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是怎样觅食的?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初期,似乎所有美国人都知道这个常识:秃鹫是食腐动物,靠着自己灵敏的鼻子来找午餐。但鸟类画家奥杜邦对此产生了怀疑,为此,他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鹿皮包住稻草做成“鹿尸”,拖到草地上,不久之后出现一只秃鹫,把看着像美餐的“鹿尸”翻了个遍后就飞走了。实验二:夏天,把一头臭味浓重的死猪拖到草地上用东西遮掩,结果秃鹫在天上盘旋,没有一只下来享用食物。奥杜邦据此得出结论:秃鹫嗅觉的灵敏度被严重夸大。
  后来,奥杜邦的支持者——一位牧师又做了两个类似的实验。实验一:拿一大片腐肉放在一个平台底下,气味飘得很远,观察了25天,没有一只秃鹫光顾。实验二:画一只被扒了皮、开了膛、看得到内脏的肥羊,把画铺到草地上,一群秃鹫扑了下来,努力撕扯那幅画。
  在这些实验之后,美国人改变了自己对秃鹫觅食常识的看法,开始相信秃鹫主要依靠锐利的眼睛寻找食物。
  不过,后来人们发现奥杜邦和他的支持者看到的很可能都是黑秃鹫,它们确实依靠眼睛觅食,但另一种秃鹫——红头美洲鹫能闻见气味,并一直使用嗅觉觅食。得出这种观点的是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工程师。20世纪30年代,他们认识到美洲鹫能闻到特殊的气味,便建议石油公司在一条输油管里添加芳香的有机物,一旦油管泄漏,红头美洲鹫就会聚集在石油泄漏的地方发出信号。石油公司尝试着去做了,结果真的有效。
  【素材点拨】不少常识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误区,习惯性思维往往让我们深陷误区而不能自拔。大自然是复杂多样的,未必总是非此即彼的,实验对象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有所不同。所以,结论或推理不要过于武断。
  【适用文题】实践出真知、真理是相对的、推理不可过于武断
其他文献
{素材速用}  冰桶挑战助力公益  2014年,为了让人们了解并体会被称之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发源于美国的冰桶挑战赛迅速风靡欧美社交网络,名人纷纷响应,样式不断翻新,堪称线上线下狂欢式的慈善活动。冰桶挑战赛扩散到中国后,科技界大佬、娱乐圈人士纷纷加入,形成不可小觑的公益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冰桶挑战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在慈善领域的创新应用。  点拨: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
期刊
《重返20岁》上映仅仅6天,票房已超过1.5亿。网友评价这部电影不粗俗,不庸俗,励志追梦。温馨感人的电影情节让许多家庭组团观看。有些妈妈表示,帶初中女儿来看这部电影,是想让她们珍惜青春,并告诉她们20岁只有一次,并无岁月可回头。  >要求:以“珍惜时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范文速呈现:《珍惜时光莫等闲》/尹祚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
期刊
◎方向3:理性入“群”,以自己的力量影响“群”。  身处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群”已经将我们重重包围,一味拒绝,我们只会故步自封。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融入“群”里,获取便捷而高效的“利好”,同时不可失去自我,丢掉独立的思考和冷静的判断,努力以自己的力量影响“群”,使“群”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素材速用}  邓飞:以身作则,用行动改变中国  当“郭美美事件”引发公益组织信任危机时,免费
期刊
素材赏鉴:以量取胜,滥竽充数,只会以“早泄”的名义,提前出局!以质取胜,注重细节,宁缺毋滥,才是品牌可以长远的根基!  适用文题:以质取胜/数量与质量/宁缺毋滥  北宋时期,宋兵基本上是以步兵为主,而边境地区的吐蕃、西夏和辽国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  在冷兵器时代,拥有马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准。而宋朝的骑兵,最大的不足莫过于缺少战马。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上就几乎看不到马
期刊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郭晔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如果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是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定有一些能守住灵魂的人在支撑,他们屹立于天地间,与灵魂共舞。  一个民族少不了关注天空、审视灵魂的人。他们用高尚的灵魂、顽强的意志书写辉煌的人生,在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跋涉。于是,他们的人格得以升华,国家也因
期刊
凡事有利有弊。科技发展,让我们在惊呼叫好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种孤独。  不得不说,日新月异的科技让人兴奋。科技发展衍生出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融入时代发展潮流,让我们的生活空间美得炫目。于是,在一场为科技而生的狂欢中,人们纷纷绞尽脑汁更新生活理念,争先恐后追捧时尚精品。整个社会就像发生了一次“爆炸”,将繁荣扩散到每一个角落。  看着一个个老人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看着一个个孩子手掌中频繁亮起的手机,手机
期刊
窗外的柳树自由地长在那里,一阵风吹过,几缕柳条随之跳动,明媚的阳光照在柳树上形成了一块块斑驳的日影。(“自由”一词缺少生动性,应改为描写性的语言;“风吹过”应是柳树的枝条都在随风摇摆,而不应只有“几缕柳条”,“日影”在柳树上也有违常理)  “同学们,我们的期中考试刚刚过去,有些同学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有些同学成绩却不太理想。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纸,写下下次考试各科要达到的分数,看看一个月后的考
期刊
窗外的柳树刚刚抽出新芽,嫩绿的枝条映着明媚的阳光,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在地面上投下无数细细的跃动的线条。(对柳树的描写生动细腻,为故事的发生设置了背景,也为下文下一次月考后对柳树的描写做铺垫)  柳树旁的教室里,此刻老师正在宣读考试成绩。“这次考试有些同学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有些同学却退步了不少。大家都希望在下次考试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各科想要达到的分数,看经过
期刊
十六岁,上高一,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草原》。大意是,写作就是我的草原,无边无际,供我驰骋,让我获得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自由,云云。少年在毫无根据的狂想驱使下会使用的词句,我一个都没少用,“风”“云”“心”“广阔无垠”,等等。  要用多久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谬误之处?还好,不是很久。但即便这样,也用去了我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后我才知道,对我来说,写作给予我的并非是一种毫无边际
期刊
2014年当地时间4月30日晚11点42分,渡边淳一在自家内宅去世。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位日本小说家的《失乐园》《钝感力》和《遥远的落日》?你是否能解读这些标题的内涵?被日本媒体誉为“中间文学第一人”的渡边淳一,曾对自己创作风格评价是“由心而发,没有讳言”,足见其对文字的真心。  标题特点:运用矛盾、寄寓深刻  小武用左手紧紧握住拐杖闭上眼睛。他的声音在颤抖,嘴唇也歪斜了。是谁在恶作剧?冥冥中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