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向着儿童的方向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20年,我习惯把我班里的孩子称为“小学生”。至今方始渐渐明白:“小学生”与“儿童”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称之为“小学生”,着眼点在于学习,是处于小学学习阶段。严格地来说,当小学生的不一定是儿童,也可以是青年,甚至是大人。而“儿童”则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人生旅程十分重要而珍贵的驿站。我们现在面对的“小学生”正是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的“儿童”。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梦想家园,不仅要考虑到小学这么一种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
  昨天:曾迷失了教育梦的
  航标
  “如果你是一滴小雨点,你会去哪儿呢?”孩子们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我启发说:“如果我是一滴小雨点,我会飘到草地上,给小草浇水。”于是孩子们顺着我的话议论开了:“我会飘到池塘里,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我会飘到小树上,给小树洗澡。”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小雨点是老天爷的眼泪。有一天,他看到有些地方老不下雨,很多人都渴死了。于是,老天爷就伤心地哭,泪水救活了很多的人和庄稼……”我打断了学生的话:“哦,我听出来了,你是说小雨点飘到一个地方,救了许多人和庄稼,是吗?说话要简洁些,要按照我们刚才说的要求去说。”
  这是我曾经上过的课。显然,这个孩子没有用我暗示的“规范”性语言去回答,他的独特的言语表达,让我感受到了成人与儿童语言表达上的巨大差异。教师“规范性的语言”其实是僵化的、机械的、呆板的。而这位孩子的语言才是生成的、灵动的,这样的“童言”恰恰是我们的课堂所需要的。遗憾的是,当时的我不但没有肯定,而是给予了“说话要简洁些,要按照我们刚才说的要求去说”这样的否定评价,孩子的个性语言被我强行修剪了。有专家指出,在这样的话语霸权下,儿童只能简单地模仿、挪用成人的话语,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就会荡然无存,造成可悲的“小大人”“儿童失语”现象。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汗涔涔了。
  今天:拾起“儿童”教育梦的自信
  我从教以来已有十多次的公开课教学经历,每次上公开课前,我都会恐慌一阵子,担心自己上课的时候出现错误,担心自己的设计会引起听课老师的不满意,更担心自己在公开课上出丑。如,我参加市学科带头人评比时,执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刚得知比赛内容时,我一时手足无措。像《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类科普性的说明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怕我挑选的学习内容不重点,设计的方案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如果引不起评委的好感,那可是关系到是否评得上这份荣誉的大事。一阵恐慌之后,我问自己,别人经历一次比赛,总有这样那样的收获,难道我的收获就是恐慌吗?
  在一番设计、试教、同行指导评议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之后,渐渐地,我平静了下来,认识到:课堂的教学设计只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分析儿童的年龄、心理、思维、想象特点,想儿童所想、乐儿童所乐,这样备出来的课才会是最成功的。于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坦然了,我不再拘泥于自己是否会得奖,自己是否会受到评委的肯定,而是着眼于学生在我的课堂中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本着这样的想法,那一次的评比课,我倒非常放得开,学生在课堂现场生成的精彩出乎我的意料。
  经过多次公开课的磨炼,慢慢地,我认准了解决公开课恐慌症的最好方法:要用自己的“心”理解儿童的“真”,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我享受到朝着“儿童”方向行走的乐趣。
  明天:坚守“儿童”教育梦的方向
  守着一方课堂,捧着几册书本,但教育本身不仅包含知识,更有智慧、思想和人格。课程改革教材在变,课堂在变,学生在变,我也得变,但有一条不能变,那就是教学中的儿童情怀和儿童立场。
  记得上《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学生提问:“大家不是说,小男孩在挽救小鱼的生命吗?怎么能把奄奄一息的小鱼拿出来‘扔’呢?我觉得不恰当。”我意识到了学生对小鱼的同情,但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扔”字的确切呢?于是,我说:“这个同学说得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能不能换成另外一个字呢?”于是,有的学生说换成“投”,有的说换成“甩”,我引导学生读一读,再做一做动作,比较一下,于是,大家一致肯定了还是原词用得准确的结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扔”最能写出急切的心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心。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交流阵地,是智慧流淌的空间,生成的境况有时是不可控的,而我只是把问题的发现权、解决权还给了学生,他们就回报给我那么多的精彩。要实现真正的儿童教育,方法竟然如此简单。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曾呼吁: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的语文”,教学要尊重儿童的生命发展规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从儿童中来,让儿童去做,到儿童中去”。名家的话语如丝滑的巧克力,轻轻滑入我的心间。