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知识海洋?编织海洋梦想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鱼大梦想》系列是由“全国科普教育与创作标兵”、著名少儿科普科幻作家陆杨创作的一套海洋科普小说,讲述了江豚江晓迪为了寻找父亲,只身从长江来到太平洋,结识了其他五只海洋生物,组建“海洋冒险团”一起探索海洋和寻找父亲的故事。
  创作科普小说最难的地方在于把讲好故事和传播知识巧妙且自然地融合起来,还要仔细琢磨两者所占的比重。正如书名的“玄机”一样,作者陆杨在小说中也精心布局了几组“小”与“大”,而这也是让《小鱼大梦想》能成为好读和耐读的科普小说的关键。
  1.小家乡到大家园,彰显对“海洋强国梦”的勇敢追求
  故事是以主角之一江晓迪的“寻亲梦”为开头的。江晓迪的爸爸具备可以在海里生存的超能力,为了探寻大海的秘密,他在江晓迪一岁生日那天离开了家。为了寻找爸爸,江晓迪不顾妈妈的反对,只身从长江来到大海,在一系列惊险刺激的经历中加深了对大海的向往与喜爱。
  作者选江豚作为小说主角,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作者赋予江豚超能力,将其不可能在海里生存变为可能。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更是向小读者传递一种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2.小人物到大联盟,描绘“蓝色伙伴关系”的友好建立
  《小鱼大梦想》中也有因为“海洋梦”而建立起的“跨越时空的友谊”。来自长江的江豚江晓迪和亚马孙河的海豚波西米以及太平洋的剑鱼卡罗、旗鱼菲尔德、章鱼比尔盖亚组建“海洋冒险团”,体现了友谊不分地域,也不分种族。“海洋冒险团”乘坐时空机器来到16世纪,和麦哲伦成了朋友。父亲的反对、世俗的偏见、物资的匮乏、恶劣的天气都没有击垮麦哲伦,“海洋冒险团”跟随他率领的船队一起出发,见证了新航路的开辟和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3.小动作到大功效,歌颂对“蓝色海洋梦”的执着守护
  海鸟被油污沾满翅膀而无力起飞,猫咪因吃了汞污染的海产品而走路摇晃,鱼儿因海水污染而长出两条尾巴……《小鱼大梦想》中描绘的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海洋污染事件都是现实中发生的。
  江晓迪觉得一定要做些什么来警醒人类。“海洋冒险团”的其他成员最初认为凭借他们几个的力量是不足以让人类注意到,但江晓迪坚持可以和其他种族的生物建立联盟,“蓝色伙伴”们可以携手保护海洋。于是,海滩上出现了几十只海龟组成的“SOS”,海下出现了几百只水母组成的“SOS”,最后这些壮观的景象引起了人类的注意并最终采取了处理海洋垃圾的措施。
  4.小知识点到大知识面,轻松稳步实现“知识达人梦”
  《小鱼大梦想》作为一部科普小说,“小说”部分传递了追求“海洋强国梦”和坚守“蓝色海洋梦”的正能量,而“科普”部分也是干活满满。
  多领域的知识点——既有海洋环境、生物进化、天文宇宙等自然知识的多方面呈现,比如虫洞、海洋飓风、进化论;又有文学作品、社会学原理等人文知识的多角度补充,比如蝴蝶效应、“阿凡达项目”“疯狂科学家悖论”“图灵实验”。
  由“知识点”到“知识条”——讲述一个知识点时,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这个知识点,而是深挖与之相关的小读者会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丰富小说的知识图谱,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比如由介绍箭毒蛙而延伸出 “大自然中的一些具有毒性的动物”这个专题,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六种致命动物;比如介绍麦哲伦时,将单纯介绍麦哲伦的生平扩充为介绍历史上著名的五位航海家。
  多元化的讲述方式——跨页图图解、科普小贴士和趣味习题的多重设置,让我们快速记忆知识、快乐巩固知識。比如在“海洋冒险团”跟着麦哲伦航行的故事结尾,设计了一道填空题,结合跨页地图和箭头指示,帮助我们顾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
  (作者单位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在影视、文化产业流行的IP(知识产权)概念本质上更偏向于版权的概念。本文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从融合发展成果、融合发展模式、融合发展引发的思考三个方面梳理分析了其在創新转型背景下的融合发展之路,归纳出其融合发展的核心路径是“以IP为内核提供知识服务”,并依托中读APP等核心产品通过知识服务的付费收入形成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和探索的商业模式。  关
期刊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推出《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9版)》,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丹麦、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11个国家出版业的有关情况。本期专题从中选取了体量不是很大,但又极具特色的西班牙、丹麦、波兰、捷克等四个国家,对其出版市场概况及特点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欧洲出版市场进行多元化、多层次探析。  西班牙、丹麦、波兰、捷克等四国分处东欧及中北欧,其出版市场
期刊
摘 要:基于“生物基因”的类比研究而提出的模因论,是分析文化传承与进化的有效理论工具,为少儿科普出版的当下使命与未来生态系统重塑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与框架。本文從模因论切入,通过分析科学文化模因在少儿科普出版中传递的规律,探寻少儿科普内容创新与业态创新的机理,提出以“魏斯曼式”模因进化为动力,通过少儿科普出版阅读—体验—探索—阅读循环作用模式,实现少儿科普出版生态重塑的设想。  关键词:模因论 科
