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模式初探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多媒体在教学情境创设和辅助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这一切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课堂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许多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互动”当作“师问生答”,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把“自主探究”变成“放任自流”。小组学习、探究学习有名无实,课堂上鼓励和夸奖滥用……哪些改革是必要的?哪些改革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目前正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下面笔者结合课堂45分钟的安排。分阶段地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模式的一点思考和探索。
  
  一、时政播报。提升兴趣。拓展思维(第一阶段:时政播报。约5分钟)
  
  思想品德课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因此时政教学就成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往。思想品德教师对时政教学仅限于定期给学生搜集、介绍一些时事,以应付考试。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固态化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无法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只有将时政教学常态化才更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从上学期开始在任教班级开展“5分钟时政播报”活动,每节课的前5分钟安排两名学生上台播报时事。然后教师从演讲能力。仪容仪表,选择材料等方而为播报者打分,一轮结束后全班选出“最佳播报员”:以此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牌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此外,鉴于学生还不能全面。多角度地认识新闻,我还定期开展“时政讲坛”活动以弥补这一不足。“时政讲坛”主要由我定期结合社会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充分搜集整理材料,为学生做时政专题讲座。如去年“3·14”拉萨打砸烧抢事件发生后,学生普遍比较关注,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西藏问题,我做了主题为“关注西藏发展,维护祖国统一”的讲座,使学生能以更高的视角冷静地分析、判断西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自主预习。联系生活,引发思考(第二阶段:自主预习。约5分钟)
  
  新课程理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重要内容。做好讲课前的预习工作,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听课效率,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听课。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预习,教师要在新课导入上下工夫。比如,在讲“发掘自己的潜能”的内容时,我选择了一个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头:一个醉鬼半夜回家,经过一片墓地时,一不小心掉进墓穴,由于穴深,爬不出去。这时另一个人掉了进来,醉鬼本想好心提醒他不要徒劳。但却把其潜能激发了出来,他一下子跳了出来。在讲笑话的时候,我还有意说一句,让学生续写下一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接下来的预习中热情很高,预习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教师还应将本课的基本问题、重难点列出来,以免学生只看书不思考。教师要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
  
  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第三阶段:精讲精练。约30分钟)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已广泛使用课堂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有的教师由于对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把握,讨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要使课堂讨论取得实质性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质疑、深思、感悟,达到广泛交流、深层思考、拓展提高的目的,就必须对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作比较深刻的思考和探讨。首先,讨论的组织形式要合理。笔者认为4人小组比较符合思想品德课的需要。每组还要选出一名组长来具体组织实施讨论,否则讨论很容易流于形式,变成闲聊。其次,讨论的话题要明确。话题不明确会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讨论。最后,话题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偏难、偏易都不合理。偏难会让课堂变成个别学生“演讲的舞台”,太容易会大大降低学生讨论的兴趣、参与的热情。
  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这既是新编教材的特点。也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更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新型人才的需要。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就需要教师在提问的设置上多下工夫。问题是引发思维的动力,设计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笔者认为,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内容选择上,当疑而问。避免无疑而问。多在重难点处设疑,便于突破重难点;多在看似无疑处设疑,以引起学生对容易忽视的问题的重视。第二,在提问主体上,要注意让学生提出问题,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
  课堂上要注重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学生可以很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不讲或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突破重难点上。同时,鉴于思想品德书本上的很多案例也是考试时常常利用的材料,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案例时不但要从突破讲课内容这一角度出发,还要尽可能从考试出题的角度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四、精心总结,情感升华,能力提升(第四阶段:总结练习。约5分钟)
  
  讲完新课后,一个精彩的总结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全而系统的认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脉络。同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对学生提出要求,发出号召,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小结后,可结合常考题型和知识点,重点选择1~2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不但可以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检测,查漏补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健康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政治教学事半功倍。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
儿童文学同民间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民间文学孕育了儿童文学,这从早期的儿童文学形式来源于民间口头文学,其作家大都是民间文学作家,而儿童文学从民间文学这一母体中独立出来
目前,不少地方和学校囿于认识水平、学科压力和办学条件,普遍存在着考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国家课程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在一些地方,历史课堂教学问题重重:有的照本宣科、枯燥呆板,课堂死气沉沉;有的信马由缰、放任自流,课堂成了“大杂烩”,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不改革历史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不调整历史考试的功能,不加强历史考试技术的研究,历史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将难以改观,《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也将难
在80年代末、90年代前期,上海商业纷纷走出上海,步入了上海商业全国发展的时期。然而,由于这一时期上海商业的市外发展单兵作战,缺乏连锁经营体系的支撑,属地化适应性差;尤其是商品
运用唯物辩证法讲解高三政治常识中的有关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复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政治常识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当代国际国内社会的各种政治现象,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1. 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评价资本主义民主的作用。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因为
<正>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
<正> 文官制度亦称公务员制度,它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机构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现代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美国、法国、西德、日本等也都相继效法而建立起各自
<正> 关于历史动力问题的讨论,曾经引起史学界的广泛重视,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无数大大小小的偶然性历史事件之中,究竟贯穿着一条什么样的“红线”?这样一
一、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事物内部总是包含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
针对典型船舶排气百叶窗红外信号泄漏的问题,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平台建立红外辐射模拟的几何光学模型,分析排气百叶窗自发辐射和漫反射-出射过程,对改变百叶窗结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