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唤醒曾经的记忆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用稚嫩的双手/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在指间跳跃//我用清澈的眼神/把岁月绘成纯净的蓝河/在心间流淌。”
  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珍珠,总能串连起无尽的欢乐与稚嫩的梦想。或许因为时间久了,有了时空的距离,童年在人们的心目中才变得那样的美好,那样的让人留恋。跟随鲁迅先生的目光,一同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去捕捉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先生的一腔深情,感受先生那份曾经拥有的记忆。
  一、百草园——童年的乐园
  在童年的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就属百草园了。它就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的画儿,让人目不暇接,留恋忘返。
  走进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形色各异的景物迅速地、不间断地跳动着进入人的视野,仿佛看到童年鲁迅陶醉在其中的动人情景:绿油油的菜苗或许引发了“我”美妙的遐想,光滑的石井栏因“我”一次又一次好奇地触摸更加光滑,和皂荚树不只一次比试过高低的“我”,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长来长去也长不过皂荚树,桑葚变紫红的那一刻该如何勾起“我”垂涎欲滴的馋虫。
  藏在浓密的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不仅吸引了“我”不停搜寻的目光,单调的叫声或许因不知劳累的鸣叫唤起“我”倾心的羡慕。伏在菜花上的黄蜂,肥胖得有些可爱,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而此时的“我”也一定屏住呼吸细细欣赏,惟恐弄出点声响惊动了它,被追得落荒而逃。本来在草丛间自由自在觅食的叫天子,或许由于“我”不经意弄出的响声,眨眼间飞逝在湛蓝的天空中,把“我”的目光拉成一根长长的丝线。“我”甚至不明白叫天子怎么反应这么敏捷,动作这么麻利,“我”多想像叫天子一样拥有一双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心灵的原野上。
  油蛉高兴地哼着小曲,蟋蟀们也赶来凑起了热闹,它惟恐小曲有些单调,特意用美妙的琴声来伴奏。而“我”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但却怎么也看不到发出声音的“油蛉”和“蟋蟀们”在哪里。这就招引“我”去寻找藏在草丛里、断砖下的这些昆虫,但翻开断砖,找到的却不一定是原来要找的“油蛉”和“蟋蟀”,反而可能是也在那些地方藏匿着的蜈蚣。这种意外发现的乐趣,顿时涌上心头。“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可以想象,淘气的“我”第一次按住斑蝥的脊梁,当看到它突然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时,“我”目瞪口呆的情景。“我”玩得多么专注,多么舒畅!
  拔何首乌根的执著总是充满稚气,成仙的愿望在一次次的憧憬中幻灭。虽然有些失落,有些怅惘,但神奇的美女蛇故事深深地占据了幼小的心灵,雪地捕鸟更让冬天乏味的百草园重新洋溢着无限生机和乐趣。可以说,百草园里的乐景、乐闻、乐事,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妙趣横生,幼小的鲁迅在这里一天天用游戏和玩乐编织着自己快乐、浪漫的童年。
  二、三味书屋——枯燥生活中的快乐印记
  满怀着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依依不舍,“我”被送进三味书屋,极不情愿地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虽然有些无奈,有些迷茫,有些不解,有些失落。但随着“我”一天天长大,上学读书,成为一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而快乐,但一个人却不能一辈子永远生活在其中。对于一个自由自在生长惯了的孩子来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多么的压抑和枯燥。学习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的单一,娱乐活动的缺失,深深地束缚了“我”活泼、天真的性情。
  好在这里有态度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有对萦绕心间的“怪哉”的好奇,有“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的充实,有放开喉咙放声唱读的嘈杂,有先生读书时沉醉其中的可爱,有偷偷遛到三味书屋后面小园中“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静悄悄地“捉了苍蝇喂蚂蚁”的插曲,更有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的快乐。可以说,这些人、事、物的存在,让自己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或多或少的增添了些亮色。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又到蝉鸣时/书包,可以暂时放弃/树荫下,看蚂蚁搬家的乐趣/寻找清凉/是夏天最美的惬意/将小脚探进凉凉溪水/幻想遥远天空/沙滩,与海的美丽/那样的日子总是很快/常常忘记回家的归途/夏夜,依偎着/奶奶的蒲扇,摇啊摇/竟把一轮明月赶进梦里……”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潑生动的,是孩子们在其中自由遨游的知识乐园。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过去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快乐、活泼、思维飞扬的语文课堂。  一、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
期刊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正确看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格外注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想怎
期刊
说到巴厘岛,那里的特色可多啦!有美味无比的手抓饭,有鲜香四溢的酱汁扇贝,还有香气扑鼻的鲜炸大鱿鱼。其中,最美味儿的,当然是巴厘岛的张鸭饭啦!  那天中午,导游带着我们去吃午餐。来到餐厅以后,刚下单不久,热气腾腾的张鸭饭就送来了。我瞧了瞧眼前的美食,这简直就是门艺术品啊:美味的烤鸭正端端正正地躺在餐盘中央,这个鸭皮油亮油亮的,好似金子一般闪着光;四周还有各种各样的配餐,将烤鸭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优美
期刊
爱是和煦的春风,送给学生缕缕的温暖;爱是潇潇的春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爱是朗朗的春阳,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播撒爱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教师的天职,而将一生奉献于爱的事业更是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追求。  爱是披着星星去,顶着星星归,爱是讲台上的洋洋洒洒,学生身边的娓娓谈心。爱是校园里指导学生扫地、宿舍里手把手教学生擦玻璃、叠被子的身影,爱是日常生活中的区区小事,爱也是普通小事化成的轰轰
期刊
小学阶段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包括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
期刊
那年,瓶无储粟的生活让你好累好累。夜晚,当自己的妻儿都休息了的时候,你点起灯,看着手上因为做农活儿磨起的水泡,看似坚定的眼光中掺杂了一丝犹豫。你低头沉思,也许,是时候该在物质和精神两点做出一个选择。你抬起头,看着那破败的小屋,你低下头,望望那空空的米缸,随之发出轻轻地叹息,眼光似乎有些黯淡。  你曾“猛志逸四海”,发奋读书,以“大济苍生”,二十九岁时才满腔热情出任江州祭酒。怎奈初入官场,就因出身庶
期刊
乡愁是一首诗,有着淡远的诗景,淡淡的酒香和清冷的月色。但悠悠千年,酿造出的却是浓郁诗情、浓密相思。我用年轻的目光静静抚过斑驳的岁月,看乡愁斟满诗人的酒杯,对月吟唱“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那液体滑过诗人的咽喉,色彩变幻,是甜是苦?是醉是醒?  乡色酒,该是暗红色的,在那遥远的时光里。  那些古代的文人骚客,因忧国忧民的情怀,因郁郁不得志的现实,情感变得压抑而克制。于是,每一个乡愁的诗行
期刊
开学的第一周,我们迎来了初中第一堂校本课。大家纷纷议论:“校本课学什么啊?”“有意思吗?”“老师会不会很古板啊?”最后,不知谁喊了一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才止住了讨论。  很快我们便见到了我们期盼已久的老师,稀疏的短发,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个子和我们这些大个子男生比实在是不高,微凸着小啤酒肚,大腹便便的样子。  第一堂课,他甚至没像其他老师那样介绍自己,就直接入题讲课,那堂课他教我们用陶泥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如下:  一、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容  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还经常
期刊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运用素材,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惑,已成为新教改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构建师生双赢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学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给学生写作旅程指明一个便捷的路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积累素材,呈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优势,让学生的写作水平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教师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零距离的靠进,耐心的寻觅,解开神秘的面纱,对症下药  学生素材匮乏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