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大”到“抗大”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是一个非凡的年份。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北。日本侵略军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国要求抗日的救国运动日益高涨而不可遏止。
  抗日高潮即将来临,需要大批的干部去领导民族解放战争。因此,尽管内战还未停止,全国抗战还没有实现,红军还没有实现会师,中共中央就把培养干部问题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36年5月14日,毛泽东率东征红军回师陕北不久,就在延川县太相寺主持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长征前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并且定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为“红大”)。因为当时红军尚未会合,所以它实际上是红一方面军的大学。
  1936年6月1日,红大第一期在瓦窑堡正式开学。开学典礼在米粮山上一座旧庙堂门前的空地上举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亲临参加,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我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是为准备迎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培训干部,提高干部。因此我们的干部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训练,以便将来出校后,能够独当一面地去工作……
  第一次大革命时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成功,但到现在它的革命任务还未完成。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红大创立之初,专任教员只有3个人,在职干部仅14人,学校领导除毛泽东外,大多由学员兼任,林彪校长、罗瑞卿教育长同时又是学员。学员有1063人,多是参加过长征的干部。下设3个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第一科科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学员均为团以上干部,共38人,平均年龄27岁,平均每人有8年战斗经验,有3处伤疤。林彪、罗瑞卿就在第一科学习,还有为人们熟知的彭雪枫、谭政、莫文骅、杨成武、陈士榘、刘亚楼、张爱萍、王平、贺晋年、谭冠三、苏振华、耿飚、黄永胜等。第二科主要训練营连干部,共225人。第三科训练班排干部和部分老战士,共800人。
  红大初设在瓦窑堡,不久迁到了保安。当时,保安只是一座贫穷的小镇,仅有几十户人家300多口人。学员们全体动手清理环境,把破石窑改造成校舍和讲堂,以石壁当黑板,以膝盖当课桌,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当时红大教员不足,就请兼职教员,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徐特立、李维汉等都曾兼过课。
  红大的管理、教学制度极其简单,没有成文的章程条规,但是确定了“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教育原则。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后,三个方面军的红军大学也会合了。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编入了保安的红军大学,中央又决定在本钵成立了红军大学第二学校,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学员由原红军大学一部分、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一部分组成。这样,红大的教学员队伍得到空前发展壮大。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立场,“国内和平”遂得以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迫切地需要大批干部去工作。因此,红大第一期的学生除了新编入的红二、四方面军学员外,于12月底结束了学习生活,分赴全国各地,担负起这一重大任务。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战争既已结束,统一战线既已形成,抗日战争开始酝酿,大量干部的需要就愈见迫切。毛泽东深知,在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党和军队的任务、策略、斗争方式及其工作方法都将有所改变并复杂起来,这就需要干部重新学习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地适应这种战略转变,所以需要吸收大批新的干部,增加新的血液。
  这时候,少数青年也已能进入边区,这些热血青年有的来自平津和东北沦陷区,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是来自东南亚的华侨,他们把延安看成一颗在沉沉黑夜里闪耀的北斗星。因此,“抗日红军大学”就接受了新的任务,除了培养红军干部之外,还要培养外来知识青年学生,使他们成为革命的抗日干部。
  为了适应培养全国范围的抗日干部的新任务。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于1937年1月中旬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为“抗大”),并将校址迁设延安。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傅钟(后莫文骅),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立三。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兼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
  1937年,1月21日,抗大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出席并讲话。他说:“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打倒日本,去创造新社会。”
  这一期的学员有1360多人,其中边区以外来的青年占1/3,还有张学良、杨虎城部队来的进步军官。学员有我军著名将领陈赓、杨得志、余秋里、胡耀邦、姬鹏飞、许世友、陈再道、洪学智等;女干部有贺子珍、康克清等;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思,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等也在其中。
  抗大第一期极重要的一项,就是第一次把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及西北红军的干部集中起来,互相交流十几年来的战争经验,并且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了批判张国焘路线的斗争,从而促进了全党、全军的团结。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战全面开始,这一期于8月间毕业的学员们迅速奔赴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各个战场。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失利,华北沦陷,京沪弃守。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持久抗战的方针,所指出的最后胜利的前途,越来越被全国人民所确信。而延安这所抗日军政大学,就成为爱国知识青年求道的目的地。此时,由于国共合作已经确定,西安通往延安的障碍大减,全国各地青年赴延安报考抗大者,日益增多。
  1937年8月,抗大开始了第三期学员的培训工作。但开学以后,每月甚至每日,仍有不少新生涌来,学校便采取了随到随编队的方法。同时也有许多学生,尽管学期未满,但迫于日益发展的抗战工作的需要而调出学校。从这一期开始的这种流动性,在以后各期中,也一贯地存在着。
