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感知导管技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感知导管技术逐渐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导管与心肌组织贴靠不良可导致无效消融,影响患者预后。随着压力感知导管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增多,导管对心肌的贴靠压力成为评判贴靠优劣的新指标,对标测和消融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胸痛后晕厥1个月"于2018-03-06入院。2016年于晨起散步遛狗时出现胸骨后疼痛,伴轻微出汗,无胸闷、憋气、发热,无头晕、黑矇、意识丧
1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和血管影像技术的普及,在心血管病临床实践中发现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越来越多。RAS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探索左西孟旦注射液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用药前后心功能和症状改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4-01至2015-12入住我院的
约25%的脑缺血事件发生在椎基底动脉区(后循环),其中20%左右的后循环卒中是由颅外椎动脉狭窄(ECVAS)引起.颅外脑血管疾病中,椎动脉近段狭窄位居第二位,仅次于颈动脉分叉处.但当前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于2017-11-09于我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2017-11-19因"剑突下疼痛10天"再次入院治疗。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剑突下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及
目的:初步评价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在临床医生中的易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2-01至2013-10在全国12家医院已经植入具有Carelink远程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患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
目的:探讨miR-19a/b在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iR-19a/b在经过10 h缺氧、2 h复氧后的H9c2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
目的:创建并验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临床预后的风险评分系统。方法:连续纳入2010-01至2015-12于我院首次接受CRT的患者367例。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和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