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比别人多出的五个幸福时段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
  “不幸”的教师各有各的苦衷,而幸福的教师是相似的。教师能共同享有哪些幸福呢?做了快20年大学教师,观察了无数教师,我发现老师们可以有下面五个共同幸福的时间段,拥有了这些,也就拥抱了幸福。
  备课时的教师是幸福的
  备课时,教师如同导演,能否精心设计出一份优秀剧本,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否则课上再怎么卖力地表演,也很难取得让人叫好的效果。
  备课时,教师要一直思考怎样才能把鲜活的知识在课上烹饪出鲜美的味道。为了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做这道大餐,就需要思考准备哪些食材、哪种调料,怎样调好火候,缺的赶紧去知识的超市补货。每一次精心的备课,都是教师在自己知识的储藏库里,又添加了独有的新式武器。时间长了,也就练就了自己的独家秘诀,形成了独特风格。
  有人说教师备课很枯燥乏味,但我做了十多年,觉得教学的核心本领都是在备课中一天一天累积起来的。我一点也不觉得备课腻,甚至还觉得愉快。秘诀就在于,当我备课时,每次都像奥运选手一样,对自己有所要求,都有要打破纪录的心态。如同刻意练习一样,每次备课都试图尝试一点新的创意。例如,课程热身可以有十几种,如何输入教学、如何输出学生活动可以有几十种。这样的备课心态很刺激,这样的备课过程很有趣,这样的备课结果甚至会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上课。
  讲课时的教师是幸福的
  走上讲台,把自己备课时精心准备的原材料,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做成一道大餐;把自己精心导演的一场戏,在课堂上一一调配演员,表演出来,想想就很幸福。当然,备课敷衍了事的老师,没有权利享受这种幸福。
  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围坐在一起,围在知识的周围,相互倾听、对话、升华。好的授课就如一场乒乓球,不再是你讲我听、你上我下、你前我后的传统格局,而是不时打起小高潮。师生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生成了精彩;同学之间在一来一往的交往中,演绎着平等。
  课堂上,师生共同围坐在知识和真理的火炉旁,大家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这样平等的课堂中,真理被言说,知识由名词演化成动词,如淙淙小溪,一路流淌,生成了智慧。师生时而因为达成某种共识而激动、战栗,时而因为不同观点进行对话和交锋,但都坚持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渐渐养成了平等、自由和尊重的好习惯,这就实现了“自由其思想,独立其精神”的教育目的。
  惊呼间,下课的铃声响起。此时,老师走出教室的脚步是轻盈的,心情是愉快的,灵魂是幸福的。课堂,是一个教师实现幸福的主战场。
  终生成长的教师是幸福的
  世界上不是每种职业都可以终生学习、终生成长,但教师可以。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去教,想想就很幸福。
  一间教室,一个讲台,一届届学生,成了教师不断成长的永恒动力。教师要想点亮学生的眼睛和心灵,就要像火把一样,内心怀有火种,而且须用终生学习去浇灌,否则就会湮灭。如同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终生成长的教师有两个隐形的翅膀,一是读书,一是写作。
  读书让教师幸福。读书可以让教师“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学生,却有不一样的素养”。是的,读书和不读书的教师是不一样的。一个浸润在苏格拉底、孔孟之乡的教师,比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教师拥有更宽广的胸襟;一个纵横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教师,比天天谈论老公、孩子、美容美发的教师有更开阔的视野。这样的教师,必然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更加精彩的世界!
  写作让教师成长、成熟。阅读能丰盈教师的精神,写作能精进教师的成长。阅读是“六经注我”的过程,写作则是“我注六经”的过程。只有“六经注我”,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只有达至“我注六经”的终点,“六经注我”才有了落脚点,教师才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独创性。纵观优秀教师,几乎都有写作的习惯。能写好文章的人,在一定程度一定也能上好一堂课,因为他是有思想的,他的思路是清晰的,思维是有逻辑的。很多优秀教师,通过教育随笔,问题写作、专题写作、主题写作等创作,迈向更高的教学阶段和更广阔的教育生涯。
  阅读和写作,拥有这两个隐形翅膀的教师,一定会拥有自己幸福的天空。
  看到学生成长的教师是幸福的
  教育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和事业。看着一个个小小的孩童,奇迹般地长成了茁壮的青年,如同看到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一粒花籽绽放出花朵一样,心里充满着成就感,那种惊喜,不可言说。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最希望看到他们成长的人。
  看到一个在课堂上犹疑的学生,叫她回答问题,看着她,用眼神鼓励不自信的她,用语言鼓励她的每一点进步。渐渐地,她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你把难题也交给她;渐渐地,她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渐渐地,她品尝到知识的琼浆、学习的快乐;渐渐地,她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更为惊喜的是,不只这门学科如此,其他学科也都开始转变,所有的老师都开始注意到她发亮的眼神、活跃的思维、高举的小手。有一天,她来到办公室,深鞠一躬说:“老师,谢谢您,您的鼓励让我有了全新的变化。”此刻,心里就有了孔子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幸福,有了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这种幸福,让人沉醉。
  老师,请给每个学生你内心最真诚的积极期待。如程红兵老师所说:“我们默默地耕耘、浇水培土施肥,对每一棵幼苗都竭尽全力,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果,甚至不敢肯定,每一棵幼苗最终都能开出多少艳丽的花,都能结出多大的果实。但我们依然执着努力,静待花开,静待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这就是教师的诗意和幸福所在。”
  拥有闲暇的教师是幸福的
  寒暑假,是教师的闲暇时间,可以阅读、创造,也可以旅行、思考。相对于只有节假日才能放假的其他职业,这是教师群体特有的幸福。
  中国教育,很多时候不敢让老师和学生闲下来。闲暇出智慧,大量的文学作品、艺术创造、科学发明,都是闲暇时产生的。据说,英语中“学校”一词源于古希腊,本义就是“闲暇”。没有闲暇就没有学校,也没有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罗素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在抱怨老师和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时,我们也要想想教育给了他们多少闲暇。寒暑假不要总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也不要总让老师去听讲座、去打卡。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时间占满,学习的目的却有可能根本没有达到。