  抗大第四期开始于1938年4月,毕业于同年8月至11月,为学校空前猛烈发展的一期。
  此时,日寇已攻陷了山西全省,企图渡黄河进而窥西北;另一方面,则企图打通津浦,占领陇海、平汉两线路,配合逆长江而上之部队,进攻武汉。全国军民正在“争取中原大会战胜利”“保卫大武汉”“保卫大西北”口号之下,努力奋斗。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地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涌到延安,投考抗大。学员人数骤增,已非延安所能容纳,于是采取了校址分散的办法,除在延安附近设立4个大队外,并在瓦窑堡、庆阳、洛川、蟠龙,先后分设大队。
  这一期教育的主要成绩,在于把大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数月的时间内,培养成为有组织性、纪律性、团结性,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的工作作风”的坚强抗日干部,其中的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一期的工作经验,对于抗大此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抗大后来之所以在新老干部的团结,在“知识分子的工农化、工农分子的知识化”等方面,成绩表现得最好,是以这一期的经验为基础的。
  为了使学校培养干部的事业与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配合起来,抗大从第五期开始,即将校级领导机关以及一、二分校迁往华北敌后办学。这在全国抗战史上是个创举,对于坚持敌后抗战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期,抗大又在山东成立了第一分校,在鲁豫皖边成立了第四分校,在皖东和苏北成立了第五分校,抗大不仅在陕北、晋察冀,而且在华中广大敌后根据地中,开始建立和繁荣起来。抗大校旗已经由黄河之滨飘扬到江海之滨。
  (摘自华文出版社《生命线:能打胜仗的政治指挥大计》  作者:谈志兴)
其他文献
南海边,一个偏僻的乡村,有个小孩爱去看日出。  从村里走到海边,要走很远的路,路过许多种着番薯的沙坡地,还要穿过仿佛无边无际的马尾松树林。  晨曦降临之前,瘦弱的小孩走得跌跌撞撞。走得双腿都快麻木,隐约听见潮水的声音,马尾松树林也稀疏起来,海就快到了。  乡村的海,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金海岸,后来还有人说是东方芭堤雅。  其实,也不过是很普通的一片沙滩而已。  如果是潮水落下去的时候,沙滩上会有成
期刊
状元,每科一名,是古代士子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奋斗目标.次为榜眼,第三名探花,比起状元来,差了点,但也是令人羡慕的.rn士子们十年寒窗,铁砚磨穿,胼手砥足,争的是这一日之荣宠,为的是一生的前程.从童蒙到鼎甲在握,几多春秋.清朝科举选拔制度的严格、细密,各项仪式的隆重、庄严,士子们和社会各界的期望、重视,超越前代.岂知中与不中、名次的先后并不全凭学业成绩.
期刊
书上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家也一直有这样的祝福和期待。但现实中,“棒打鸳鸯”却屡见不鲜,农村的“天价彩礼”犹如一道天堑,让不少有情人变成陌路人并遗憾终身,令人惋惜不已。  “彩礼”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缔结婚姻,就有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随着时代的不同,家庭条件的贫富不均,“彩礼”分量各有差异。但近些年来,远远超出男方经济承受力的“天价彩礼”频频出现,在广
期刊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但是,共同富裕并不是能够自然产生的,需要卓越的智慧与艰辛的努力。事实上,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尚未出现的社会状态,在古今中外都没有真正合适的样板可资借鉴。  中华文明在古代曾经达到世界之巅,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汉代时,我国人口就超过6000万,垦地超过8亿亩。唐代长安城面积超过80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00万,宫殿金碧辉煌
期刊
揽下了监狱图书管理员的活儿后,我决定去鹿岛参观一下波士顿的古老监狱。尽管这座监狱现已停用,但我还是希望它的建筑能透露一些历史。与大部分建筑不同,监狱就是它自身的建筑艺术,形式即意义。  我知道它大致的历史。19世纪40年代,波士顿南部地价上涨,市政府将监狱从南区迁至波士顿港区。它像一艘沧桑的大船,勉强维持着,一直用到1991年,是全美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监狱。大家都对鹿岛持鄙视的态度,但对于狱警、职
期刊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提出了迄今被广泛接受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即『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  国家创新体系演化与中国探索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是在创新系统论的基础上演化发展出来,旨在理解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典型理论。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深化,发展出从“区域创
期刊
长征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杨尚昆与李伯钊则是这英雄群体中的一对“牛郎织女”。在长征中,他们“聚少离多”,但是夫妻恩爱、心心相印。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与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融为一体,因此,就更感人肺腑。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军事指挥权,率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甩开敌人,突然进入了云南,继而向川西重镇会理进发。此时,黔滇两省的敌军多被蒋介石调空了,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有如神行太保,大步流
期刊
位于罗布泊孔雀河下游罗布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曾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但最初揭开小河墓地面纱的时间应该是在1900年.小河墓地最初的发现人是奥尔德克,他是罗布泊人,也是瑞典著名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向导.1900年,在西距小河墓地175公里的楼兰地区考察时,奥尔德克误打误撞发现了楼兰古城的线索.
期刊
据我国历史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出现了“贡”,贡就是献生产物给帝王。到了春秋时期的公元前594年,鲁国对私有土地按亩征税的“初税亩”,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税。长期以来,田赋是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到了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以州县为单位,把所有的田赋、劳役以及多种摊派的贡纳和杂役,统统折合成银两,归并成一个总数;然后按本州县田亩分摊,向土地所有者征收。1713年,清政府下令“一条鞭法”改为“摊
期刊
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定一等。施存统参加了前几次筹备座谈,6月底去了日本。戴季陶被孙中山禁止,中途退出。丁宝林作为唯一女性也参加了前几次座谈,但7月出家后,就没有参加了。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