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播撒中医火种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我是小小文化传承人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项目案例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和天士力控股集团、天士力科普基地联合打造了“我是小小文化传承人”主題系列科普活动,活动分为“我是小药农” “我是小药商” “我是小中医”3期进行,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传承中医药文化。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和调查访谈
  本阶段将活动中要进行科学普及的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以及将要开展的中医药科普实践活动归纳整理,利用网络、微博、手机客户端等进行宣传和预告,使大家对中医药科普活动增强了解,激发学习兴趣。活动前期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张,广泛征求公众对活动时间、内容和形式的意见,并根据反馈确认了3期活动的主题,以及每期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普及的科学知识及活动时间安排。
  第二阶段:科普实践活动
  本阶段是中医药科普实践活动的核心,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侧重点不同的科普实践活动。
  第1期:我是小药农
  活动1 感念师祖恩德,传承中华文化。举行神农氏雕像祭拜仪式,在仪式过程中,科普工作人员讲解神农氏的事迹。5 000多年前,炎帝神农翻山越岭,为治疗民疾遍尝百草,著就《神农本草经》。他在试尝百草过程中筛选出了稻、黍、稷、麦、菽,合称五谷,自此以后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炎帝与黄帝结盟,华夏族逐渐形成,此后有了炎黄子孙。神农百折不挠的精神,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活动2 探秘药用植物百草园。在科普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加活动的亲子家庭走进占地近16 0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百草园,辨别数十种中药草的外形,并了解其主要的药用功效。通过科普宣传员的讲解,孩子们学会了辨识丹参、金银花、丁香、桔梗、枸杞等几十种中草药,同时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活动3 种植中药草。孩子们拿上园丁铲,根据科普工作人员讲述的中药草的药理、习性,以及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空气、环境等科学知识,在药用植物百草园中亲手种植一株中药草,感受中药种植的乐趣和艰辛。
  第2期:我是小药商
  活动1 参观《中华医药图》大型墙体浮雕。科普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50余组亲子家庭普及中医药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详细介绍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史人物事迹,以及讳疾忌医、刮骨疗毒、病人膏肓等成语故事的由来,讲述《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20多部医学著作的科学价值,以及“四物汤”“六味散”等十几个药方剂型的历史发展和传承。
  活动2 中医药小课堂。科普工作人员借由象形文字“薬”阐释药的起源;通过“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古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观察,才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活动还通过“药食同源我知道”你比我猜的小游戏,向孩子们普及平常吃的枣、山楂、绿豆、生姜、蜂蜜、冬瓜皮、桂圆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对人体的不同功效,要孩子们学会营养均衡不挑食。
  活动3 中医药科普工艺品制作。科普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书签的制作步骤,孩子们利用手中的中药草材料,认真粘贴、创作自己的中药草小书签。书签正面为中药草标本,后面是中药的功效、习性等科学知识。
  第3期:我是小中医
  活动1 定向寻找。首先由科普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60余组家庭讲述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以及推拿等每一个字所代表的中医诊病方法,然后以家庭为单位,根据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在天士力大健康城内按照顺序寻找代表每一个步骤的点位,并获得中草药大礼包。
  活动2 制作中草药驱蚊香囊。在科普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每个家庭利用中草药大礼包中的原料,亲手制作夏季驱蚊香囊,并进一步了解各种草药的习性和药性。
  活动3 爱心捐助。除了科普宣传之外,本次活动特意融入“关爱困难儿童”主题。孩子们将3期活动制作的精美工艺品进行义卖,将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用于救助更多困难孩子。
  活动评估
  参与者通过了解中医药史,以及参与中药材科普知识的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中药材种植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研究的完整过程,学习和运用形成成果的多种方法。掌握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的自主学习方法。
  以中医药科普体验作为主要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医药产业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医药的神奇,激发参与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定其科学志趣。
  以中医药科普的形式,学习正确的检测流程和疾病预防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活动特点
  符合受众群体的兴趣点科普活动的受众群体年龄跨度较大,从孩子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涵盖各个年龄段。如何做到众口不再难调,我们认为无论年龄如何,知识积累多少,都会对参观中的实物感兴趣,尤其是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的孩子们,他们渴望与实物有接触和互动。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很多触摸、体验、栽培、种植等实践环节,尽量减少说教,以讲故事、有奖问答等形式吸引大家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引导大家参与活动、获取知识的最好老师。
  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活动前期,有关宣传就已经在网络、微信等渠道进行。报名阶段,微信公众号报名方式给予了大家平等的报名途径。3次主题活动均在报名消息发布后的半天内预订一空。活动进行过程中,微信群连接了主办方和每一个参与家庭,即使没能到现场的家庭成员,也能够及时了解活动中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微信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能够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活动后期,线上沟通发挥了跟踪活动成果的功能,“记忆共享”中的视频、图片、报道等,通过微信群传播到了每一位参与者的手中。从活动开始到结束,都有相关人员进行摄影、摄像和文字记录,这些资料成为了新闻报道、电视采访和网络视频的素材。