  教师的假期,可以是拿起一本书,可以是写几篇文章,可以是开发一门课,可以是出去见见世界,可以是与高人交流。这样多元的输入,都是教师成长的营养剂。寒暑假长时间的聚焦学习和有目的性的突破,是教师快速成长的直升梯,也是教师自由成长的幸福点。
  作为教师,你幸福吗?备课、上课、学习、看到学生的成长、享受寒暑假,如果这些时候你是幸福的,相信你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师,请让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
  (来源:《人民教育》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孙影)
其他文献
前些天,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陆一先生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以科研论文选拔中学生的招生制度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章。读后,想商榷两句。  因自主招生中一些科研论文造假,陆先生说:“在这种令人愤慨现象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有误解……”  好吧,我们就从“创新人才培养规律”说起。  “研究生”,一个奇葩的叫法  在幼儿园甚至在托儿所,当孩子对一切事物产生好奇,如“蚯
期刊
宣传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宣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技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全国各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科教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重任,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  当下,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在
期刊
不知不觉来到明德小学快两年了,从到明德的那天起,就深深感受到肩上又多了一分重担,多了一分责任!  记得刚到明德小学时,接触到班上的学生,我就觉得大部分学生不会感恩。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很少去为别人付出。  那是去年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格外寒冷,班上的小罗同学只穿了一件薄短袖。坐在窗子旁边听课的他冷得瑟瑟发抖。一下课,我飞奔到宿舍,找来一件我家孩子的外衣给他,告诉他衣服自己留着穿,不用再还老师。 
期刊
有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人是利益驱动型动物,即人类的社会行为受利益动机的驱使。这倒与古人的一句话相契合:无利不起早。用这个观点去分析,很容易就能弄明白为什么有些家长嫌弃学校作业少,主动建作业群给孩子加码这种行为了。  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主动加码行为的驱动力和学业压力,却一直没有
期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1977年,恢复和重建教育督导制度被提出以来,教育督导顺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势,积极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督导针对教育领域各种问题,及时把脉问诊,科学对症下药,全面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40年改革发展进程中,教育督导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机构,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督导体制,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评
期刊
□社会资本对教育惩戒权胜利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学校的胜利,因为最后的吃亏者往往依然是学生  □从“直接惩戒”到“间接惩戒”进而走向“故意无视”的冷性暴力,折射出底层乡校在村落教育变迁中对学生管理的无奈  □被标签化的失败者在其他校园日常生活中寻找个体意义以摆脱失败魔咒,这意味着自我放弃下,隐性辍学的发生可能会变成一种略带英雄主义色彩的抗争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存在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关爱
期刊
“西湖大学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借鉴国际化的做法,翻开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10月20日,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施一公做出了前述表示。除施一公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浙江省省长袁家军、物理学家杨振宁,以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大会,共同
期刊
“15个亿怎么样?15个亿给你们这个技术。”“3个亿行吗?给个框架就行了。”“呵呵,3个亿 ,不如我给你们唱首歌吧。”  天降大任,无人敢杠  10月23日的伶仃洋上,从太平洋灌入人工岛的海风,吹散不了建设者的自豪、喜悦。历时9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  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而在
期刊
打着智能化学习的招牌,内设“小学自拍交友”等娱乐板块;号称可免费下载与使用,查门考试成绩却要求家长付费;原本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情况却成教师评职称硬杠杠……  不正规的教辅工具改头换面在线上“重出江湖”,值得警惕。日前,教育部印发紧急通知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明确学校要坚决抵制各类利用中小学生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等行为。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类教育
期刊
近期,省文明办联合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关工委、省少工委在全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第二季度9名“新时代好少年”。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用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漾濞县上街完小许建伟:向着自己的目标扬帆起航  《彝乡亮丽风景线》一文参加漾濞县征文竞赛荣获三等奖,并刊登于《漾濞时讯》;《参观科技馆》一文参加云南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