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儿。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创新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结晶。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创新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没感性,对发明发现革新开拓进取的不折不挠的精神。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领异,大胆创新。同时,老师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学生的观点;(3)不讽刺讥笑,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才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质疑习惯,萌发创新意识。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的重要性,使他们知道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从而积极去质疑。同时,要教给他们从哪些方面去质疑,如从课题质疑,从关键词质疑,从标点、矛盾等方面质疑。每个学生都非常想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为此,老师要在开始领好路。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可以诱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便会提到: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箭的结果会是什么?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学生就能了解文章的全貌。又如在学习《跳水》一文时,有的学生会问“船长为什么会用抢逼着孩子往水里跳?”我觉的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我先让学生设想用什么方法才能保住孩子的生命?这一过程设计符合儿童特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学生思维活跃,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让学生阐述方案的同时也让他们说清理由,讨论后发现,当时孩子采取别的方法生命都有危险,跳水是最佳选择。当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或老师的肯定,便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极大的诱发了他们求新求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创造意识。
  2.运用丰富想象,诱发创新冲动。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的冲动,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例如,课文《狼和小羊》的结尾在狼扑向小羊时戛然而止,这样便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依课文情景写出了对付狼的很多办法: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飞快地抓起一把土撒向狼,然后趁狼揉眼睛时逃走;或者当狼扑来的时候,小羊低下头,狼扑了空撞到石头上,当狼再扑来的时候,小羊以最快的速度躲到旁边,狼正好落到水里淹死了。又如《丑小鸭》一课里讲到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妈妈疼爱她,谁都欺负她。但在课文中“疼爱”的情况却是一个空白,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填补空白。当然这种想象也可以是换位思考,如:在讲《麻雀》一课时,向学生提出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麻雀,在得救后请你说一说小麻雀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小麻雀长大后应该怎样对待老麻雀?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大胆积极的设想给予鼓励,以求能真正达到朋友创新思维的目的。
  3.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产生的新想法、新发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如在教授一些意境很美的古诗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此便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么美的图画,谁能把它画下来,让大家欣赏?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争相表演。画完之后,再鼓励大家大胆模仿创作,这样使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编写剧本,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样的课文也有很多,例如:《晏子使楚》、《狐狸和乌鸦》、《铁罐和陶罐》等等。学生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理互换,通过表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广大小学教学,教师要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展示自我批评空间,使他们从小就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求新,求创造,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一、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    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是
期刊
学习语文,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我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一、
期刊
高考考情: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此类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弱酸、弱碱、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知识;  2、能力目标:   (1)学会溶液中粒子(分子或离子)浓
期刊
现今,我国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方面存有一定缺陷,随着社会发展,如何保障和完善被害人的权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保障和完善被害人的权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心被害人的权利,使被害人权利得以正常行使。    一、法律上细化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体系,使被害人的权利在实践中得到切实保障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把被害人明确界定为当事人,并置于当事人的首位,可以说这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是要让学生认识和具备高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并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阅读教学,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学科——语文学科中读、听、说诸环节中的重头戏,我们也得从这个环节上来反思语文教学。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会不会阅读的问题有关。而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我以为
期刊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直观教具 激发兴趣    在心理学上,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接受 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扣住质点,融会贯通,形成思辨能力,领悟生活,习文悟道,提高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 素质教育 能力    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实际上对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知识层级上,它必须强晔语文形式素质的教育;从思维形式上,它须以语文素质和文学素质为核心,建立起形象
期刊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它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把德育与体育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身心得以顺利发展,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并且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 主体作用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