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S DNA条形码技术的牛至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

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ITS 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牛至(Origanum vulgare L.)及其混伪品.方法:试剂盒法提取样品基因组DNA,通用引物5F-4R扩增ITS序列,Sanger测序法双向测序.使用BLAST法、遗传距离Kimura双参数模型法、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邻近树4种不同方法对牛至及其混伪品74条ITS序列进行鉴定分析.结果: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试验样本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0~0.00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25(0.008~0.239),存在明显“Barcoding gap”;聚类分析显示所有牛至样品单独聚为一支,呈现单系性.BLAST法、遗传距离法和邻近树可成功鉴定牛至及其混伪品,而牛至ITS序列无特异性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能有效鉴定牛至及其混伪品.结论:ITS序列能有效鉴定牛至及其混伪品,可作为牛至鉴定的DNA条形码.
其他文献
中医证候模型起步较晚,为推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气虚血瘀证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证型,其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各种心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实验动物的宏观体征、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客观评价其造模方法,同时提出当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探究心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模型支持。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目前子宫肌瘤发生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子宫肌瘤是子宫切除术常见的临床特征,但子宫切除术会严重损害女性的生育力。对于无症状以及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佳选择。因此,需要借助动物模型探寻肌瘤的发病机制并筛选有效的药物服务于临床。
目的建立肺原位移植耐紫杉醇肿瘤动物模型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经获得的耐紫杉醇肺癌细胞株(A549-Taxol),测定其耐药指数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后,采用穿刺法将约为每毫升5×106细胞注入小鼠肺部,3周后统计存活率以及成瘤率并且观察小鼠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中耐药基因GST-π、P-gp170和MMP-7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A549-Taxol肺癌细胞的耐药指数为508倍;GST-π、P-gp170和MMP-7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