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它们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等许多重要信号转化[1],S1P作用于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s)后,能够在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2].早在1992年,有研究者指出S1P通过一个假定的跨膜受体可以作为细胞外介质,从而控制细胞活性.到目前为止,5种S1PRs 都已确定,最近分别更名为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1(S1P1)、内皮细胞分化鞘脂 G 蛋白偶联受体5 (S1P2)、内皮细胞分化鞘脂 G 蛋白偶联受体3 (S1P3)、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6(S1P4)和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8(S1P5),他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似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此外,这些受体上不同的G蛋白偶联通路解释了他们不同的微信号转导,以及各种细胞S1PRs所产生的影响.S1P在细胞内由鞘氨醇经特定的鞘氨醇激酶(SPHK)催化生成,也可经S1P磷酸化酶或S1P裂解酶(S1PL)分解,从而保证了人体生理环境中S1P的动态平衡[3].SPHK-S1P-S1PRs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AS)、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地开展,其在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已经得到了初步证实.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集中探讨S1P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属性和不同S1PRs的功能,并就它们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意义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ism,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常发生于其它一些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