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心动周期内搏动与破裂相关性的320排CT血管造影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一个心动周期内颅内动脉瘤的搏动情况,探讨动脉瘤出现异常搏动点与破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2 ~11月期间行320排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检查35例动脉瘤患者,根据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破裂动脉瘤(RIA)组和未破裂动脉瘤(UIA)组.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扫描,模拟冠状动脉CTA扫描模式,结束后应用原始数据进行重建,一个心动周期内得出时间间隔均为5%的20组数据包,导入软件形成20帧图像,对应心动周期内20个时间段,只有连续3帧及以上图像发现小泡状凸起,且出现在动脉瘤的同一位置,才判定此凸起为异常搏动点.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例患者检出动脉瘤43个.RIA组1 1例患者共14个动脉瘤,其中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11个,未发现者3个;UIA组24例患者共29个动脉瘤,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5个,未发现者24个.分别将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标记为2,未发现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标记为1,RIA组平均值为1.7±0.4,UIA组平均值为1.1±0.3,t值=4.735,P<0.001.结论 320排CT血管造影在心动周期内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搏动并寻找异常搏动点是一种新的检查方法,而异常搏动点可以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外科手术是脑膜瘤治疗的经典方法,能够迅速解除肿瘤的占位性效应、缓解颅内高压症状,但对于位于重要神经血管结构部位的病灶,尤其是颅底脑膜瘤,手术常常不能完全切除.为了减少肿瘤复发,需要进行Simpson Ⅰ级,甚至0级切除,而直径8 cm硬脑膜的切除在颅底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1-2].因此,伽玛刀正符合了这方面的要求,是脑膜瘤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性辅助性治疗,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目的 总结和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1例鞍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完全清除囊内容物,其中13例彻底切除囊壁,其余行囊壁部分切除或开窗减压;随访3个月至6年,头痛缓解率达100%,视觉障碍缓解率为68%,垂体功能紊乱缓解率为80%,2例术后复发;6例随访者2例囊肿增大并出现间断性头痛,手术治疗.结论 临床有症状的Rathk
目的 通过对脊髓脊膜膨出术前合并脑积水手术方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方式与最佳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并有效随访的81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病例进行分析.比较3种手术方式:A先期完成神经松解脊髓还纳硬膜修补术,再行脑积水分流术;B先期行脑积水分流术再完成神经松解脊髓还纳硬膜修补术;C一期完成脑积水分流术及神经松解脊髓还纳硬膜修补术.对3种不同手术
患者 男,23岁.以“左上肢麻木并左手指关节活动不灵1个月余”入院,无明显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感.入院查体:左上肢痛温觉及轻触觉略减低,左手指关节活动不灵,不能完成自主伸展及持针等精细动作,肌力Ⅳ级,霍夫曼征阳性.颅脑MRI检查提示右侧额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可能性大(图1).颅脑MRI强化检查可见右侧额叶团片状不均匀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楚,周围见片状低信号水肿带,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图2,3).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10例.14例患者术后采用放疗和(或)化疗.经随访,所有患者均死亡,死因明确者11例,其中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8例死于脊髓及脑转移.整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大部切除组与部分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2个月与11个
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在现代移植免疫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对此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某些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功能连接网络“小世界”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20例脑胶质瘤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脑磁图数据,计算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网络的“小世界”指数.同时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注意、言语流畅性、记忆力、运动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及智力等6项测试.结果 健康受试者中,低gamma频段与注意、视觉空间、计算和相似测试结果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49,0.006,0.0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病理分型中为I级,是儿童常见的胶质瘤,发生于成人幕上脑叶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十分罕见[1].现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人院的成人幕上脑叶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5例(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例,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例),占同期胶质瘤的0.54%,分析其临床特点。
期刊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畸形非常少见,占椎管内血管病变的5%~12%[1].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腰椎管内单纯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儿童期脑膜瘤的发病率非常低,其中发生在小脑蚓部的巨大脑膜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我院2012年收治的1例小脑蚓部巨大脑膜瘤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对该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