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图书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变革

来源 :四川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孪生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前沿技术,在2017—2019年连续三年被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评为全球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一.其与图书馆的融合,势必对图书馆运行、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阐述了数字孪生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特征,进而概括了数字孪生图书馆的概念、运行机理和必要性,并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发展、管理模式等角度深入分析数字孪生图书馆所带来的变革,并提出数字孪生图书馆建设中的难点.
其他文献
福建莆田欧某中故意杀人案件,近期引发强烈关注.从欧某中的行凶所为来看,他确实罪大恶极:持刀对受害人欧某九一家实施故意伤害,造成2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其中最小的只有9岁.rn然而,不少网友、自媒体在挖出凶手欧某中行凶动机及其各种过往后,又纷纷同情起了凶手.网友和自媒体的信息,基本都是打捞式拼图,如翻出了疑似欧某中社交账号此前发出的各种控诉、求助信息,称自家危房办理新建手续后,先拆后建时遭遇黑势力村霸打砸阻止,至今还未开建;全家五年无处栖身,其中包括89岁的老母亲;个别村干部不作为.在这些信息拼图中,欧某中
期刊
用审美的初心抵御资本的傲慢——我第一次这么说是六年前在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论坛上.遗憾的是,六年过去了,一介书生的审美初心真的抵御不了资本的傲慢.在广电总局近期出台的严控行业乱象的八项要求中,列举出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耽改”之风等丑恶行径.不断的花样翻新,“爱谁谁”的有恃无恐,这些年资本的一路狂奔每每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期刊
常有学生让我帮着开个书单,他们觉得,曹老师读了很多书,肯定对书有一个排序,知道哪些是经典.rn书山有路,学海无涯,谁没有经历过那种迷茫的时候,我特别理解学生对好书的渴求,但我一般都拒绝了这种书单请求.两个理由:第一,一般指望别人开书单的人,都不会读书;第二,让人开书单,带着一种在读书上想走捷径的诉求,这不是读书应有的态度.读书是一件需要绕远路的事,偷不了懒,走不了捷径.书单是私人读书的结果,不是可以绕过博览过程而直接享受的结果.
期刊
随着“数字化生存”成为常态,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全球公众共同抗击“信疫”,共渡“新冠肺炎”危机的关键.数字素养的培育一方面需要回应算法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其意涵也超越了国家边界.本文据此探讨如何将“媒介素养”和“数字素养”升维到“全球数字素养”的层面,总结其概念意涵,并前瞻其提升路径,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数字素养培育提供镜鉴.
9·11恐怖袭击事件及其后果,从某些方面推动了错误信息和阴谋论的加速兴起,人们转向互联网寻求答案和真相,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和大机构的不信任.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阴谋论变得更普遍更可信,反疫苗激进主义和其他运动的相关传播者使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信息,通过创作视频等方式加剧阴谋论的扩散.
对《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进行了研究,针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纸电同步”文献资源建设,对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思路.
通过网络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对我国31家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的无接触健康信息服务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未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在精准服务、全程智能、跨界共赢及自我营销四方面做出相应举措,以提高后疫情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无接触健康信息服务的能力.
存储空间不足是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遇到的共同难题,文章调查了智能仓储系统在国内外图书馆应用的多个案例,从存取机械设备、馆藏入库标准、应用场景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图书馆在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创出了全新的应用模式,期待智能仓储系统在国内图书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以深圳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网络访问、资料搜集、现场交流等方法,对其合作单位、建设模式、建设成效、服务创新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自2012年起,由市、区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以公共图书馆、国有企业等为建设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深圳出现并蓬勃发展.文章探讨了这些阅读空间的服务创新之处,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
在知识融通的前提下,通过叙事转向和图书馆的多学科属性构筑叙事图书馆的理论背景,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涵、国家叙事战略三个维度解析叙事图书馆.重新认识了叙事时代下的图书馆价值:构筑叙事文化和叙事话语体系、建设专业化叙事资源、发展叙事阅读、开展叙事营销、培育叙事素养和叙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