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其中,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寓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感染、陶冶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习惯。可以这样说,一本语文教材,就是蕴含着丰富思想教育材料的宝库。然而,现在教学中却存有两个误区,影响了对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语文具有现实的社会性,它连接着社会,与其他学科共同具有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而且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语文教学的思想离不开这样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上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包含着相依相存的两个方面,他们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思想教育作为目的,离不开语文训练;而语文训练作为目的也同样离不开思想教育,这两个目的,是一个统一体。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是一条历史规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现行《大纲》在“教材内容”中规定:“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还要求教材要思想内容好,入选的作品,要符合教学目的中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选取古代作品,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入选的外国作品,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可以选少量并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名篇。教材的选用兼顾思想性、艺术性、文和质。这就是贯彻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确保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
  无论对一个生命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整体而言,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战略全局的需要出发,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不断发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通知。网络游戏使学生迷失自我,跳楼殒命;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不堪外界压力,青少年对父母亲人屠刀相向;羡慕物质浮华,崇拜丑陋低俗,是非观念、美丑意识混乱颠倒。这一系列现象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从反面提醒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具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活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五结合”。
  一、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全家宠爱集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畸形变异,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演,学生不是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以致陷于费时低效的窘况,渗透德育多流于空泛,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努力探索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大胆改革,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重要性,自觉学习知识,主动接受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各种数学故事和生活案例故事,让数学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数学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故事引入 情境创设 习惯培养  精彩的故事是儿童世界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将数学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更为重要。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存在教师对教材内涵挖掘不深、教师对隐形课程资源关注不够、数学课缺乏生活味、不会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丰富农
期刊
新课标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探索规律,唤起思考意识和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都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
期刊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语言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注意学生
期刊
语文是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要乐为导师,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实现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1.学生观念的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当作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且是最
期刊
一、主题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趣的案例,展示了我引导学生观察与想象相结合,计算与思考、判断相组合的综合思维训练过程。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让生活的问题进入地理课堂,促使教师从生活中捕捉地理现象,然后设计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挖掘地理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地理贴近实际生活,达到学生生活地理化”,这是近几年来我们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一种方式。  二、列举密切联系
期刊
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它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它的欣赏。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美:  一、简洁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
期刊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读。”语文课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应是纯技巧的指导,更应该注重的是以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朗读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一是范读。  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示范,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期刊
2013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命题理念、试题结构、分值大小及考试形式都有很大变化,这给今后的生物课教学传递了新信息,也给2014年的高考复习指明了方向。生物学科本来知识点多又分散,加之长期以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度不够,课堂不认真学习,考前不认真复习,导致高考复习事倍功半,高考成绩不尽人意。那么,如何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呢?  首先,要积极转变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
期刊
摘 要:生物作为高中课堂必选学科,在学生的系统学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生物课堂的枯燥无味则是阻碍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因素。“学案式”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性,加上对于学习内容的模拟和类似环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和认识生物,进而加以了解和学习。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根据现实需要,探索了在现有高中课堂上实施“学案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案式教学 实践  当今的中小学教
期刊