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恐惧,你了解多少?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是人的本能,孩子降临到世界上后,就必须面对层出不穷的恐惧。经研究发现,在0~12岁的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儿童会有恐惧心态;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的对象,而43%的6~12岁儿童会有多达7种害怕的对象。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恐惧。
  
  1~6个月
  6个月以内的婴儿,听力极为敏感,较大的噪音很容易令他产生惊颤和恐惧。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惊恐,如突发的嚎哭、四肢震颤、眼神中流露出恐惧等等。这时,父母及时的抱抚十分重要,可轻拍婴儿的背部,用他习惯的节奏轻轻摇晃他,嘴里说“不怕不怕”,或哼唱婴儿熟悉的乐曲。不要动辄让婴儿玩“倒栽葱”,或抛接他,玩“坐飞机”,加重他的恐惧。
  
  6~9个月
  此时婴儿开始走出家门,接触生疏的环境和面对陌生人。“害怕陌生人”成为这一阶段孩子恐惧的主题。父母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陌生的环境里,也不可强行把孩子交给别人抱,要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抱他,如手持摇铃或转鼓与之玩耍,等孩子完全接受之后,才能尝试抱他;与此同时,父母也应逗留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尽量不要给孩子“单独留下”的压力。
  这一阶段的婴儿会抗拒洗澡,会因恐惧而大哭。此时,与其强行把孩子抱进浴缸,不如让他在获得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逐步与水接触。如漂在水面上的塑料玩具,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战胜恐惧。
  
  9~24个月
  这一阶段孩子的母亲多数已重返工作岗位,孩子第一次分离焦虑开始出现,如果这一阶段还伴随着断乳、分床等,孩子害怕母亲突然“消失了”的情绪会更严重。不跟孩子打招呼就离开,这种做法表面上是降低了分离的难度,事实上会使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感无以排遣。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母亲离开时要正式与孩子告别,并在承诺的时间内归来。慢慢地,孩子对分离的害怕程度,就会降低。
  
  2~6岁
  随着孩子体力、智力和生活经验的不断发展,孩子恐惧的事物变得越来越丰富,恐惧体验也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可能会出现比“感受性恐惧”更高层次的“预想性恐惧”,比如孩子从未打过吊针,却对“护士打针”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以至于有些孩子一进医院,一看到白大褂就哭。
  一般来说,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像中的怪兽的恐惧,在4岁达到顶峰,而到了6岁以后,开始下降。能否及时地克服恐惧,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父母对孩子所恐惧的事物的合理解释,父母的谅解、聆听非常重要。
  
