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地方高校社会责任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定位,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结合地方高校的定位,其社会责任表现为对其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回应,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以制度为保障有利于地方高校切实实现其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多中心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蒋婷(1987-),女,湖北来凤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03-02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大学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亦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社会对大学有了新的要求,地方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日益备受关注。较之于国家部属重点院校,地方大学因其角色与定位的不同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合理定位地方大学,结合其自身特点,在利益相关者的视域下理清地方大学的社会责任,对于地方大学在新的时代机遇下找准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西方经济学领域,最初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要追溯至1984年由弗里曼出版的经典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企业处于复杂的关系网中,其发展必须依靠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投入,为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企业强调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相处。与企业相类似,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是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运行一方面影响着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自身的发展也更需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因此大学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作为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出发,规定了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作为一种利益相关者组织,有义务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对其利益相关者负有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地方高校因其定位的不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理应有所不同。
  1.地方高校的合理定位
  我国高等学校分为不同的层次与类型,本文所议地方高校主要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干部人事等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1]区别于国家部署的重点院校,地方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合理定位。
  首先,地方高校的定位在“地方”。地方高校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2]的区域性特点。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经费来源较单一,大部分依靠地方政府,地方高校所得经费直接受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进而制约地方高校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一般办学规模较小,学生多为本地区生源,就业目标区域也多集中于地方,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导向明显,因此,在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及目标的制定上,需立足“地方”,发挥地区优势,在地方培养,服务于地方,以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高校的良性互动发展。
  其次,地方高校的定位在“教学”。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地方高校大多具有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办学特点。地方高校经费基本上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其主要来源是地方财政拨款,地方高校所得到的支撑有限;在师资力量与科研方面,地方高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师较少,在硬件方面,地方高校的实验设备等科研条件也非常有限,这些都导致地方高校对科研的望尘莫及。地方高校更多的是利用教学将科学理论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专业工作中,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学和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地方高校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一个西方经济学概念,到目前为止,利益相关者概念集各家之言,仍未能有统一的认识,弗里曼的经典定义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3]他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在此概念下上至企业的管理人员、股东,下至供应商、员工等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高等教育领域,罗索夫斯基是开创大学利益相关者研究的先河之人,他将与大学有利害关系的人或群体,即大学的利益相关者称为“拥有者”,并根据“拥有者”们与大学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最重要群体、重要群体、部分拥有者和次要群体四个层次。“教师、行政主管和学生是第一层,也是大学最重要的群体;第二个层次,即董事、校友和捐赠者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第三个层次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银行家、学术活动的评审委员会等;第四个层次是大学利益相关者中最边缘的一部分,即市民、社区、媒体等,是可以被纳入次要层次的利益相关者”。[4]
  依据各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划分,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的定位,地方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亦可分为四个层次:地方政府、企业为地方高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及高校行政人员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银行、校友和捐赠者等为间接利益相关者;地方社会、社区及公众为边缘利益相关者。
  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
  地方大学作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规定了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努力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地方高校实现其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1.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
  地方政府、企业为地方高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必须回应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地方高校须树立为地方服务的责任指导思想,研究制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把高校中蕴藏的知识、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地方政府为地方高校提供经费,企业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与课程资源,在此投入下的需求表现为对人才的渴望,地方高校责任的实现即表现为努力培养大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技术实践领域的合作,积极在企业中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必须深入地方,发掘、发现地方特色产业,改造优化专业结构,为本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培養所需要的特殊人才,提供技术支持。   2.以优化教学、培养人才为核心
  学生、教师及高校行政人员为地方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必须回应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利益需求。学生是高校运行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高校对学生利益需求的关心理所应当。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习惯等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其主要利益诉求。具体到地方则更多的表现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及应用的能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拓宽教学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探索更新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等都是地方高校对学生责任的具体体现。另外,学生的安全保障也是学生利益需求的重要方面,高校须加强安全责任意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地方高校的教職员工即教师和行政人员是学校主要的办学力量,对教职员工利益需求的回应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师及地方高校管理人员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发展及生活保障的需求。地方高校为实现其责任,一方面需定期开展提高教职员工素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促使教学等工作高效进行,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尊重教职员工的各项权利,鼓励其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改善教育教学资源。另外,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工作硬件条件提高,关心教职员工的心理需求,提供教职工展示能力的机会与平台,不断改善其收入和福利待遇,多角度全面的关心教职工的利益诉求。
