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下,不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况,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精心备课、科学设计问题、精读讲求策略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如今,全国各地小学六年制语文课程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语文教学课时减少,而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没减少。语文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让每一节语文课堂焕发光彩,是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得出的点点滴滴,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与
  分享。
  一、备课讲究实效
  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与老师备课的深入程度有关,这就要求授课者在备课时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把备课当作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应该细致地挖掘教材,如,要正确理解文中的每一句话,明确每一自然段写什么,整篇课文的大意是什么;找出文中最难理解的词句,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考虑如何创设情境;研究如何从课本上的内容延深、拓展到课外等。通过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不断地研读课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老师就会对课文的内容逐渐熟悉起来,甚至熟悉到会背诵。这样之后,再去参考语文教参书,尽可能使教学既不偏离参考书的主体和实质,又不至于生搬硬套专家权威的所谓标准答案。我将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精神实质与自己备课所得相互渗透、交融,使其合二为一,便对课堂教学充满了自信心。尽管课堂上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超出我的预设,但我仍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步伐,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悟中运转自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光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这与老师精心备课密不可分。
  二、问题设计适中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怎样总离不开问题,但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难易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深入地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人们称之为“假问题”。如果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惰性。这样的语文课堂像一塘死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花了长时间独立思考后对问题还是一筹莫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对答案一头雾水,这样的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可见,如果问题设计走上这两种极端,课堂的质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怎样的问题才算难易适中呢?
  我认为难易适中的问题必须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密切相关,学生需要提取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后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像这样的问题不宜多,一节课中问题的数量要少而精,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问题的设计可以是老师备课时预设的,也可以将学生质疑问难时的好几个问题合并、梳理、生成新的问题。当然,课堂上学生参与生成的新问题更具有价值,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重依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完成,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旅》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的疑难处提问题。我把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合并成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周游世界为什么选择一本书作为伴侣?(2)作者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如果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完成,如果完成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最后,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反馈答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适当地提示、补充。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炼,冲出重重阻力,最后才到达成功的彼岸。这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多么令人振奋呀!每当此时此刻,整个班级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们似乎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是呀,有什么比这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成果更鼓舞人心呢!
  三、精读讲求策略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不可能整篇课文段段俱到地精讲,应选择重点语段作为研读、体悟的对象,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情感得到陶冶、升华,以达到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父亲在天灾人祸面前对儿子坚守诺言、永不放弃的伟大精神,应让学生入情入境精读一些重点段落。我是这样引导的:课文的结尾写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请大家找找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好多学生说道是第十二自然段。我就以这一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自读自悟。其中一个学生说道:“父亲坚持在废墟挖掘了38小时,终于得到孩子存活的消息。”我顺藤摸瓜,“你刚才说时用到‘终于’这个词,能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词吗?”他继续回答:“能得到儿子存活的消息是父亲坚持到底、付出艰辛的结果,所以用‘终于’。”我进一步刨根究底:“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他回答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我体会到时间的漫長(板书:时间);另一个学生补充说:“我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体会到(板书:外貌)。”“大家想象父亲在38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
  学生1:他挖得口很渴了,但他顾不上自己,片刻不停地挖着。
  学生2:他挖得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但满脑子都是儿子在等着自己的念头,他爱儿子胜过爱自己。
  学生3:他挖得已经没法站了,只好膝盖跪在瓦砾分秒必争地挖。
  学生4:他挖得身上每一处都磨破了,血迹斑斑,手已经疼得抓不住工具了,但他仍然艰难而吃力地挖着。
  ……
  学生学习的火花被点燃,激情高昂,越说越精彩。我乘胜追击:“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38小时,而是具体写出不同的时间段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真实感受父亲挖掘过程的艰辛;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父亲挖掘过程的永不放弃;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真切感受父亲在天灾人祸面前心里只有儿子,爱儿子胜过爱自己……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越学越兴奋。学生的潜能能够极大地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处处洋溢学生乐学的激情,处处焕发熠熠光彩。
  总之,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迫在眉睫。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潜能,激活思维,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参考文献:
  韩和煦.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光彩[J].学周刊:C,2011(11).
  ?誗编辑 李 姣
其他文献
作为鲁南地区唯一一所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承担着我市近两万名八年级学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教学任务。虽然学校已创办5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在很多学校并未
针对铝型材单镍盐系列产品存在电泳着色稳定性差、成品率低等问题,某厂利用生产现场试验分析了产生色差缺陷的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导电杆打磨质量差、钾钠铵离子浓度超标和5^
高中化学是一门高中课业学习中的基础学科,随着社会经历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首先总结了在新时
2009年,民乐县逐步开始撤点并校,各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都被合并到镇中心所在的寄宿制小学。这为教育经费的统筹安排、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后重建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确诊的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骨盆前后位普通x线平片检查,然后行ScT骨盆扫描,并应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两个硫酸镍生产系统进行分析,并结合两个电解车间的产能情况,提出硫酸镍系统改造方案。通过增加3套浓缩系统、1台结晶罐、1台制冷机,实现三机五槽生产模式,以及
2017年山东在钢铁、煤炭去产能方面,以“僵尸企业”处置为抓手,加快出清低端落后产能。在完成国家下达的钢失去产能任务的同时,严厉查处“地处钢”企业,合计产能675万t。
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倡导以来,教育的发展就紧跟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完善。尤其是信息技术由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是为教学的多元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问题教学法一直是众多教师推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教师越来越关注“有效性”的话题,这个话题涉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
健美操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一种,在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能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健美操教学内容应该分析好健美操教学的特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