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肝移植期肺保护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待肝移植的晚期重症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门肺分流、肺血管扩张以及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使患者在术前肺功能就处于临界状态[1].在围肝移植术期,血管内容量的剧烈变化、输液液体类型选择不当、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等因素,均可加剧临界状态肺功能的损害,导致术中和术后潜在肺水肿、术后呼吸机的带机时间延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甚至患者死亡.因此,充分理解晚期肝硬化的病生理学特征,有助于围肝移植期患者的肺功能干预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

其他文献
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同时探讨影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至2000年10月外科手术切除294例EGC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本组294例EGC[黏膜内癌(M癌)129例、黏膜下层癌(SM癌)165例]中,M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18.2%.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类有明显的关系(P<0.05),其中M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未分化型癌(8
患者女,73岁.因反复性腹胀、腹痛1年,症状加重伴停止排气、排便1周入院.患者于1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按摩腹部或解痉治疗后排气、排便,腹胀、腹痛可明显缓解.
期刊
钼靶摄影是日前乳腺癌随诊和筛选的重要手段之一[1],对于钼靶摄影发现有可疑病灶但临床上未扪及肿块时,需要借助立体定位活检技术以保证活检取材的准确性.我们分析总结了22例在我院进行了钼靶摄影和立体定位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期刊
文献报道,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5%~40%[1].肝尾状叶已不再是肝切除的手术禁区,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尾状叶切除的尝试获得了积极的结果[2-3].本文分析1995年4月至2006年3月间的13例结直肠癌肝尾状叶转移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价值。
期刊
目的 总结姑息性手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和术后吉西他滨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对晚期无法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胰腺外科中心2001年至2004年间83例接受治疗的晚期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行姑息手术29例(A组),姑息手术+吉西他滨化疗42例(B组),姑息手术+125I粒子植入+吉西他滨组12例(C组).A、B和C组客观有效率,第3月时分别
患者女,54岁.因大便出血1年余,加重1个月人院.查体未见异常.术前结肠镜诊断:乙状结肠癌.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乙状结肠肿块大小为3 cm×4 cm×4 cm,浸润浆膜,乙状结肠系膜见1枚肿大淋巴结约1.2 cm,未见肝脏和腹膜转移.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润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切缘未见癌浸润,肠系膜淋巴结(12/14)癌转移(图1)。
期刊
患者女,50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痛15年入院.该患者于15年前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可自行缓解.入院时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肝区轻叩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项、生化系列、CEA、AFP、CA-199等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期刊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20岁之前的女性很少发生.男性乳腺癌比较少见,在青春期发生的男性乳腺癌则十分罕见,我院诊治3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PAR-2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PAR-2在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45%和85%;(2)PAR-2的表达强度的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