  当孩子恐惧时,父母的处理原则
  首先,要迅速判定孩子的恐惧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是成长中的正常迹象,还是暗藏心理疾病。
  可以根据下列特征进行测定:
  第一,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是否会引起他的恐惧?
  第二,孩子的恐惧时间相对短暂,很少超过三、四个星期?
  第三,孩子从不会因惧怕某一事物心律过速、恶心、大小便失禁和失眠?
  第四,看到惧怕的事物或现象时,孩子是否表现得无所谓?
  第五,只要离开受惊情境,孩子的惧怕反应随之消失,很快就变得愉快起来?
  如果以上的五个问题都答“是”,那么说明孩子的恐惧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其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安抚他。
  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胆小,给孩子贴上“胆小鬼”、“怕死鬼”的标签。在孩子还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的搂抱与拍抚,以及的轻声安慰,都可以降低孩子的恐惧;而当孩子学会表述后,鼓励他将恐惧的事物具体表述出来,父母耐心地聆听,对孩子的恐惧是极好的释放。
  第三,要避免两种极端反应:一是对孩子的恐惧过分焦虑,二是对其恐惧漠然处之。
  前一种反应会强化孩子对特定场景的恐惧感,日后不易克服或消除;后一种反应,会错过孩子的诊治时机,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通常的安抚都不能舒解,最好及早请专家治疗。
其他文献
王岩:如何用三个词概括现在揽胜家族的整个设计?  Jeremy Waterman:用三个词的话,第一个就是“极简”,第二个就是“渴望”,第三个词就是“精致”。  Q:如何将沉稳与活力的相融合,在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车型上如何体现?  Jeremy Waterman:首先是考究的车身比例。初代路虎揽胜极光外观设计完美沿用路虎LRX概念车型,灵动十足、简洁线条、上扬的腰线、悬浮式车顶,将整车打造出时尚
本期上镜人物  爸爸:时吉峰 妈妈:黎霞 孩子:时润蓬  爸爸妈妈留言:  嘟嘟,亲爱的宝宝,你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最宝贵的礼物,有了你,我们的生命中便不再有缺憾,也不再有辛苦和劳累,你带给了我们世上最美妙的快乐。你一天一天地长大,5岁的你,不仅会一丝不苟地读书看报,也会天真地和爸爸妈妈谈天论地,还会故作严肃地批评家里的谁是谁非。我们了解你好强的性格,可以感受到你心中那片广阔的天地,但是,爸爸妈妈也
想像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乍看起来,想像力似乎是“超现实”的,其实,任何想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幼儿的想像力十分丰富,尽管其内容没有预定的目的,但只要我们尊重和鼓励他,并有意识引导,一定能让孩子在想像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情境1:给予想像的空间  儿子今年上大班,想像力非常丰富。每当看到我拖地时,他说拖把留下的印迹是马尾巴在甩来甩去;看见院子里两袋黄沙堆在一起的影子,他说是一
胖胖的身型、圆滚滚的肚子、憨态可掬的笑容、笨拙的走路姿势……这位来自美国迪斯尼的家伙最喜欢穿红色的上衣,永远搂着蜜糖罐津津有味地吃个不停,它是谁呢?也许,您家中的孩子就能迫不及待将答案脱口而出:“小熊维尼!”对,这个可爱的大家伙就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动画形象一一小熊维尼。前段时间,央视少儿频道热播的动画片《小熊维尼与跳跳虎》,让中国的小朋友们也熟悉了这个善良活泼的卡通角色,每天晚上准时打开电视,与
提到了美系车混合动力,似乎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美系车还做混合动力?实际上在混合动力方面通用汽车实际上已经做了多年努力,之前的路线与丰田的THS并不相同,并且没有获得那么多的青睐和知名度。  别克君越作为别克在中国的一款主力产品之一,其实混合动力车型加入的很早,最早的混动版君越曾经被命名为君越eAssist,由于价格高且市场不成熟,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随着丰田行星齿轮组专利的到期,通用推出了一套使
发脾气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的。孩子发脾气令家长感到无所适从,情绪暴躁,导致亲子关系越发紧张。家长要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心思所在,为良好的亲子沟通打下基础。  孩子发脾气的几大原因是: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  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让一对父母看幼儿园里的所有孩子,选哪个最好看,这对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可
孩子到了3岁左右,会变得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我认为,只要引导得当,即使是3岁大的孩子也能够做到“为别人着想”。我的教育方法有两大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说到底就是对他人的责任,对公共的责任。我们本身也是“他人”中的一员,也是“公共”中的一员。我们希望他人怎样对待我们,自己就要怎样对待他人;我们希望公共
双休日,我去拜访朋友。未进他家门,就先听到了朋友愤怒的训斥声,我想准是他读一年级的儿子文文又犯错了。按了门铃后,果然见到拿着鸡毛掸子的朋友来开门,而文文一脸恐惧和无助地站在沙发后面。朋友招呼我坐下,气呼呼地说:“这臭小子老撒谎。不想做作业,就说老师没布置,缺买零食玩电脑游戏的钱,就对妈妈说学校要交费。不好好教训教训他,真要无法无天了。”  我劝朋友说:“孩子如果能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不要再难为他了。
儿子5岁那年,我和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因为害怕家庭变故会伤害儿子,刚开始,跟同事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只要儿子在身边,我都会极力回避有关婚姻的话题。每当儿子问起他爸爸时,我都会告诉他:“你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看你。”我希望,这样的谎言可以为儿子撑起一把保护伞。事与愿违,终于还是有一天,儿子胆怯地问我:“妈妈,你和爸爸是不是离婚了?爸爸不再回家了?”突然间我明白,对儿子撒谎是
爸爸妈妈留言:  翻开我家多的照片集,就能发现什么叫做“女大十八变”了。多多,你是全家人的宝贝,爸爸妈妈对你没有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你能恃宠不骄,对人对事富有爱心,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要记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最后,希望你能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做一个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