  3.以高校的合理规划、良好运行为保障
  银行、校友和捐赠者等为地方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高校运行的好坏间接影响其利益,使资金有所回报便是其利益诉求。积极回应出资者的利益需求,合理使用办学资金,合理规划高校的发展,保障其良好运行,提高办学效益是地方高校对出资者社会责任的体现。地方高校首先须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运行的制度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监管,切实履行与出资方的合同,合理使用经费,保障学校发展的物质条件。另外,需拓宽办学思路,创新进取,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回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以服务社区,满足大众为依托
  地方社会、社区及公众为地方高校的边缘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有必要服务地方社区,满足大众的利益需求。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对普遍提升公民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知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渴求也日益显现。地方高校需根据地方现实,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活动,且自觉以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引领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求。
  三、地方高校社会责任实现的必须保障
  在利益相关者的视域下审视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对地方高校社会责任在各个方面的分层把握。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其社会责任的有效实现,地方高校仍需从思想和实践上努力。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首先,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为地方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准确把握目标及定位,立足地方,抓住机遇,发展地方特色,合理规划发展。其次,地方高校需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领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精神要义,分析地方高校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特点,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积极回应,以实现地方高校各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构建利益相关者多中心管理模式
  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地方高校的发展关乎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各利益相关者有权参与高校的治理,构建地方大学利益相关者多中心管理模式,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保障地方高校社会责任的实现。多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地方高校为核心,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联系,建立制度规范,保障各利益相关者权利实现的途径。多中心的另一层含义即在地方高校的治理管理上更加注重权利的制衡与协调,加强监督与管理,切实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
  3.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制度在地方高校各项社会责任的实现中起着协调作用,一方面能引导高校自觉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可以强制大学承担对边缘或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如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对学生的安全保障等。地方高校须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保障,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实现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郑亚娟.试从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来探讨地方高校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4-6.
  [2]程燕.地方本科院校定位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美]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5.
  [4]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 2005,
  (3):38-4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探索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对400名大学生学生干部进行了前后两个月的培训,采用问卷调查实施了前测与后测。结果表明:学生干部认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干部对物质、金钱的奖励期望降低,而是更看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充分说明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切实有效。  关键词: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制度  作者简介:周海霞(1984-),女,重
期刊
摘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贺敬良(1963-),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
期刊
摘要:留级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籍管理与学生工作的难点,切实加强留级生的学业管理,不仅关乎留级生自身前途与切身利益,更对学校及学院教学质量、学风建设以及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以化工类专业留级生为对象,从学生的留级原因及特点、留级生管理中凸显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加强留级生学业管理提出了若干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留级生;学业管理;跟踪督促  作者简介:李瑞宁(19
期刊
摘要:共情是影响个体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过强、较少考虑他人情感等现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中文版量表对广州市大学生共情水平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共情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共情;大学生;提升对策  作者简介:李放(1987-),男,四川成都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郑雪(1957-),男,四川宜宾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期刊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与运用势在必行。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优势,进一步探索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王凤双(1976-),女,黑龙江桦川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黑龙
期刊
摘要:高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加强其培训培养,促使其不断进步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培训培养既有其一般性,更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高职教师;培训培养;一般性;特殊性  作者简介:袁年英(1973-),女,江西南康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55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根据高职生责任意识调查问卷,对江苏省350名高职生的责任意识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特点;横断面调查  作者简介:朱琦(1974-),男,江苏淮安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经济师;朱其志(1986-),男,江苏宿迁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助教。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工作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工作也要紧扣这个主题来开展工作。分析了在高职教育不同阶段和学生工作不同方面如何在高职学生工作中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高职教育;就业  作者简介:田甜(1986-),女,河南温县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
期刊
摘要: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专业(非师范)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现状所反映的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为提高高师电子专业(非师范)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物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师范院校;电子专业  作者简介:张章(1976-),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代显智(1976-),男,四川
期刊
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也是反映新技术發展最敏锐、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院的教学质量,关系到电力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仅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实施提高学生对继电保护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为培养电力专业技能型、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各类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