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思辨、践行”:思政课堂的新样态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当前,部分思政课堂存在过于注重说教式的道德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自主生成的道德判断,忽略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体验,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生活意义,过有意义的道德生活.
其他文献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街道中心学校从多个维度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rn课程建设落实思政教育rn结合街道特点和办学传统,我们将“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作为教育使命,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国家价值的有机统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构建由思政课程、学科必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同心圆”课程体系,三类课程相辅相成,协同发挥育人作用.
如何在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地依据实际已经摸索出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博大,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该如何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入选内容的思想价值,要选择进步、积极、有现实意义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相契合的,还要思考入选内容对今天青少年的价值,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成长都要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载体,是创新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初中历史学科应深入挖掘学科独有的丰富思想资源,将历史情感启发、历史观培育与历史知识传授、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无缝衔接,培养未来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坚力量.因此,深刻理解初中历史教学以史育人的要义,积极探求初中历史教学以史育人的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实验幼儿园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引入课程,构建了以节气为时间轴的“趣玩自然·童游四季”特色课程,以生活化渗透、整合化实施、本土化融合为路径,让幼儿在节气课程实践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与自然万物的亲近中实现生命成长.
期刊
2010年起,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提出了“幸福教育”的愿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的幸福,如何让这种教学对学生的未来人生有更长远的积极影响,也是我们各项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依归.十多年里,各种探索逐渐聚焦到“自主”上:当一个人能够成为自己行为或行动的真正主人的时候,当自己能够完全认同某个努力方向和目标的时候,这个人就能够调动自己的全部潜能和热情,能够不知疲倦、不计得失、长期坚持,就能将这种主动追求的精神深深烙印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中,成为未来获得人生幸福的利器,而这就是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的
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不断扩展和深化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开放地组织活动”等要求.北京市东城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场馆资源开展教学,丰富小学德育课程学习内容,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期刊
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又具有一定跨文化基础和科学依据的教育教学方式,诵读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应得到重新的厘清与重视.rn一、诵读独特的学习心理学价值和广泛的延伸价值rn诵读的价值已在学界没有什么争论.但是对于诵读究竟有哪些价值缺乏有深度的研究,目前对于诵读的价值大多是描述性的经验总结.其实,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学习心理学价值,也具有延伸性的价值,而这种延伸性的价值极为广泛.
期刊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满足学生及家长课后服务需求,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索“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模式,2017年12月,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局创办了线上线下同步授课教学的新型实体学校——吉林市互联网学校.rn互联网学校的创建和应用,对于不发达地区和乡村中小学借助互联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极具价值和潜力的途径.
期刊
目前,国际上普遍存在着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也存在着相同情况,女性班主任占比越来越高.从客观的视角来看,女性班主任对于班级综合管理的利弊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不能以一概全.长远来说,要加快调整教师男女比例.在现有条件下,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女性班主任业务方面的培训和心理层面的指导,各方资源要发挥合力共同推进班级综合管理的和谐、平衡发展.
期刊
与高校不同,中小学学科建设应根据基础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在本质,结合学校及学科实际,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与提高.中小学学科建设应聚焦于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科功能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科组织创新等六个层面.为此,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简称“省前中”)设立了学科发展中心,围绕学科育人、课程教学、教育教研与组织管理等内容,组建了理论研习与实践研究学科共同体.相比传统的学科教研组建设,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更加强调以内生化、柔性化、系统化的教师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从而满足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