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附33例报道)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我们经右胸三孔在胸腔镜下进行各类心脏手术33例,现将其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1996年9月至2007年5月我们共为39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病人 女,26岁.胸闷、憋气、心悸20余日,活动后加重.查体:右肺少许湿罗音,心前区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粗,右上肺野可见渗出影,心胸比率0.58.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可见3~4枚中强回声团块附着,最大直径约1.9 cm(图1),随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活动,二尖瓣叶增厚,回声增强,瓣叶开放受限,闭合欠佳,测得二尖瓣口面积为1.7 cm2,三尖瓣重度反流.
期刊
病人 男,24岁.间断性腹部及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年.查体:无发绀,桶状胸,吸气"三凹征".胸骨左缘第2~4肋间触及连续性震颤、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右侧扩大;房颤心律。
期刊
我国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是心血管外科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1953年Gibbon等应用体外循环成功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1]是良好的开端.1957年2月苏鸿熙教授从美国带回一套Lellihei.Dewall人工心肺机,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心脏外科并成立体外循环研究小组。
期刊
目的 研究长期肺循环无搏动血流对微血管床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犬右肺单侧无搏动血流灌注的动物模型,6个月后对比研究两侧肺组织毛细血管床微小动脉结构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变化.结果 无搏动血流灌注的右肺微小动脉eNOS表达显著低于左肺(t=2.24,P<0.05),细胞凋亡fas表达显著高于左肺(t=2.1
目的 探讨超龄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病儿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的早、中期结果.方法 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年龄超过3周的TGA-IVS病儿36例,占同期TGA行动脉调转术(ASO)病儿的23.9%.男26例,女10例;年龄22~2190 d,其中小于3个月20例,大于1岁3例;体重3.5-19.0 kg,平均(5.4±2.9)kg.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手术组(A组)2
病人 男,16岁.发现心脏杂音伴心悸10余年.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增宽,左心室增大(舒张期末径57 mm、收缩期末径40 mm)。
期刊
病人 女,54岁.反复咳嗽、咳少量白痰伴前胸闷痛半年.多次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背段、中叶及左肺上叶尖后段可见斑片状模糊影,左上肺舌段呈致密实变影(图1).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考虑双肺炎症.经反复抗炎治疗,症状无好转。
期刊
病人男,45岁.潜水捕捞员.高压气体自口腔冲入,胸闷、气促5 h.查体:发绀,右肺呼吸音弱.X线胸片示右侧气胸,肺压缩约50%,少量积液.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排出较多气体,但呼吸困难无缓解.伤后12 h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
期刊
目的 探讨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的NSCL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3.2%,并发症发生率为20.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42%.N分期(P=0.000)和术后辅助化疗(P=0.021)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肺功能正常病人而言,支气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