当我们以成人的方式“误入藕花深处”而不知“归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以“儿童本位”之心去拥抱生命的天使,捕捉精彩、放飞灵性,彰显“童真”、唤醒“童心”、激发“童趣”,儿童语文教学必将展现出七彩的一面。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一、导入新课,把握大意  师:认识他吗?(课件出示沈石溪的画像)对,他就是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他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出20余部动物小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沈石溪所写的经典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板书课题)  师:这篇课文很长,是初一下学期的课文,学起来会有一点儿困难,敢不敢接受挑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查、互相教。(课件出示词语: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学
【教材简析】  《白鹭》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紧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外形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全文共10个自然段,条理清楚,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叙写。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无华、流畅传神。作者巧妙地将文字化为图画,突出美感;运用比喻等修辞,使全文洋溢着浓浓的诗
《落花生》是一篇传统课文,关于父亲有没有贬苹果的意思,一直模棱两可,导致老师们上课时缩手缩脚,没法对学生进行令人信服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现就《落花生》一文中几个问题探讨如下:一、父亲眼中的落花生和苹果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父亲为了教育子女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拿苹果等来作比较,这样就把做人的道理形象化了,易于让孩子们接受。那么,在父亲眼中,落花生和苹果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形象呢?它们之间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教学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表现为投入地朗读、安静地思考、大方地表达、积极地互动,我希望看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是这样的状态。语文学习应该追求言意兼得的境界。我国传统文论强调文以载道,我们阅读文章,当然得弄明白其所载之道,但不能就此罢手,还得探究文章是如何载道的,此二者结合方是得意得言。语文教学还得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
去年冬天,偶然的机会,导师推荐我认识了张玲老师。初次见面,不胜欢喜,当时便觉得她“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低头,反观自己,思绪流动:“我究竟要多少时日才能成为这样美的人啊!”  后来,恰得缘分,我住在了张老师家,跟着她实习。她待我如儿女,学习与生活关照得细致、妥帖。我呢,厚着脸皮,也就全然接受了她的好意。那段时间,是我最为颓废的时候,如一丝萤火微光即将湮没在人群中,好在我回家后总能见到皓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实验幼儿园从2018年7月起,與广州市黄花岗公园携手,正式启动了爱国主义基地课程研发项目。近日,应黄花岗公园邀请,黄花实验幼儿园部分大班幼儿和家长参加了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烈士”命名的公园路名揭牌及赠书仪式,广州市各界人士共计200多人出席活动。  摄影报道/张丹丹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病态语句甚为苦恼。病态表达之中,“我”字病最为猖獗,成了学生健康表达的“头号杀手”。据笔者调查,一个班中,学生“我”字病的“患病率”高达46%。为此笔者对“我”字病进行了长达一学期的探究和实践。  一、积累病例,诊断病情  何为“我”字病?句子表达中“我”字出现频率过高,时而因“我”陈述到底,时而因“我”重复累赘,时而因“我”衍生病变,导致文字表述不清,无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教学论著《学记》中就有“约而达,微而臧”的论述,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语文课堂仍然在不断做着加法,不断膨胀课堂教学容量,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消化不良的趋势,教师教得茫然,学生学得辛苦。在倡导简约高效的年代,我们应该从烦琐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披沙拣金,力求切实又简单高效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  真实,是小学语文教学之源。所谓“真实”,就是要找准课
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偏重章法和技巧的训练,助长了习作崇尚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课改之初,习作教学倡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寫”,这种过度放任学生的写作教学让一线教师陷入另一种迷茫。近年来,各种写作教学研究风生水起,取得了不少“点”的突破,但遭遇的困境依然很多。写作教学的着力点究竟是什么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认为促进思维发展应该成为写作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一、写作教学促进思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