期刊
摘 要:弃其所短,用其所长,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平台上,也可以说是出版人才使用的规律。道理并不深奥,但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关键词:出版人才 出版平台 新中国出版7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无数出版人才的团结奋斗密不可分。所谓出版人才是指才能较高,在一定的出版平台上进行创造性工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出版人才必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出版行业发展所处环境,分析现阶段黑龙江出版集团在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分析提出,做强做精主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三化”管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出版产业 创新激励  谋求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黑龙江出版集团近年来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
期刊
摘 要: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将科技颠覆视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并认为以算法为共识的人工智能将会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目前“新冠肺炎的病原学检测”“人脸检测和识别”“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已走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如何把控其开发风险?文章避开深奥的人工智能技术,从具体案例入手,从法律维度着重探索了著作权视域下委托开发AI应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武汉某高校9家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实地调研发现,当下高校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观念和意识有待提高,在技术上大多过于依赖第三方数据平台,即便面对融合出版大势,各学术期刊仍未意识到集约与共享的重要性而依旧各自为阵,更为突出的是,复合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掣肘其融合出版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推动高校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应从理念、机制、人员、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
期刊
摘 要:少儿主题出版承担着向少儿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主流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绘本作为图文并茂的阅读载体,深受广大儿童青睐,“‘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是将少儿主题出版与绘本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作为一套用绘本讲述中国科学家故事的少儿主题出版作品,丛书历时两年精心打磨,兼具科学性、故事性、艺术性,入选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上市后收获各方好评,入选多个童书榜单。本文聚焦丛书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国图书“走出去”已成为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优质学术出版物的日文版权输出在出版“走出去”项目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是持续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主流学术圈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多年来中日版权贸易始终存在不平衡现象,在中国“走出去”战略利好形势下,如何缩小版权贸易逆差,加快出版国际化进程,是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对日版权输出案例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影响日文
期刊
摘 要:教辅是一类特殊的图书,它的读者对象是中小学生。而市场上的教辅可谓铺天盖地,给读者的选用增加了难度,这时品牌就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教辅出版单位应把打造品牌作为自身的追求。本文以《上海名校名卷》为例,从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的编辑组稿和装帧设计以及后期的宣传营销三个阶段剖析了教辅如何成为品牌的全过程。  关键词:教辅图书 品牌 上海名校名卷  教辅图书是一类特殊的产品,它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