  户外活动丰富,实践性强,寓教于乐 活动期间,药用植物园内的中药材寻找、采摘、种植等科学探究实验,以及感悟中医药传统文化风情等类型的体验内容,在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同时提高了青少年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感受科学魅力,见证自我成长。活动中,结合孩子们日常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中药材标本制作、中药材培育栽种、种植园内模型搭建等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充实了孩子们的课外业余生活。制作各类手工艺品、DIY花式茶艺等一系列内容富有娱乐性,学习过程有乐趣,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加深记忆。
  【基地简介】
  天士力集团于2010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3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再次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8年被天津市科委评为“市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基地以科普助推产业发展为思路,践行科普 理念,围绕中医药历史文化,智能制造、药材种植、健康体验等内容,开展多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普工作呈现出创新、人文、开放、多元并蓄的特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目前,城市里一些大的街道已实现大型吸式垃圾车清扫,但大多数马路还是依赖环卫工人的手工劳作。为了给城镇带来整洁面貌,清晨4 点钟环卫工人就要到街道上清理垃圾。作为邻居,我经常看到环卫工人陈阿姨下班回家时疲惫不堪的样子。我想,要是能有一种小型、轻便、电动的清扫机代替人工扫地就好了。  设计目标  研制推式简易型马路垃圾快速收集器,使环卫工人能轻松地推着清扫器行进,垃圾被电动机扫到输送带上并
几天前,2019年1月14日,妙手仁心的大国医吴孟超退休了。  9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出席了自己的退休仪式,他在短短几分钟的发言里,提及了12次“感谢”:从海军党委、学校及领导、同事,到学生、病患,都是他感谢的对象。最后,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真是掷地有声,金声玉振!  从医70余年,救治1.6萬肝胆病人,退休前每周至
经过长时间的紧张而又有序的洽谈,“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览终于在2013年10月29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N2和N3展厅与观众见面,展览持续到2014年2月10日。  本次展览选取地中海地区的珍品前来中国展出,是因为地中海地区是多元文化的汇集之地,其复杂、多样的文明史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收藏地中海文明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为数
[摘要] 现代拍卖市场拍品种类日益丰富,“名人遗物”作为一类特殊标的逐渐获得大量关注。本文以佳士得“琴心墨韵——高罗佩珍藏中国书画”专场网拍为例,通过对高氏社会交游、历史角色及其学术地位的剖析,阐释其“遗物”艺术品之所以高价成交的原因,并由此归纳了几则“名人遗物”收藏要点及相关风险。  [关键词] 名人遗物 拍卖 高罗佩 书画  在当今艺术品拍卖市场,“名人遗物”可谓是风生水起的一个领域。20世纪
【摘要】广东是我国梅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广东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梅花文化意象。然而,对于广东梅花文化,特别是梅花绘画,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大量阅读与梅花及广东绘画相关的重要文献,对历史上广东“善画梅花”的重要画家及其梅花绘画作品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研究分析,广东梅花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广东梅花绘画的四大特点,为深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要素。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各3个月,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这是我国古代
[内容摘要] 渔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从事渔猎生产的过程中、在渔猎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是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追求精神生活的具体表现之一。源于史前、盛于辽金、传承至今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渔猎技术如今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本文将“春捺钵”[1] 勾鱼猎雁活动中使用器具之美与当今查干湖冬捕的工具之美进行分类比较,从实用价值和使用方式的角度来剖析其内在的联系,揭示其隐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这种文化的活
一  处在“当下”语境的艺术家,大都身披“时尚”的色彩,不少人在来去匆的中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艺术;然而,同是处于“当下”语境下,亦有人在面对喧嚣的“江湖市井”,定力不移,追求不变,对自己的艺术选择,始终如一,寂寞此中,辛勤耕耘。  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画家、陶艺家。他的举止行为、问学、为艺术,没有时下的浮躁之风,处事淡泊,心态宁静,为他笔下水墨花鸟以及
由文化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于2012年3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持续到3月12日中午12时。这次展览是新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缩影和印证,是新疆美术创作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献给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献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份厚礼。  新疆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在浩如烟海的绘画遗存中,新疆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对
我于1975年离开大陆到海外,写了不少有关大陆画家的画评,唯独没有写到我的父亲力群,这引起友人的好奇与疑问。打倒“四人帮”后,香港《明报》打算把我写的这些画家的文章辑集出版,并请刘海粟大师题了书还并写了序,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后来此书由黎明文化事业出版公司在中国台湾出版,定名为《大陆画家》,可书中还是没有写我父亲力群的文章。  台湾地区出版的《大陆画家》一书的封底是这样介绍我的:  1940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