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刚上完晨读课,天空就下起了毛毛雨。
  这雨,细细的、柔柔的、湿湿的、暖暖的。如同婴儿的小手抚摸过我干涩的皮肤,如同甘甜的果汁注入我干涸的心田,生命里有了新鲜的血液在奔流。这雨是春天的灵魂,没有了它就没有了春天的风韵。
  我喜欢这雨,春天的雨和这柔柔的风,从蒙蒙的、昏昏的雾里,轻轻地、软软地洒落,嬉笑着、打闹着、旋转着,空中充满了它们的欢笑声、打闹声……
  我喜欢这雨,竖起耳朵聆听那沙沙的音符,我伴着这醉人的乐曲,走进了这春雨的世界,伸出手去,接住它们,它们在我手掌上跳跃着。这雨的足迹不断向前延伸,就像把春的消息散播到各个角落。
  渐渐地,我不禁感觉到了一股凉意,于是跑回教室穿上了一件外衣。雨还是这样无声地下着,但没有冬雪的纷纷扬扬、寒风刺骨,也没有夏雨的急风骤起、电闪雷鸣。可它并不是无所作为,它润泽了大地龟裂的皮肤。
  “铃——铃——铃”我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了教室,可心儿还被这雨吸引着,不时地往窗外望去,窗外已经不见路人的身影了,在这飘摇的雨的触动下,我打开窗户,迎面飘来一阵阵春天的芬芳。我大口呼吸着这沁人的芬芳,内心感到一阵舒畅。
  我喜欢这雨,这春天的灵魂,这春天的芬芳。
  指导教师:张克行
其他文献
一  那一年秋天,我刚来到西安的一所学校求学,十五岁的我,第一次离开清清汉水之畔的家。中秋月圆的夜晚回到宿舍,见桌上静静躺着母亲写给我的一封信。这是母亲有生以来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接到信时,我竟不敢打开,不敢面对。  小心翼翼地打开信,母亲隽永苍劲的笔迹映入眼帘,我一向严厉的母亲竟然在信中这样唤我:“我亲爱的孩子——你从小天资聪慧,一直都是妈妈的骄傲。”我要强的、对一切人和事追求完美的母亲,我拙于表
如一场梦般恍恍惚惚的,我坐着那一台时光穿梭机,来到了我曾经多次幻想,却未曾一去的三十年前的丽水。  院子里令人心烦的车鸣声早已不复存在,风声、鸟鸣声交织进耳中,让我忘不了这初夏的热情。头顶上垂下纤丝般的细柳,受清风指点,也学以致用——抚摸着宽厚的大地。  远处一户人家正有模有样地吆喝着。我缓缓走过去,近了便看清那是一家面馆。我打量着这家面馆:店内并没有太多客人,木头做的棕色桌子,石墙上的旧钟让人觉
陈末,中国作协会员,70后诗人、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有小说、诗歌等发表于《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青年作家》《作品》《西部》《芒种》《伊犁河》《南方周末》等报刊。出版有长篇小说《蝴蝶泥》《布衣玫瑰》,非虚构散文集《鱼来鱼往布尔津》。曾荣获2018年度第五届“可可托海杯”西部文学奖、2018年度“首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评论奖,荣获2019年度“深圳睦邻
陈蔚文,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发表小说及散文随笔数百万字。小说及散文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钟山》《小说月报》等刊物,收录百余种年度选本及各种教辅。曾获“全国精短散文大赛特等奖”、2014年度“人民文学散文新人奖”,入选多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提名等。出版小说集《雨水正白》、散文集《见字如晤》等十本。  1  新疆,喀纳斯,摊档上花里胡哨的围巾里,独看中一条。心平气和的蓝,让人要克制使用形
【模拟金题】  请以“那一刻,冰雪在心头消融”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首先,用心审题。审这个题目,应抓三个关键词“那一刻”、“冰雪”、“消融”。“冰雪”、“消融”,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它指的是积压在心中的块垒(它可以是一种误会、一种委屈、一份难言的伤痛……)在外在条件或内在因素的作用下冰释。“那一刻”是构思的难点,即一个很短暂的时间点。文章要抓住
我的帮扶对象叫李德芹,家住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湾市村六组。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的一幢简易平瓦房,里屋像工棚格子间一分为四,正门待客,右边儿子住,左侧厨房卫生间,穿过是主人卧室,虽非家徒四壁,但一看就是贫困户无疑。单位为每个贫困户送上一壶油一袋米,留下联系干部后,车又去下一家。谢声落地,李德芹递过椅子,张罗着倒茶。落座后,我掏出市里统一配发的《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笔记》,听她讲诉自己
年龄仅有12岁,接触街舞不过5年,就是这样一位少女,在近日举行的世界街舞锦标赛中国赛区比赛中出人意料地加冕了popping总冠军。  事实上,为了这次HHI中国赛区总决赛,不少参赛舞者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人专门到国外,去学习国际上新的街舞动作。但席嘉琪没有,决赛中,这位刚刚小学毕业的女生用劲爆的舞姿惊艳了所有人。  大多数人只是惊艳于她舞姿的优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小姑娘在臺下的艰辛。  
夜晚至白昼,虫声响彻静的睡眠。年年入秋以来,总听得见这般纷纷与热闹。恍若虫儿们说着喊着唱着,就把秋天接来了。  一场雨也是从中落下的。然后又一场,再一场,一阵一阵,渐渐变凉。太阳收敛起骄纵神态,与风温和相待。  听,又是一年至此。人们重复着上路,奔忙,回家,发发牢骚。季节更迭如水流动自然而然,默不作声就远走。唯此时,虫鸣兀自演奏,整晚整夜整个清晨,不倦不息。  (维唯摘自2016年4月2日《广州日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节选)  乙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1  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颤动不已。在接电话的时候,我听到窗外有寥落的雨声,砸在地面水洼发出那种迟钝的回应,嗒,嗒。世界死透了一样。在这个秋夜,我裹紧身上的薄被,惊疑不定地望着床上的人。  有一瞬间我觉得这是一个梦。我的身边,彻夜躺着一个人。我身上的被褥曾多年包裹着他和我,包裹着他在灯影下的身体。这人如此颀长的身形,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的脊背弯着,向我展露出一些陌生的线条。在这个夜晚它呈现出一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