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中心问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溶入探究的思想,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谈这段时间里对“探究”的看法:
  一、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如果把一节课看作是一场戏的话,那么教师无疑一节探究课的导演和编剧,而学生就是主演。因此教师对于探究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善于、乐于从事探究活动,导演好探究的每个环节,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设置探究情景
  在物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四种着手:
  (1)以生活现象设置问题情景,因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有利于引导探究的问题。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中,以一段运动的视频(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人在公园中散步)作为情景的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见类似的情形,现在把这些放在一起能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能有个比较,从而能够达到引入探究问题的目的。
  (2)以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情景,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并思考问题,所以这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设置问题景的方法,在做演示实验时,主要是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中提出探究的问题。
  (3)以物理学史中的趣味事例设置问题情景,在教材和阅读材料中有许多反映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材料,熟知过程,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从而提出问题,使得探究有史可依,具有科学性、艺术性。
  (4)以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设置与学生相异构想产生冲突的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观念,反思自身观点与科学观点之间的差异,激发探求新知的热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产生与学生原有观点相矛盾的现象暴露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发认知冲突,如双锥体“往上爬”,利用学生认识冲突设置探究问题。
  2.引导探究问题
  在情景设置好以后,我们知道如果让学生对一个情景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没有范围的思考,想要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探究问题,这种可能性通常是不大的,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开展真正的探究并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问,从而确立要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呢,主要是从学生看到的现象入手,这时学生自然会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条件是什么?如上述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情景引入中,
  演示一:取一团棉花,一个小石块,用天平称一下,小石块重一些。让两者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师:谁下落得快一些?
  生:石块快一些。重的物体快一些。
  演示二:取一封信,和刚才的小石块,用天平称一下,信封重一些。让两者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师:谁下落得快一些?
  生:石块快一些。轻的物体快一些。
  师:为什么一会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一些,一会重的物体下落的慢一些,反而轻的物体快一些呢?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师生共同得出与空气阻力的影响。
  师:如果排除空气阻力的干扰,你认为轻重物在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下落会如何呢?
  从而进入我们所需要探究的问题中去。
  3.引导探究方法
  探究的问题提出来后,教师应清楚解决问题科学的探究方法,要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方法,在高中阶段探究往往需要用到多种科学方法。如假设与模型、控制变量、归纳、类比等这些方法,引导学生用于验证猜想和假设的方案,要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想出的、说出的方法越多越好,教师应在此过程中适时指导,尊重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
  4.明确探究结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的要知道探究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但是做为一个教师还要准备学生在探究过和中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产生的原因。
  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进行探究
  学生作为探究教学中的主演,学生可从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煅练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来说明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探究式教学中怎么样成为优秀演员。
  1.会从探究情景中寻找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学会从探究情景中寻找探究的问题,一般教师可成两方面进行引导:1)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寻找问题。要学会仔细观察,不要放过现象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这些现象向自己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而不是其它现象呢?这些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看到一个人推木箱没推动,这时你不能因为这太常见而熟视无睹,而要问自己木箱为什么不动呢?2)引导学生从产生这些现象的事物中寻找问题:为什么通过这些物体可以产生这些现象?换用其它的物体、改变物体的形状等也产生这种现象吗?当你看到公园草坪上自动浇水时,你要问自己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己转呢?是有电带动的吗?
  学生探究过程中通过以上几个自问,一定能从给出的情景中或日常生活中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会因此而不断提高。
  2.会从探究问题中寻求方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如何从所探究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1)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寻求方法。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就可以根据前面所学的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方法来处理;如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改变弹簧的弹力看伸长量再利用描点法画图像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2)引導学生通过对产生现象的观察和原因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双锥体“往上爬”,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象并不是“往上爬”,而是“往下爬”。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同时还能不断激发他对物理的兴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觉得越来越有成就感,自然就对学习产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探究,教师必须先了解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要学会从事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让师生从新课程中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太原市水系的特点、水体污染现状和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主要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及实施方法,对太原市的河道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原则、思路和措施。
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建设需依赖的几支力量。
在分析现行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翻译能力的建议:调整课程设置.
论述了开发利用地方科技志信息资源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目前开发利用地方科技志信息资源存在的困难,从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建立科技志数据库等方面提出
丰子恺(1898年-1975年)翻译的《源氏物语》出版是在1980年至1983年。这部译著影响至今。但是,丰子恺翻译时参考了哪种文献资料,在中国和日本的学界至今还是迷。文章主要以丰
【摘 要】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等方面谈点肤浅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
介绍了工法查新中用户提炼查新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法查新文献来源的问题和检出相关文献过少或零文献的问题。
近年来,机械制图GB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针对概念、画法、标注方面的变化之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笔者根据当前的一些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供同行参考。
介绍了我国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特征,对城郊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3个方面探讨了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改革了以往单一、单项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摸索建立了一套以任务教学法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