考虑,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四)城市群将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顺序一般是由“点”到“线”到“面”,当城市发展向“线”两边集中到一定的程度時,城市群就出现了。此外,当城市之间的联系需求大于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需求时,城市就有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从而导致城市群出现。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已初见端倪,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结语
  综上,中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它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城市化的内在规律。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新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化进程、速度、质量、水平、方向做出选择。新型城市化的提出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新型城市化必将成为中国城市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许苏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持续成长[J].南京社会科学,2006.5.
  [2]张英洪.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
  [3]王永昌.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合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J].中国发展,2007.1.
  [4]邱晓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J].中国信息报,2005.9.
其他文献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运行过程中,针对工程的安全监测指的就是通过各种监测仪器以及相关测量工作,完成对工程实时状态信息的测量和收集工作,进而针对当前工作过程中的实际运行
溧蓄电站尾闸室长轴与岩层走向交角大于50°,两侧端墙靠近F10和F32断层,围岩稳定性差,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较大,而VCR爆破法在施工组织、安全施工、进度及成本等方面优点突出,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在。本文就主要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现代化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电气工程的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气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于电气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
毕节是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兴。1995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毕节考察后撰文说:“在农业时代一
公路建设点多、线长、危险程度较高、劳动力总体素质较低、流动性强,是工伤事故易发、多发的一个行业。不少的公路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公路建设大规模向山
摘 要: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可靠性较低,全国因通风设施故障导致的事故很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针对目前煤矿通风安全的安全性现状予以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安全评价通风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的煤矿通风安全中,对其安全陛及耐久性影响最大。其客观条件包括:  环境、灾害、荷载、以及材料。其中,环境因素影响了煤矿通风安全的耐久性;灾害、
摘 要: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在经过岩溶发育时区存在严重的地质病害问题,因此研究岩溶地基下的施工问题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岩溶地区桩基的施工技术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岩性软弱不均,岩石节理裂隙极为发育,溶洞的大小、位置、形状等变化多端,即使是采用逐桩钻孔和
机电安装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反映了建筑工程施工水平,而且关系到建筑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针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机电安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高层建筑排水设计内容也随之增加,优化排水设计方案是适应和推动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亦是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技术进步的需要。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对高层排水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排水设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等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