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肺复苏及科内转运的抢救体会

来源 :临床急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肺复苏及科内转运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心肺复苏患者,心搏骤停0~7 min后立即心肺复苏;20例普通病房复苏后转运至ICU,其中14例转运途中继续心外按压,15例转运前已行气管插管;ICU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胺碘酮控制心律1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5例,主动脉球囊内辅助4例,急诊冠脉搭桥术3例,急诊心内畸形矫治术1例,急诊瓣膜置换术4例,心脏移植1例,开胸探查术5例.结果:本组手术前14人次,手术后28人次;ICU病房内心肺复苏18例(19人次),普通病房到ICU科内转运20例(23人次);早期复苏30例(34人次)成功率81%,复跳时间1~110(平均15.13±23.23)min,后期并发症包括脑损害4例(10.5%)、肾损害5例(13.2%)、肺炎及呼吸衰竭22例(57.9%)、心力衰竭19例(50%).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术前、术后皆易发生心搏骤停,该类心肺复苏具相当难度.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和针对病因的进一步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科内转运强调无缝隙连接.
其他文献
基因测序技术是描绘基因组特征的有力工具,可有效检测出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治疗靶点筛查、临床诊疗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肺癌
期刊
@@
综观医学影像学的百年发展史,宏观上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至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问世和CT问世以后至今两个阶段.
1概述rn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是指应用密度不同的骨与软组织对能量不同的X线光子的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将普通胸片中骨或软组织的影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
患者女,60岁.颜面及双上肢浮肿头痛20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及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病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目的 调查云南省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患病率.方法 对孕前咨询的育龄夫妇和产前诊断孕妇进行Hb电泳和血常规检测,将Hb电泳阳性和(或)血常规指标阳性定义为筛查阳性,根据
单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只有一个研究因素,即研究者只分析一个因素对效应指标的作用,但单因素实验设计并不意味着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与效应指标有关联.单因素实验设计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特点.方法 测定95例COPD患者加重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人血清和诱导痰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和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生
1病例患者女性,40岁,教师.于2009年11月前在上课时突感头晕,眼发黑,感觉好像马上要倒地,持续2~3秒好转,此后该症状反复出现,在当地医院考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效差,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对围术期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7例低出生体重先心病手术患儿,出生体重1225~2500g,平均(2109.1±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